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圈學校的變遷(趙付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豬圈學校的變遷》是中國當代作家趙付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豬圈學校的變遷
我上初中時,正值祖國改革開放初期。說起初中時代,我總是感慨萬千。每逢初中的同學聚會,大家概括我們的初中時代四句話:上課在豬圈,睡覺豬圈裡;雖說不是豬,艱苦豬一般。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正值計劃生育高峰,我們村學校初中部的學生日漸減少。取消各村學校初中部,集中力量辦好一所鄉鎮中學已是大勢所趨。1982年秋季開學,我轉入了西平縣五溝營鄉初級中學,簡稱五溝營鄉中。
五溝營鄉中的校址原先是五溝營鄉辦養豬場。改革開放初期,養豬場倒閉,鄉政府要辦鄉中,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場地,於是,鄉政府養豬場就成了鄉中的最佳校址。
聽說養豬場要改成學校,附近的一位村民說了一句打油詩:「大豬圈,小豬圈,豬毛沒有見殘垣,如今改把學校建,滿院臭氣熏上天。」
這一年,我們五溝營鄉中包含校長共有8位老師,戲稱「八大金剛」。校長鄭新道是從五溝營鄉中心小學校長的位置上調來的,其他七位老師要麼是本鄉的小學校長,要麼是小學的教導主任,他們都是各小學抽調來的骨幹力量。因為辦學條件所限,班級暫時開設一個初三畢業班,學生暫時限招50人。
一個只有58位師生的鄉中學校從此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家10人一組,分頭行動,把大小豬圈裡的雜草、垃圾、豬糞等清掃乾淨。整理出來八間豬圈作為教師的辦公室,然後,再整理出兩間豬圈分別掛上男女生寢食的牌子。原來養豬場的會議室改成了教室,養豬場的職工廚房成了學校食堂。一周後,學校正式開學。鄭校長自掏腰包5角錢,買來一掛小鞭炮,趁星期一師生集會的時刻,他在學校大門口點燃了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後,鄭校長大聲宣布:「五溝營鄉初級中學開學了——」
心態決定命運,自信走向成功。別看我們學校一切從零起步,但是,我們依靠紮實的教風和學風,全體師生收穫了第一個中招豐收季。這一年,我和另外4位同學考上了師範學校,11位同學考上了西平高中,8位同學考上了楊莊高中,還有6位同學考上了中專學校。在全縣教學考評中,我校榮獲全縣初中第一名。9月10日,在全市教師節表彰會上,被評為優秀校長的鄭新道同志作了典型發言。
建校第一年,教學成績實現了開門紅,我們五溝營鄉中成了全鄉領導和群眾的一張名片。好名聲出去了,不但本鄉的學生要來上學,周邊縣鄉的學生也都擠破頭皮慕名而來。第二年暑假,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投資18萬元,立即開工,建一幢標準的18班教學樓。
1986年,我師範畢業,恰巧的是,我被教育局分配到了母校——五溝營初級中學。
國家當時的辦學體制是,縣辦高中,鄉辦初中,村辦小學。18班教學樓建成後,鄉政府每年投資6萬元,一年建一幢上下各10間的樓房供老師辦公和住宿使用,連續三年建三棟小樓。第四年,鄉政府又給學校建了飯廳和食堂,第五年,高標準的操場和跑道應運而生。教育投入不斷建大,我校的教學質量一年一個新台階。不久,我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還晉升了中級職稱。
到了90年代,國家開始實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程。我校圖書室、實驗室、儀器室相繼建成。2000年的時候,學校裝備了電腦室,增開了計算機課程,現代化的辦公和教學手段開始在年輕教師中推廣。五年後,我進入了學校領導層,主要負責電子白板在教學中的運用,為早日實現多媒體教學班班通創造條件。如今,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教學已經在我們農村中學成了常態。說起改革開放40年來鄉村教育的變化,我不止一次地講給我的學生聽:
老教師走了一茬又一茬,年輕教師來了一批又一批;特崗教師心靈手巧教法活,傳道授業解惑技巧多;我與改革開放共奮進,教學相長真快樂。
去年以來,全縣創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達標活動如火如荼。在學校硬件建設上,上級政府給我們鄉村學校更新了教樓門窗、桌凳,現代化的教學視頻系統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美術室、音樂室、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儀器室等一應俱全,應有盡有。學生的床鋪得到了全部更新,住宿條件達到了國家一類標準,4人標準間的寢室內,冬暖夏涼,乾淨整潔。淋浴室舒適有度,恆溫茶水常年免費供應,兩免一補和貧困生生活補助無遺漏,學校心理諮詢中心時刻監控者每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
說完學生的保障,再談老師的裝備。如今,我們鄉村老師也和大城市的老師一樣,老闆桌椅代替了昔日的破舊三斗桌、破藤椅,一人一部電腦,教育網絡校園內全覆蓋,實現了辦公、備課、批改作業和閱卷工具的高效化和現代化。翻開教師的工資冊,我們還有一項讓城市老師羨慕的收入:每月400元的鄉鎮補貼。
秋風送爽,轉眼又到了金秋開學時節。這天,已經退休在家的老校長鄭新道同志送他的孫子來學校上學,看到學校的新變化,他情不自禁地感嘆:「改革開放四十年,鄉村教育快發展,豬圈學校變遷大,鄉村師生笑開顏。」 [1]
作者簡介
趙付友,西平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現在五溝營中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