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米栽培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米栽培技術

《玉米栽培技術》是2010年東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光。本書系統地闡述了玉米的生產概況與發展趨勢、玉米栽培的生物學基礎、高產玉米生長發育對生態條件的要求、高產玉米的需肥特點與施肥技術、高產玉米的需水特點與水分高效利用技術、玉米高產的栽培技術、玉米高產的耕作技術、玉米病蟲草害及其防治技術、特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實驗。

基本信息

書名; 玉米栽培技術

作者; 王曉光

類別; 農業

頁數; 178

出版社; 東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09-0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內容簡介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都有種植,作為糧、經、飼兼用的作物,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有着巨大的影響。

遼寧省地處玉米黃金生產帶,是全國玉米主產省之一。當前,遼寧省糧食生產總量主要依靠玉米來調節平衡,加之玉米增產潛力大,故發展玉米生產對確保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滿足玉米生產發展的需要,我們組織在玉米生產和教學第一線、具有紮實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為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編寫了這《玉米栽培技術》。

《玉米栽培技術》共分八章,可供玉米生產人員、管理工作者和高等農業院校師生及有關科技人員參考。

作品目錄

合理輪作

1整地:豆茬地,採取秋翻、深松的方式;秸杆還田地採取淺翻深松或平翻深松(淺翻12-15cm,平翻18-20cm,深松深度25-35cm)。

2實行玉-豆-雜或玉-豆輪作。要求地勢平川、排水良好。翻後及時耙地,耙深達到15cm以上。

3秋起壟,進行壟底深松,深施肥。深松30-35cm,施肥深度15cm以上。

選種及種子處理

1精選良種種子 必須從正規部門選購,索取品種簡介,以便查閱生產日期、品種質量、純度、淨度並檢驗發芽率。

2種子處理 儘量使用包衣種子。如果種子未包衣,播前要對種子進行粒選,粒選後曬1-2d,以便提高種子發芽和出苗率。

科學施肥

基肥每667m2施農家肥3-4m3,無論是套種還是鐵茬直播,基肥應一次性施入。

播種

1、適期早播:當土壤耕層內5cm地溫穩定通過7-8度時,是玉米播種的始期。播種最佳時期般在5月1日-5月10日。根據土壤墒情及春季氣溫情況確定播深,以3-5cm為宜:墒情差,深度以5cm左右為宜;墒情好、氣溫低可適當淺播,以3-4cm為宜。

2、採用氣吸式精播機 壟上精量點播,一般情況下,播種與施肥作業一次完成,種子和肥料間距應保持在側5cm深3cm。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使葉面積指數發展動態合理,減少光反射,增加光的截獲和吸收量,使群體內部受光良好。棒三葉處在較強的光照條件下,基部葉片周圍的光照度仍在光補償點以上,所有葉片都進行較田盛的光合作用,製造較多的乾物質,就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另外,種植方式是植株在田間的配置方式,在密度或葉面積指數相同的情況下,種植方式不同,群體內的光分布也不同,應根據品種特性、密度大小、生產條件及自然條件綜合平衡確定適宜的行株距。生產上般採用寬行0.7-0.8m,窄行0.4-0.5m的寬窄行種植方式,或採用0.6-0.7m等行距種植,株距0.25-0.3m,每667m2定苗密度為4000-4500株,掌握肥地宜密、瘦地宜稀的原則。

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在放苗過程中,若發現有缺苗斷壟時,可及時催芽補種或緩後移苗補栽,或在相鄰處留雙株。補種時必須提前3天先浸種催芽,並於補種後3-5天查看補種處的出苗情況,且出苗後偏施適量速效肥以促快長;補栽應在幼苗2-3葉期結合田間、定苗進行,選用稠苗處生長健壯的幼苗移栽,並在緩苗期過後給子適量追肥。

2適期定苗,徹底除集。在幼苗3-4葉期根據田間苗勢確定適宜的間、定苗時間,長勢強壯、苗田叫適當早間、早定,苗勢弱可適當晚間、晚定。定苗時必須確保每穴選留株壯苗、大苗,去掉小苗、弱苗。地膜玉米早春的溫度、土壤的水肥條件較好,對幼苗生長十分有利,拔節後易從莖基部長出分櫱,影響主莖生長發育,必須隨時檢查,早發現早掰除。

3合理施肥:玉米施肥般要求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補施粒肥。底肥每畝施水糞20-25擔或優質農家肥2000公斤,追肥應採取開溝條施或暗施。

4 化控防倒。當留苗密度大於4500株/畝時,須在可見葉6-9葉時(拔節期前)噴化控劑金得樂、玉黃金等,縮短基部節間長度,增強基部節的韌性,促進根系生長,防止玉米倒伏。

收穫

在玉米達到完熟期後,籽粒水分降至28-30%即可收穫。收穫方式:1、人工下棒,脫粒機脫粒。2、採用機械下棒,脫粒機脫粒,秸杆粉碎還田;3、上凍後康拜因直接收穫脫粒,秸杆粉碎還田。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收穫,都要考慮有利於籽粒脫水,有利於秸杆處理和秋翻地,有利於貯藏。選用哪種方法,要因地制宜,根據自己的條件靈活確定。[1]

參考文獻

  1. 玉米種植技術, 360文庫 , 201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