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印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玉印岩又名「抱璞岩」,位於湖北省南漳縣巡檢鎮金鑲坪村,距縣城90公里。「玉印岩」座北朝南,南漳至遠安公路經其前。玉印岩洞深11米,寬15米,高10米。為傳說中的和氏璧產地。[1]
歷史傳說
相傳春秋時,楚人卞和在此覓得玉璞一塊,獻於楚厲王,王使玉工辨認,玉工說是石頭,厲王以欺君罪斷其左足。武王即位,卞和又獻玉,仍以欺君罪再斷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於 荊山下。文王派人問他,他說「吾非悲肘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寶玉,稱「和氏璧」。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此玉為傳國玉璽。民國33年,國民黨駐軍陸軍中將許長林,刻「玉印岩」三個大字於岩頂,並撰文立碑於岩前。[2]
景點簡介
玉印岩系石灰岩溶洞,深1l米,寬19米,高10米,有三級天然台階。石階右壁有一尺見方的石穴,傳為卞和取玉舊跡。岩洞內兩側原立石碑七座,碑文內容多為卞和獻玉之事,現僅存明朝、民國石碑各一座。玉印岩頂樹木參天。再上百步,又有一巨大溶洞,可容200餘人。洞頂有甘泉。洞下有池,周長25米,池水清澈見底,池上峭壁凌空。池旁建卞和廟,為卞和住宅舊址,今廢。
岩東為卞和墓。鳳凰台風景秀麗,與玉印岩隔河相望。玉印岩峰巒陡峭,松柏蔥鬱,洞穴幽深,溪水瀠洄。唐宋以來,文人至此多有題賦,舊志載歷代文人題詩17首。唐代詩人胡曾過抱璞岩吟:「抱玉岩前桂葉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落日猿聲急,疑是荊人哭未休。」馮哲夫(曾任辛亥革命湖北軍政府內務部長)游玉印岩吟詩一首:「和氏璧何在?空傳抱璞岩。猶多懷寶者,怕受玉工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