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山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山楓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槭屬

拉丁學名:Acer Linn.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Archichlamydeae)

目:無患子目(Sapindales)

科:槭樹科(Aceraceae)

屬:槭屬(Acer Linn.)

分布區域:亞洲歐洲美洲

玉山楓(yù shān fēng),學名 Acer morrisonense Hayata,俗名:紅色槭,異名:Acer rubescens ,一般指槭屬(學名:Acer Linn.),是雙子葉植物綱、無患子目槭樹科植物,該屬共有200餘種,分布於北溫帶,主產地為中國和日本,中國有140餘種,廣布於南北各省,但分布中心為中部或西部,有些種類的木材很有用,有些可為蔭蔽樹和觀賞樹,又為一很好的密源植物。美洲糖槭A. saccharum Marsh. 所產的槭糖是由樹幹內流出的液汁蒸發後製成的。植物大小均有,葉為3裂片,有齒邊,梗、葉在秋天掉落。干長有年輪並引人注目,由大傳導管組成的春材。下垂的枝上長有花,花落後結有帶翼的果實。果實成對,掉落以後會分開。 [1]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10-20米。樹皮平滑、黃灰色或深灰色。小枝無毛,當年生枝淡紫色或紫綠色,多年生枝黃綠色或深灰色。冬芽長橢圓形;鱗片無毛。

葉革質,外貌近於圓形,長10厘米,稀達12厘米,寬6-8厘米,稀達10厘米,基部截形或近於心臟形,邊緣具鈍尖的重鋸齒,常淺5裂;中裂片三角狀卵形,先端尾狀銳尖;

側裂片與基.部的裂片常較小,鈍尖;裂片間的凹缺鈍尖,深達葉片全長的1/5;上面無毛,深綠色,干後淡綠紅色,下面淡綠色,除嫩時脈腋被紅色叢毛外其餘部分無毛;

初生脈5條,次生脈5-7對、均在上面微顯著,在下面顯著;葉柄長5-7厘米、無毛,淡紫紅色,上面淺溝狀。花的特性未詳。果序總狀,長8厘米;

果梗細瘦,無毛,長7-10毫米,翅果黃褐色,小堅果近於卵圓形,長16毫米,寬4毫米;翅連同小堅果長1.8-2.3厘米,寬6-7毫米,張開成鈍角。花期不明,果期10月。

分類文獻

Acer rubescens Hayata in Journ. Coll. Sc. Tokyo 30 (1): 66. Jun. 1911 & Ic. Pl. Formos. 1: 157. 1911; Koidz. in Journ. Coll. Sc. Tokyo 32 (1): 21, t. 11. Aug. 1911; Kaneh, Formos. Trees ed, 1. 147. 1911, ed. rev. 405, f. 363 1936; Fang in Contrib. Biol. Lab. Sc. Soc. China bot. ser. 11: 210. 1939.

產地生境

產我國台灣東部至中部。生於海拔1800-2200米的混交林中。模式標本采自馬太鞍溪。

本種的葉5裂,翅果較小,僅長1.8-2.3厘米,特徵很顯著,應系1個正確的種。李惠林1963年在《台灣木本植物志》(489頁)把本種列為玉山槭A. morrisonense Hayata 的異名,著者保留我們自己的意見,仍列為1個種。

參考來源

  1. 玉山楓,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