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二小(少年抗日英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二小

王二小,又名王朴(1929年1月22日——1942年10月25日),廣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在敵人的一次掃蕩中,年僅13歲的王二小為了掩護鄉親,將敵人帶到八路軍的埋伏地,自己卻英勇犧牲。

人物經歷

少年抗日英雄

王二小,又名 王朴(1929年1月22日——1942年10月25日),廣為人知的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 河北省平山縣滾龍溝。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 八路軍 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 日本鬼子的「 掃蕩」。王二小是村裡的 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 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們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着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們,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鬼子發現上當後,先是殘忍地斬去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軀摔在一塊大石頭上! 八路軍一舉全殲此股日寇,戰鬥結束後,幾個戰士撲向流着鮮血的二小,當時他還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兩名受傷八路軍戰士一起送到劉家莊,可惜傷重無治,為國犧牲。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靜靜地臥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 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 淶源縣上莊村建設了「 王二小 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 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的 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

苦難童年

王二小1929年生於 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滾龍溝一個貧苦農民的家中。王二小排行老二,哥哥叫石頭,父親 王貴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給本村 大地主劉文勤扛活謀生,母親王張氏給人做針線活,全家四口擠住在本村 奶奶廟中。王二小原名 王朴,據說父親起名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樣茁壯成長。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災,莊稼顆粒未收。第二年春天,正值 抗日戰爭的第三個年頭,天災人禍,形成了「無村不戴孝,處處有哭聲」的慘象。結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因病餓先後去世了。1940年春無依無靠的王二小開始了逃荒的生涯。這年5月的一天,經過長途流浪的二小因飢苦昏倒在了路邊,被 狼牙口村委會主任搭救,後來他被安排給一 劉姓大戶放牛謀生。

參加革命

當時 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獨立師老一團的騎兵連就駐紮在這一帶。二小喜歡馬,常到騎兵連去玩,和八路軍戰士混得很熟。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很內向,不愛說話,一年四季總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騎兵連的吳連長非常喜歡這個孤兒,常常給他講打仗的故事,到了開飯的時間就留份飯給他吃。後來,二小就加入了 兒童團,一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 放哨。

主要事跡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村裡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誘敵深入

1942年10月25日(農曆九月十六)早晨,13歲的王二小正在當地老鄉稱狼牙溝門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見一隊鬼子進山來掃蕩,鬼子兵有好幾十人,正從 狼牙口向范莊旺村走來。那邊的山溝里隱蔽着八路軍的後方機關,還有不少鄉親們,萬一鬼子摸進那條山溝,不僅八路軍的後方機關受損失,鄉親們也將在劫難逃。可是這時候跑回去報告已經來不及了。

這時二小忽然想起來,為了粉碎鬼子這次進攻,淶源抗日政府已將20多名傷員和糧食轉移了,為了保護後方機關和群眾,騎兵連就埋伏在 石湖旮旯的石嶺子上。二小冷靜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進埋伏圈,讓八路軍打他們個 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後,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見到二小,連忙把他從山坡上抓來問路。二小機智地和 鬼子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在前邊帶路。從狼牙溝門往東走是范莊旺村,王二小帶着鬼子從西北溝鑽了進去,引向 八路軍埋伏的 石湖旮旯。其實這是一條死路,翻過巨石就到了路的盡頭。

犧牲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時才知道上了當。二小想趁敵人驚魂未定的時候向灌木林跑去,這時,鬼子 軍官朝他舉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塊巨石上。與此同時,山頭上的部隊槍炮聲四起,前後沒有一袋煙的工夫,就全殲了這股敵人。

戰鬥剛結束,戰士跑到巨石前搶救王二小。當時王二小還活着,還有兩名 八路軍戰士也受了重傷,部隊將他們護送到 劉家莊,終因傷勢過重,三人先後與世長辭,永遠長眠在了劉家莊的深山老峪里。

人物原型

原名閻富華,1941年的9月16日犧牲,生前居住於 河北省平山縣滾龍溝村(解放後滾龍溝村才被分為南北兩村),由於當年的見證者大多不在人世,僅一位名叫史林山的老人健在,據他回憶,傳說中之所以改名王二小而不用閻富華的原名是鑑於特殊時期的情況而保密。因此更多資料已不可考證。

犧牲過程

發現鬼子,讓夥伴送信自己轉移牛群

「1941年的9月16日,是讓我終身難忘的日子。」說到閻富華犧牲的那一天,史林山變得嚴肅起來。

「吃過早飯後,我就和二哥到山上放牛去了。」史林山說,他和閻富華一邊放牛,一邊在村邊的三道壕處站崗查 路條。忽然,他們看到不遠處東山頂上的信號樹向西側倒下了。

「有敵人從東面進山了!五祥,你快去村里通知同志們轉移!」發現情況後,閻富華立即命令史林山回村去報信,並同時命令他必須和大部隊一同轉移,絕對不能發生危險。

「那二哥你呢?」面對史林山的疑問,閻富華說,他必須馬上把牛趕到地勢低洼的山溝里,防止敵人把牛搶走。同時,他會監視着敵人的行蹤,防止敵人靠近《 晉察冀日報》的所在地。

史林山一路小跑來到位於鏵子尖處的報社所在地,通知所有人立刻轉移並就地掩埋機器。正當所有人忙碌之時,不放心二哥的史林山跑到了附近的山頂上,向下搜尋閻富華的蹤影。

三四個小時過去了,史林山終於看到了從山底走來的二哥,但他又看到,在閻富華的身邊,是成群結隊的日本鬼子。一名鬼子用插着刺刀的步槍緊緊地頂着閻富華的後背。

帶鬼子進入伏擊圈,被刺刀挑下懸崖

「看來為了保護大家的順利轉移,二哥一直帶着鬼子在山上繞圈呢。」史林山心中默默想着。隨着閻富華距離自己越來越近,史林山又意識到,閻富華正在帶着鬼子向名為二道泉的山頂走去,因為在那裡,正是我軍的埋伏圈!

閻富華和一群鬼子,登上了二道泉的山頂,所有人都已無路可走。在距離閻富華約300米的另一座山頭上的一個小石洞中,蜷縮成一團兒的史林山連大氣也不敢出。

面對 鬼子嘰里呱啦的亂叫,史林山看到閻富華只是不住地在搖頭,嘴中一個字都不肯說。也許是想到已經沒有路了,閻富華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二哥忽然抱住身邊一個鬼子的大腿,好像是要和敵人一起跳崖!」但年幼的閻富華沒想到,一把冰涼的刺刀迅速從他的身後刺了過來。就在一瞬間,閻富華被鬼子挑下了20多米高的懸崖!

史林山驚呆了,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隨着槍聲的響起,這群無路可逃的鬼子迅速被消滅。直到傍晚,史林山和村民才從崖底找到了閻富華的屍體,並將其安葬。

「無論老人還是孩子,所有人都哭了。」史林山滿含熱淚地說,當時崖底的河水,真真切切被染成了紅色。

歌中「二小」姓王不姓閻是為保守秘密

閻富華犧牲後不久,駐紮在滾龍溝村附近兩界峰的西北戰地服務團記者、詩人 方冰找到史林山,詳細詢問了閻富華犧牲的過程。隨後,一首由方冰作詞、曲作家劫夫作曲的晉察冀邊區第一個紀實性的故事歌《歌唱二小》(今名《歌唱二小放牛郎》,記者注)被迅速創作完成,並隨後全文刊登在《晉察冀日報》1942年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是新華電台的一位鄭姓叔叔教我們唱的這首歌。」史林山說,當聽到歌詞里的人物叫「王二小」時,史林山和小夥伴特地向「鄭叔叔」問道,為何主人公姓「王」而不姓「閻」。對於孩子們的疑問,「鄭叔叔」解釋說,由於報社和電台以及眾多革命同志都駐紮在滾龍溝,如果將二小真實的姓氏唱出來,極有可能會泄露我黨的機密,暴露駐軍的目標。「既然二小是你們的u2018孩子王u2019,而且王姓又是大姓,作為藝術創作,所以歌詞里就寫成了王二小。」

相關作品

二小放牛郎

電影名:二小放牛郎

別名:少年英雄王二小

導 演:張弛

編 劇:熊郁 肖尹憲

主 演:丁儼 沈丹萍 趙曉菲 朱嘉曦

上 映:1992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製作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 [中國] 安徽電影製片廠 [中國]

【故事梗概】抗日戰爭時期,放牛娃二小,父母慘死在日寇的鐵蹄下,國難家仇,使二小心中充滿了對敵人的仇恨,並不斷萌發起為死去親人們復仇的決心。他故意在敵人掃蕩的路上放牛,把敵人引進八路軍的埋伏圈,終於消滅了敵人,為鄉親們報了仇,而他自己壯烈犧性在敵人的屠刀下。

少年英雄

電影名:少年英雄

導 演: 沈東

編 劇: 陳模

主 演: 崔林李夢男 陳松滴妮

上 映:2003年

地 區: 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時 長:100分鐘

類 型:劇情片 戰爭片

《少年英雄》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故事片獎、兒童評委優秀影片獎兩項大獎。《少年英雄》是團中央自主拍攝的第一部影片,該片塑造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這一生動的藝術形象,生動的情節和震撼人心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觀眾的心

西柏坡2:英雄王二小

上映日期: 2013-04-28(中國大陸)

類型:動畫電

製作: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1941年日寇對我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大掃蕩,在一場場對敵鬥爭中,英勇的平山團讓敵人聞風喪膽。駐紮在平山縣一帶的日寇為了削弱平山團的戰鬥力量、打擊平山團的戰鬥意志,將矛頭對準了平山團戰士們的家園。南滾龍村的兒童團團長王二小是個倔強調皮的孩子王。一天,敵人掃蕩了南滾龍村,二小的家被毀了。失去親人的痛苦讓王二小一蹶不振,他的好朋友核桃、棗花,還有其他西柏坡村的孩子想方設法安慰二小,給他鼓勁。二小重新振作起來,和大家一起勞動、練兵、重建家園。進山抓八路軍傷員的日本鬼子在山裡迷了路,被二小和棗花發現。為了給鄉親們和八路軍傷員爭取時間轉移,二小和棗花兵分兩路,由棗花回西柏坡村報信,二小則故意暴露自己,被敵人抓住。在給敵人帶路時,二小故意走陡峭山路、兜圈子,最後把敵人引進了八路軍的伏擊圈。日本鬼子被消滅了,二小也壯烈犧牲了。

人物影響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60年後仍然被人們傳頌,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 英雄。2003年,由 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投資拍攝的故事片《少年 英雄》,在兒童中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詞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

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敵人向 一條山溝掃蕩,

山溝里掩護着後方機關,

掩護着幾千老鄉。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時候,

敵人來到這個山口,

昏頭昏腦地迷失了方向,

捉住了二小要他帶路。

二小他順從地走在前面,

把敵人帶進我們的埋伏圈,

(突然)四下里乒乒乓乓響起了槍聲,

敵人才知道受了騙。

敵人把二小挑在了槍尖,

摔死在那大石頭的上面,

我們的十三歲的王二小,

英勇地犧牲在山間。

幹部和老鄉得到了安全,

他卻睡在冰冷的山裡,

他的臉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紅藍的天。

秋風吹遍了每個村莊,

它把這動人的故事傳揚。

每一個老鄉都含着眼淚,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