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堂薈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清楊士聰所著筆記,記載崇禎朝故事,多有其他史料所不載事,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作者楊士聰,字朝徹,號鳧岫,崇禎進士,後降清。    《玉堂薈記》成書距崇禎朝復亡僅百餘日。如書中記杜三策冊封琉球,旁及彭湖島(今澎湖)及東島(按指台灣)情況,可補史闕。記「當日周延儒、薛國觀、溫體仁、王應熊諸人門戶傾軋之由、政刑顛倒之故,頗能道其委曲,多正史之所未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書中記載的關於北方吸煙的原因和煙草種植歷史,其中崇禎皇帝禁煙的決定,足見朝廷決策的輕率與顢頇: 煙酒古不經見。遼左有事,調用廣兵,乃漸有之,自天啟年中始也。二十年來,北土亦多種之。一畝之收,可以敵田十畝,乃至無人不用。己卯,上傳諭禁之,犯者論死。庚辰,有會試舉人未知其已禁也,有僕人帶以入京,潛出鬻之,遂為邏者所獲。越日,而僕人入死西市矣。相傳上以煙為燕,人言吃煙,故惡之也。壬午,余入京,鬻者盈衢,初以為異,已而知為洪督(洪承疇)所請開其禁也。 這段文字介紹了煙草傳播到北方是由於「遼左有事,調用廣(州)兵,乃漸有之」,天啟年間煙草種植廣泛。由於明成祖朱棣曾為「燕王」,北京為「燕都」,而「煙」與「燕」同音,「人言吃煙,故惡之也」,所以崇禎皇帝於十二年(1639年)下令禁煙。崇禎十三年,有一位進京趕考舉人的僕人因為吸煙而論死。崇禎十五年,煙草解禁,據說這次開禁是薊遼總督洪承疇提出來的。 楊士聰為明朝周延儒門生,其所著書對周延儒多有回護,不客觀;而攻擊黃道周、倪元璐等人亦非公心。「論明末事多有偏頗,如有謂毛文龍部將孔有德降清,是因為袁崇煥被殺,令讀者啞然。」「以為由於誅袁崇煥失遼人之心,殊非實錄」。另外書中兼哉神怪猥褻瑣事,採錄稍雜。

作者簡介

作者楊士聰,字朝徹,號鳧岫,崇禎進士,後降清。

內容預覽

春秋之作也,定、哀則微,豈非以身際兩朝當世之故,有不敢盡言者乎!若夫數世而上,其人往矣、其事往矣,可惟吾所論列而無他顧忌,固也。然非耳聞而目見之也;或傳之故老、或披諸載籍,使非身當其世者有所遺留,又安所得據以盡言也。故揚雄把三寸柔翰,遇有所得,歸而以鉛摘次之於槧,獨方言一事然乎哉!我朝詞林之設,名為史官,而每易一代,乃修實錄。其簪筆螭頭,僅存故事;於當世之故闕如也。官則設而職則廢何歟!今上御極之初,命史官記注。迨後召對,漸用喜怒,恐不可以示後,而記注廢矣。向者日講六員,專司起居,一切詔諭傳宣,月有其籍。近因一二執政間奉密諭,不欲聞之於外,而起居廢矣。雖然,未盡廢也,端木氏不云乎,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古來正史所闕,或得之雜錄漫紀,以補其所不足,亦識其小者之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