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關名稱由來的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玉門關的由來 |
玉門關名稱由來的傳說玉門關,又名玉關。西漢武帝置,在今甘肅敦煌市西北150里小方盤城。因古代西域玉石皆經此輸入,故名。這是史書文獻中對玉門關名稱由來的說法,很直白。民間對玉門關名稱的由來,卻生動有趣得多。[1]
傳說,玉門關的得名,的確與玉有關。據說古代絲路小方盤城一帶,地形複雜,溝壑縱橫,雜草叢生,白天熱浪滔天,容易中暑。晚上又難辨方向,容易迷路。因此,這裡被叫做「馬迷途」。相傳有一年,一支販賣玉石的商隊經過「馬迷途」時迷路了,商人們都很着急,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時,人們發現一隻孤雁落在地上,不停地哀鳴。一個心地善良的小伙撿起大雁,放在懷裡準備走出「馬迷途」後再放了它。誰知商隊在「馬迷途」走了很久都沒走出去。這時,大雁說話了:「要想不迷路,方盤城上鑲寶玉」。發現大雁能說人言,商人們驚訝不已,紛紛拿出價值連城的玉石,大雁叼了一塊飛走了。
不久人們看到遠處有閃耀的光芒,於是便朝着有光芒的方向走去,果然來到了小方盤城。這才發現小方盤城城門之上,鑲嵌着一塊玉石。人們才恍然大悟,於是把這裡稱為玉門關。
另外一個民間傳說,也與玉石有關。
相傳絲綢之路暢通之後,西域諸國的商隊絡繹不絕地經此入關。于闐國的特產「和田玉」也源源不斷地經此運往內地。于闐國王為換回中原王朝的大批絲綢,派了官兵,專門押解運送玉石。官兵押運了幾次後,就出現了怪事,馱運玉石的駱駝一進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運官對此束手無策。一個拉駱駝的老人告訴押運官:「駱駝入關生病,事出有因。咱們長年途經此地運玉石,從未祭祀關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
押運官問:「依你之見,如何才能消病除災,確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說:「用上等玉石,在此城關門上鑲嵌一圈,這樣關樓就有了光彩,關神也就高興了。」押運官按老人的建議辦了,駱駝災病果然消除,平安到達了長安。關城因為城門砌了一圈閃光的玉石,從此就稱為玉門關。
玉門關位於甘肅河西走廊的戈壁沙漠上。為什麼叫玉門關呢,有關它的名字的來歷,有一個十分古老的傳說。我們知道,新疆和田產和田美玉馳名天下。白玉如冰似雪,彩玉五光十色,墨玉翠綠鮮嫩。運入中原後,人們爭相購買。可是,和田美玉運輸難。販運玉石的商隊不畏艱辛,冒着酷暑炎熱,冰雪嚴寒,暴風狂沙,往返於人跡罕至的大沙漠荒原上了起來。
小巴郎是一個販運和田玉的商隊小伙子,以一次捉到一隻大雁,在這個大漠裡這可是一頓豐盛的美餐,而且因為沙城暴等,似乎他們的駝隊迷了路,就在準備宰殺大雁的時候,他似乎聽到大雁在朝他說話,仔細一聽,原來大雁說:「咕嚕咕嚕,免我一死,咕嚕咕嚕,能出迷途!」巴郎子高興地將刀子入了鞘,對大雁說,我本來就不忍心害你。你若能引我出了迷途,那就感謝不盡了。大雁悠揚地叫了幾聲,起飛了。商隊跟着大雁,走出了馬迷土,來到了小方盤城。
又一次,他們到此地又迷了路。那隻大雁飛來,落在土樑上叫着咕嚕咕嚕,商隊迷路,咕嚕咕嚕,方盤鑲玉。」邊飛邊叫,引着商隊出了迷途。大雁的話,其他人都沒在意,唯有巴郎子聽得明白。到了小方盤城,他立即找管家商議。「管家,咱們到馬迷土幾次迷路,瀕臨險境。這次,若不是大雁弓路,後郎子編謊坑人呢。躊錯了半晌,一擺手,說:「算了,這次夜光墨玉石帶的不多,下次再說吧。」
等到下一次,這個商隊到馬迷土又迷路了。一連幾天找不到水泉,連駱輪也乾渴得喘開了粗氣。人人嘴上裂開了血口子,連步都邁不開。正在危難的時候,那隻大雁又飛來了。「咕嚕咕嚕」又叫了起來。管家蠟黃的臉上起了一層干皮,上氣不接下氣地喚過巴郎子問:「救命的大雁又來了,你快說,它講的啥?」「還是那兩句話:『商隊迷路,方盤鑲玉。』不過又加了兩句:『貪財害己,死無葬地!』不信請你仔細聽。」巴郎子回答說。管家一聽,果然明白了。
大雁又一連叫了幾聲。管家忙問:「大雁又說的單說小方盤城正西方向,有個驛站叫「馬迷土」。夜晚,從此地出發向東趕路,連識途老馬也會暈頭轉向,誤人歧途,因而得名。「是呀,感謝大雁幫了忙!」管家回答說。管家為了活命,爬下給大雁叩了三個響頭,狠狠地發了個誓願。大雁起飛了,在前邊引路,商隊又一次走出了迷途。
到了小方盤城,管家再不敢貪財了,挑了一塊最大最綠的夜光玉交給了巴郎子,鑲嵌在關樓的頂端。每到夜晚,夜光玉發出晶瑩耀眼的光芒,方圓百里之外,也看得清清楚楚。過往商隊再也不迷路子。從此,小方盤城就改名為玉門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