猝倒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猝倒病俗稱「倒苗」、「霉根」、「小腳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屬的一些種也能引起發病。病菌寄主範圍很廣,嚴重時可引起成片死苗。
發病條件與規律
病菌以卵孢子或菌絲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上越冬,並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主要靠雨水、噴淋而傳播,帶菌的有機肥和農具也能傳病。病菌在土溫15-16℃時繁殖最快,適宜發病地溫為10℃,故早春苗床溫度低、濕度大時利於發病。光照不足,播種過密,幼苗徒長往往發病較重。澆水後積水處或薄膜滴水處,最易發病而成為發病中心。 [1]
症狀識別
幼苗大多從莖基部感病(亦有從莖中部感病者),初為水漬狀,並很快擴展、溢縮變細如「線」樣,病部不變色或呈黃褐色,病勢發展迅速,在子葉仍為綠色、萎蔫前即從莖基部(或莖中部)倒伏而貼於床面。苗床濕度大時,病殘體及周圍床土上可生一層絮狀白黴。出苗前染病,引起子葉、幼根及幼莖變褐腐爛,即為爛種或爛芽。病害開始往往僅個別幼苗發病,條件適合時以這些病株為中心,迅速向四周擴展蔓延,形成一塊一塊的病區。
防治方法
①育苗場地的選擇 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水源方便、避風向陽的地方育苗。
②加強苗床管理 用肥沃、疏鬆、無病的新床土,若用舊床上必須進行土壤處理;肥料一定要腐熟並施勻;播種均勻而不過密,蓋土不宜太厚;根據土壤濕度和天氣情況,需灑水時,每次不宜過多,且在上午進行;床土濕度大時,撒干細土降濕;做好苗床保溫工作的同時,多透光、適量通風換氣。
③土壤處理 播種前2-3周進行,將床土耙松,每1m2床面用40%福爾馬林 30 ml加水 2-4 kg均勻噴灑於床面,並用薄膜覆蓋,4-5天後揭去薄膜,耙松床土,待藥味充分散盡後再播種。每 lm2苗床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 8 g,與 4-5 kg細土拌勻製成藥土,打足底水後將 1/3藥土做墊土,另2/3做蓋土,將種子夾在藥土中間,若蓋土不夠,可在其上另加潔淨的土壤。
④藥劑防治 於病害始見時開始施藥,間隔7-10天.一般防治1-2次,並及時清除病株及鄰近病土。藥劑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3億CFU/克哈茨木黴菌根部型稀釋1500-3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 72.2%霜霉威水劑 600倍液,或 30%甲霜惡霉靈600倍液,或69%烯酰嗎琳·錳鋅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800倍液。為減少苗床濕度,應在上午噴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