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玉笏 |
古時候王公上朝時所執的玉制手板。即"珽"。笏,又稱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玉笏
拼音; yù hù
用途; 臣下上殿面君
原料; 玉器或者象牙
目錄
1解釋
2分類
解釋
《禮記·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注:"球,美玉也。"
笏,又稱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
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分類
按品第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
《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
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執竹木做的笏。
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周朝以及後世統治者利用天帝崇拜(君權神授),極力宣稱自己是天帝的兒子,故稱天子,帝王手持玉笏象徵着至高無上的權力。[1]
參考文獻
- ↑ 清中期玉笏--玖玥文化 , 拾荒的老頭,2019-10-22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