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華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華慶
出生 1953年8月
上海
國籍 中國
知名於 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王華慶[1]

王華慶,男,漢族,1953年8月出生於上海浙江寧波人,198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5月參加工作,西南財經大學貨幣銀行學專業(全日制)畢業,西南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特聘經濟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曾任中央紀委駐中國人民銀行紀檢組組長、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

人物履歷









  • 1970.05——1979.02,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四師四十三團二連工人
  • 1979.02——1980.11,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黃浦區辦西藏中路分理處辦事員
  • 1980.11——1982.09,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幹部
  • 1982.09——1984.07,四川財經學院金融系金融幹部專修科學生
  • 1984.07——1987.02,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幹部(其間:1985.05—1985.09在上海市委黨校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 1987.02——1990.03,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 1990.03——1991.02,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所長
  • 1991.02——1993.09,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管理處處長(其間:1990.08—1992.12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專業在職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 1993.09——1998.08,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黨組成員、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分局副局長 (其間:1993.05—1996.03西南財經大學貨幣銀行學專業在職研究生,獲博士學位;1995.01—1995.05在美國喬治敦大學外交學院進行研究工作;1996.01—1997.12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後流動站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
  • 1998.08——1998.11,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分局副局長
  • 1998.11——2000.09,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 2000.09——2001.11,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
  • 2001.11——2003.07,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監管專員(正局級)(其間:2001.11—2003.04負責組建人民銀行銀行管理司)
  • 2003.07——2003.09,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籌備組組長
  • 2003.09——2005.12,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局長、黨委書記(其間:2004.05—2004.07在中央黨校地廳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 2005.12——2007.09,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助理、黨委委員兼上海監管局局長、黨委書記
  • 2007.09——2012.05,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2012.10——2016.01,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機關黨委書記
  • 2016.01——2016.09,中央紀委駐中國人民銀行紀檢組組長、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任免信息

2016年1月,央行官網顯示,原任中國人民銀行紀委書記的王華慶現已擔任中央紀委駐人民銀行紀檢組組長。[2]

2016年11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行領導」欄目更新顯示,王鴻津任中央紀委駐中國人民銀行紀檢組組長、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王華慶不再擔任。

社會活動

王華慶:銀行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銀監會紀委書記王華慶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銀行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好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金融消費者,是銀行業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2010年,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中國銀監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的主線,完善信貸政策,加強審慎監管,積極引導銀行業服務好國家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項目,大力改善和加強中小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等,並大力加強信用卡、中間業務、按揭貸款、銀行理財產品等與百姓密切相關的銀行業務的監管,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廣大銀行業金融機構非常重視改進服務,始終把提升客戶服務質量作為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通過大力加強金融產品開發和風險定價能力建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認真傾聽消費者訴求,提升文明規範服務水平,努力打造「最受依賴的友好型銀行」。最後他強調,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中國銀行業要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部署,繼續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為廣大金融消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王華慶:銀行要密切關注理財和服務收費等影響聲譽的問題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影響是推動了國際金融監管領域的深刻反思和變革。危機發生後,信用衍生產品、證券化等結構化產品使複雜金融創新行為受到了嚴峻挑戰,發展規範問題引起了各界廣泛關注和深刻思考,下面我談幾點看法。

本次經濟危機本質上反映了國際經濟金融結構失衡的深層次問題,它包涵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失衡、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失衡、政府監管和市場調節的失衡、商業利益和社會責任的失衡。危機的教訓強烈地警示我們:所有的金融創新必須要建立在經濟和市場的實際需求基礎之上,應與一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企業居民金融成熟度相適應,所有的金融創新必須受到全面有效的監管。

回顧歷史,即使是複雜化的金融衍生產品創新,其本源也始於實體經濟發展需求和市場環境。例如,美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不斷爆發的信用危機為信用風險轉移工具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促成了信用衍生品、證券化產品的創新和發展。這些創新推動了美國經濟近二十年的飛速發展。但是後來,由於這些創新工具的過度發展和濫用,並被盲目的、不適當地放鬆監管,悖離了其服務真實需求的功用,最終才導致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銀行業的金融創新必須以風險可控為前提,以審慎監管為手段,以保護公眾利益為目的。這首先需要靠金融機構的高度自律,更需要靠科學有效的金融監管。

對於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監管,銀監會始終堅持以下原則,這也是我們經受金融危機考驗形成的重要經驗。第一,簡單、實用、透明原則。就是要保證金融創新的模式和產品結構簡單、數量有限,便於監測風險和發現問題;就是要堅持金融創新具有明確的實體經濟真實需求導向,必須是企業居民需求最為迫切,試點成效最為顯著的領域;就是要堅持信息充分披露,防範不合理的關聯交易等風險。例如:我們在《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中明確要求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應遵守行業行為準則和銀行員工操守守則,向客戶準確、公平、沒有誤導地進行信息披露,充分揭示與創新產品和服務有關的權利、義務和風險。針對理財等重要創新領域和產品,要求銀行需經客戶親筆抄錄風險提示語環節,以確認客戶了解相關披露的風險信息,而商業銀行在未與客戶約定的情況下,在網站公布產品相關信息而未確認客戶已經獲取該信息,不能視為其向客戶進行了信息披露。第二,風險可控原則。從國際經驗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既有現實的市場需求,也有非理性的衝動。應在創新過程中注意甄別相關性質和問題,把握風險與需求的平衡,始終堅持防範風險為第一位,認真借鑑國際風險傳導的經驗教訓,有效防範和化解、平穩處置相關風險。第三,制度先行原則。金融創新應在規範嚴謹的制度框架下進行。建立相應的工作法律法規,明確遊戲規則,並根據工作進展情況,及時進行總結、修改、完善。創新往往是先於監管的市場行為,對監管完善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對於創新業務的監管法規,我們按照風險影響度和業務成熟度,採取不同方式予以規範,能夠上升到標準層面的通過行業統一標準進行規範;尚未形成標準的可以通過迅速發布最佳實踐的通知方式和發布指引形式進行規範。第四,突出主業原則。堅決杜絕為創新而創新的非理性行為,創新領域和產品應始終與主營業務具有優勢互補性和協同效應,有利於提升主營業務的服務效率和競爭能力,有利於節約機構成本、市場成本和社會成本。例如,我們在商業銀行投資入股保險公司試點中,明確試點銀行應提出達到或高於自身現有資本回報率和資產回報率的商業目標和商業計劃;在一定時間內經過努力達不到預期商業目標和公司治理結構要求的,要主動退出相應市場,該時間期限原則上為3-5年,對壽險公司可適當延長至7年。

作為當前市場廣為關注的兩類主要金融創新產品,金融衍生品和結構化產品通過合約和現金流安排將風險剝離重組,優化金融配置的效率,其原本出發點是分散風險、對衝風險、並降低交易成本,如運用得好並監管得當,是能夠發揮很好的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的。對於我國來說,衍生產品和結構化產品的創新發展是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拓展業務領域,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培養全球金融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市場的培育不能脫離我國衍生產品和結構化產品市場基礎設施有待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尚不健全、市場參與者仍需豐富的客觀現實。未來我國衍生產品和結構化產品市場的創新與發展應在借鑑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第一,明確產品的標準化結構、保證金、中央清算、信息披露等制度要求,逐步豐富產品種類。第二,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各類收益率曲線、積累相關基礎數據,配合相關市場主管部門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促進產品定價機制的形成。第三,不斷完善衍生品市場的整體環境、加快提高市場參與主體的成熟度及產品應用水平。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產品創新的推動者,同時還應以保護公眾利益為己任,認真做好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適合度評估,對創新產品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真正做到「賣者有責」,更好地維護社會經濟金融的和諧穩定和健康發展。

此次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很多教訓,但也給予我們很多難得的管理經驗和寶貴機遇。如今,危機的陰霾似日漸消散,但危機的影響卻遠未離去。在這樣的時刻,財資市場公會組織召開高峰會的意義重大,希望此次大會能夠深入總結經驗,在推動全球金融創新的風險管理和健康發展方面做出貢獻。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視頻

專家評析:王華慶,防止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房市

參考資料

  1. 個人簡歷網
  2. [http://mini.eastday.com/guonei/160120/122100266.html 央行紀委書記王華慶任中紀委駐央行紀檢組組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