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力軍(寧波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力軍

來自 寧波博物館 的圖片

中文名 王力軍

外文名 Wang Li Jun

國 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日期 1963年4月

籍 貫 河南嵩縣

性 別 男

王力軍,男,1963年4月出生,河南嵩縣人。西北大學考古專業畢業,文博研究館員。寧波博物館現任館長。 [1]

簡介

1985年7月參加工作, 2004年3月入黨,西北大學考古專業,文博研究館員。曾任陝西省寶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副隊長、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中心主任、所長助理等職。

「這是一座最寧波的建築」——館長王力軍談寧波博物館建築的和諧之美

開館10年來,有超過千萬人次的觀眾走進寧波博物館。

「這座建築就是最大的藏品,寧波眾多的文化元素和符號融匯其中,走入展廳就是走入一件藏品,走入歷史和文化之中。」在館長王力軍的心中,寧波博物館仿佛一個生命體,通過建築,將人們的集體記憶和鄉愁收藏起來,將歷史和時代的腳步展現出來。「它的價值不僅在於收藏文物,更在於被廣大觀眾參觀,通過觀眾的眼睛,貫通歷史和現實。」

2008年12月5日,由王澍設計的寧波博物館建成開館。建築採用了他一貫推崇的「新鄉土主義」風格——運用中國傳統建築工藝手法,俯瞰如一艘船,仰視如起伏的山巒,整體建築融入周圍地域的全景之中。瓦爿牆、清水混凝土牆面、石板鋪就的主入口通道、人工開掘的水池、蘆葦、石壩、大片鵝卵石灘……無論從現代環保生態概念,還是從鄉土材料的應用上,都可以看到積澱下來的地域文化和建築肌理。或者說,這就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將傳統植入當代建築中。2012年,王澍獲普利茲克建築獎,成為獲得該獎項的第一位中國人。

「王澍獲得了『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作為主要代表作品之一,寧波博物館也因此在海外有了極大的影響力。正如我們一再說的『民族的一定是國際的』,最寧波的才能走向世界。」從參與寧波博物館籌建到2016年起擔任館長,10多年間,王力軍多次解讀博物館建築和諧之美,「博物館要依託建築發揮其社會功能,要關注建築與人文環境的關係、建築與觀眾的關係、建築與展覽的關係。」

在王力軍看來,地方性綜合博物館是全面展示本地區歷史人文的窗口,因此,其建築也必然要集中體現本地區特色。寧波是個有着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文化類型豐富的城市,有以水壩河埠為鮮明特徵的水鄉景觀,有高古深邃的深山古剎,也有傳統村落的空間形態、鄉土民居和色彩肌理……這些文化事物構成了寧波地區集體文化記憶和地域特色形象。而寧波博物館的館舍建設擷取精華,將文化元素與建築本體進行了巧妙的融合。

「這是一座最寧波的建築,把本區域的自然、地理、文化、傳統都容納了進來,很美很成功。」寧波博物館外牆以古舊磚瓦堆砌成瓦爿牆,屬於浙東獨有的傳統建築技藝。600多萬塊廢磚斷瓦大多是寧波舊城改造時留下來的,其中,青磚的數量最多,它們的「出生」年代多為明清至民國時期,甚至有部分是漢晉時代的古磚。不少青磚上,還鐫有「福壽」等銘文。

這種牆體做法使寧波博物館的建築本身有了收藏時間的功能。在堆砌的時候,雖然有大致的顏色設計和分布圖,但也有工匠妙手天成的美麗。外牆面的磚瓦經組合之後,在各個部位都能發現驚喜。如建築頂部密集地使用了暗紅色的瓦缸片,當夕陽西下的時候,這一片顏色仿佛將落日餘暉凝固了下來。而整體的色調和質感能夠自然地融入環境,且帶有江南水鄉的美感。

江南水鄉的柔情還體現在清水混凝土牆面上,這是一種全新的創造。用大面積的竹模板澆築而成的混凝土牆面,毛竹隨意開裂後形成的肌理效果清晰顯現。江南特色的竹子,給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帶來紋理的變化和地域的特點,最終使建築形態發生了藝術質變。

王力軍說,在博物館工作的時間長了,每次凝視這座建築都有不同的感受,看它生起綠苔,長起茅草,儘是江南的韻味。他說,也許其中的一塊磚來自你家的牆,這種在寧波延續千年的建築方式,本身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地方文化個性,也是我們共同的鄉愁和共同的文化記憶。「博物館不僅展示歷史,也是在收藏時間,它是聯繫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樑,我們通過這座建築把過去和今天聯繫在一起。」

開館10年來,有超過千萬人次的觀眾走進寧波博物館,在這個公共文化空間放鬆心情,滿足求知、審美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找尋健康有益的新型休閒生活方式。「大家為什麼喜歡寧波博物館?一方面是因為建築之美,另一方面是因為建築空間與人之間的和諧之美。」

通過建築的合理布局、設施的科學配置、氛圍的精心營造,寧波博物館為觀眾提供了良好的參觀環境和愉悅的參觀氛圍。如三樓的大平台,已經成為觀眾放鬆心情的主要場所,展廳、露台,加上露天大斜坡、通道、玻璃屋頂以及綠化小景的穿插,營造出寧波歷史文化街區的氛圍和園林建築移步易景的意味,喜歡在此拍照留念的觀眾不在少數。在寧波博物館中,有幾處小的庭院,如「天井」和「竹林」,在夏日常為觀眾帶來驚喜。咖啡廳、兒童互動區、母嬰室、博物館主題郵局等開放空間帶來的和諧氛圍,同樣吸引不少市民流連忘返。

10年來,寧波博物館有了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領域的國家級學術平台,成功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方陣,獲「全國最具創新博物館」稱號,榮登「寧波公共服務業品牌榜」榜首,可謂亮點不少。

作為博物館為社會提供的最主要的服務,寧波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以「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為亮點,以寧波城市發展史為主線,系統梳理、綜合展現了寧波地域7000年來文明、文化、歷史、宗教等方面的豐富內涵;專題陳列包括民俗風物陳列和明清竹刻藝術陳列,前者以「十里紅妝」為亮點,融匯了寧波老字號、時令習俗和非遺技藝等,後者展現了明清竹刻名家的精湛技藝和文人雅趣;特別展覽則以「當代國內外著名博物館精品特展」「當代海內外著名寧波籍藝術家、收藏家精品特展」和「寧波民間收藏家精品展」三大系列為主,共140餘個。

王力軍認為,通過展覽,寧波博物館在提升博物館文化形象、增強自身文化魅力和區域文化影響力的同時,達到了展覽這一內容與建築這一形式的和諧,從而使寧波博物館成為人們飽覽人類文明瑰寶和地域文物精粹的重要平台。

參考文獻

  1. 「這是一座最寧波的建築」——館長王力軍談寧波博物館建築... 2018年12月11日 開館10年來,有超過千萬人次的觀眾走進寧波博物館。 「這座建築就是最大的藏品,寧波眾多的文化元素和符號融匯其中,走入展廳就是走入一件藏品,走入歷史和文化之中。」在館長王力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