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君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君恩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中文名:王君恩

王君恩(1909年-1933年1月20日),男,湖北省襄陽縣人[1]。王君恩1923年入黃龍江西會館公辦學堂[2]。這年,曾參加湖北省第二師範學潮的張百芳回鄉在該校任教,積極在學生中宣傳革命思想,傳播馬列主義,王君恩接受了進步思想。1928年3月,經張百芳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3]

1933年1月20日英勇犧牲。

中文名 :王君恩

出生地:湖北省襄陽縣黃龍壋胡家嘴

國籍:中國

畢業院校:黃龍江西會館公辦學堂

出生日期:1909年

逝世日期:1933年1月20日

性別 :男

目錄: 1人物生平: 2人物事跡: 武裝暴動: 特別演講: 臨危受命 慷慨就義

1人物生平

1923年入黃龍江西會館學堂。

1927年3月在黃龍胡家咀、王家灣一帶積極參加農民運動。

192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地下聯絡工作。同年4月16日參加了黃龍?暴動。

1929年3月同其他同志一起秘密建立中共黃龍區委,負責宣傳工作。

1930年1月遵照鄂北特委關於「組織武裝暴動,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指示,同其他同志一起組建了80多人的農民自衛軍。2月5日,領導黃龍農民協會,處決了當地匪首柏

守照等人。5月14日,參加了蔡陽鋪暴動。

1931年4月,調任襄陽縣蘇維埃政府黨代表,領導蘇區人民開展武裝鬥爭,發展生產,使蘇區呈現一派繁榮景象。

1932年2月,中共豫鄂邊省委成立,當選為執委委員。不久,國民黨當局糾集兵力對襄(陽)、棗(陽)、宜(城)、鍾(祥)蘇區進行「圍剿」。蘇區淪陷,與上級黨

組織失去聯繫。當即同部分省委委員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在艱苦的條件下繼續領導蘇區軍民開展反「圍剿」鬥爭。後來同紅軍主力在襄東黃龍一帶開展游擊戰,打擊敵人。

1932年4月8日,中共豫鄂邊臨時省委召開第二次執委擴大會議,當選為執委委員、常委,並代理臨時省委書記。領導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建立南陽襄陽、均房三個

特委。20日,主持召開第三次臨時省委擴大會議,強調繼續執行臨時省委決定,並將被打散的紅軍部隊組織起來,開展游擊戰爭。

1932年11月13日,在襄東張家沖召開骨幹會議,準備就地舉行武裝暴動。不料走漏風聲,為掩護戰友突圍,負傷被捕。

1933年1月20日在襄陽西門外英勇就義。

2人物事跡

武裝暴動

1909年,王君恩出生於襄陽區黃龍鎮胡家嘴村一戶普通農民家庭。他很小的時候,父親王明山就因病去世,母親省吃儉用,把王君恩送去讀私塾。1923年,母親又送王

君恩到黃龍江西會館學堂讀書,在這裡,這顆幼小的種子接受了革命的薰陶。

在江西會館,王君恩的老師是曾參加過襄陽二師學潮的張百芳(曾任襄陽縣蘇維埃政府秘書兼文化科長,1931年5月被捕遇害)。張老師思想先進,在學生中積極傳播進步

思想,對王君恩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

1926年,因家貧,王君恩不得不輟學,回鄉輔助母親從事農耕。當時,正處於軍閥混戰,黃龍鎮一帶更是匪患成災,老百姓過着暗無天日的日子。少年王君恩一腔熱

血,卻報國無門。無奈,他只有經常來到會館,向自己崇敬的老師張百芳傾訴積憤。

張百芳此時已是共產黨員,他看出王君恩是棵好苗,給王君恩講解馬列主義,引導他走上革命道路。隨着北伐戰爭的勝利,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農民運動也日益掀起高

潮。黃龍的黨組織也積極發動群眾,組織農民協會,迎接北伐。1927年3月,黃龍成立了農協會,王君恩終於看到黑暗盡頭的曙光,他跟隨張百芳走村串戶,發動群眾,

在他的家鄉胡家嘴、王家灣一帶建立了農協會。

1928年3月,經張百芳介紹,19歲的王君恩加入了黨組織。根據黨的有關會議精神,黃龍地下黨支部在鄂北特委的領導下,準備發起武裝暴動,王君恩負責聯絡工作。

4月16日一大早,黃龍區委領導人朱佑文(後任襄陽縣蘇維埃政府黨代表、中共老河口中心縣委書記,1933年1月在漢口就義)、趙英(後任襄陽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32年

因叛徒出賣被捕,蔣介石親自審訊,一無所獲,1933年1月在漢口就義)帶領改造後的「青槍會」、「萬槍會」和「紅槍會」會員400餘人,分別暗帶短刀、斧頭等武器,

化裝成各色人等,陸續進入黃龍集市。王君恩帶領5名暴動隊員,身佩利刃,隱蔽在黃龍團防局附近。

9時,隨着起義總指揮朱佑文一聲令下,暴動隊員山呼海嘯般湧向各自目標。王君恩帶着暴動隊員,一擁而上,殺死門崗,衝進團防局。作惡多端的團總朱奎九還沒

反應過來,即被暴動隊員處決。同時被處決的還有鹽商周華林等17個惡紳。暴動隊員繳獲長、短槍18支,轟動一時的襄東暴動就此掀起高潮。

隨後,在黃龍蔣家廟村成立了中共黃龍區委和襄東農民運動指揮部,王君恩協助指揮部主要負責人,宣傳土地革命,鬥爭土豪劣紳,形成了襄東最早的紅色政權。

特別演講

鄂北人民武裝力量的迅猛發展和割據區域的形成,引起了國民黨的恐慌。1928年秋,國民黨「清鄉軍」一次又一次「拉網式」圍剿,鄂北政治形勢嚴峻,不少共產黨員

慘遭殺害,紅色政權夭折,王君恩秘密離開襄東,先後隱蔽在鍾祥和宜城一帶。

1929年冬,國民黨忙於軍閥混戰,革命根據地如遭遇了嚴寒的春苗,開始蓬勃發展,隱蔽在外地的共產黨人陸續返回。這年7月,王君恩從板橋秘密返回黃龍,尋找

黨組織。一個月後,王君恩與余益庵(曾任襄陽專署專員、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79年8月在武漢病逝)、張百芳等黨組織負責人取得聯繫。隨後,在王君恩的家鄉胡

家嘴,重新組建黃龍區委,張百芳任書記,王君恩任常委,主抓宣傳工作。

這期間,王君恩大力發展黨組織,組建了姚崗、陶李、峪山街等10多個黨支部,並培養和介紹了王君憲、王明祥等骨幹分子入黨。與此同時,他們還大力發展黨的武裝。

為了震懾敵人,樹立黨的威信,1930年2月5日,王君恩會同趙英率領的農民協會成員,清除當地匪首柏永早、土豪袁天洪,組建了一支有60多人、40餘支槍的農民自衛軍。5月初,自衛軍改編為鄂北紅軍游擊隊第十三大隊,謝耀武(後任紅九軍二十六師副師長,1931年4月戰鬥中犧牲)任大隊長。

1930年5月14日,王君恩和黃龍區委主要負責人,率領黨員群眾,配合謝耀武的紅軍十三大隊,發起震驚鄂北的蔡陽鋪暴動。隊伍占領蔡陽鋪後,當天又直搗翟家古城、璩灣鎮,取得日克三鎮的戰績。5月16日,王君恩在黃龍區組建自衛隊,配合紅軍,先後攻下宜城王集、胡家營和棗(陽)南、鍾(祥)北等地,開闢革命蘇區。

1930年春,按照中央指示,黃龍區委與漢南區委合併,漢南特區委書記李庭蘭任區委書記,區委機關設在黃龍姚崗村。李庭蘭接受黨的教育多年,見多識廣,鬥爭經驗

豐富,他的公開身份是姚崗小學教員。在這種特殊的年月,王君恩深受李庭蘭的影響,李庭蘭對這個頭腦靈活、意志堅強的小伙子也憐愛有加,並以多種方式對王君恩

進行培養鍛煉。同年10月,李庭蘭兼任襄陽縣蘇維埃政府黨代表。鑑於李庭蘭小學教員的公開身份,為了長期的革命鬥爭,諸如公開演講等多種場所,李庭蘭不便出

面,他就把講話稿讓王君恩逐句領會,然後由王君恩登台演講。有時,王君恩甚至會把演講的所有內容背得爛熟。這種特殊的方式讓王君恩得到特別的鍛煉,加之王君

恩雖然年齡不大,嗓子略顯嘶啞,有一種滄桑感,他的「演講」幾乎每次都能打動所有的聽眾。

1930年12月,李庭蘭調離襄陽,王君恩接任襄陽縣蘇維埃政府黨代表,兼襄東一區區委書記。之後,調任棗陽縣委書記。這期間,王君恩加強黨組織建設,培養並發展

了黃文常、姜明禮等骨幹分子入黨,領導蘇區人民開展了第一次反「圍剿」鬥爭。由於受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路線的影響,棗陽的幹部隊伍建設一度受到影響。

臨危受命

1931年底,蔣介石再次「圍剿」鄂北蘇區,加上襄、棗、宜等縣民團武裝共1萬餘人,對蘇區實施「鐵桶計劃」。新生的蘇維埃遭到重創。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1932年

2月2日,鄂豫邊特委在新街召開緊

急會議,改組邊特委的邊革委,成立鄂豫臨時省蘇維埃政府,王君恩當選鄂豫邊臨時省委委員。隨着國民黨軍隊對蘇區日益瘋狂的「圍剿」,臨時省委書記沈中源(後被

中央開除黨籍)懾於環境的惡劣,對鬥爭失去信心,私自攜款逃離蘇區。王君恩和其他省委委員一方面致信中央,要求處分沈中源,一方面率領黨員幹部,隨紅軍主力在

黃龍罐山沖一帶與強敵周旋,適時打擊敵人,保衛蘇區。

在長期艱苦的鬥爭環境中,王君恩的意志和領導能力得到了超強鍛煉。1932年4月8日,中共鄂豫邊臨時省委召開第二次執委擴大會議,會上,23歲的王君恩當選為省委

執委、常委、代理書記。此時,敵人已將鄂北蘇區內的鎮市全部占領,王君恩率領的省蘇維埃只能進行游擊活動,動員各種力量反「圍剿」。針對當前的鬥爭形勢,王

君恩提議,省蘇維埃革命軍事委員會建立了山南、山北兩個赤區游擊總指揮部,並及時改組紅九軍指揮部,以集中力量,尋機打擊敵人。

4月20日,王君恩和湘西中央分局派來的代表尉士筠(後任省委執委、省委秘書長,1932年在湘鄂西肅反中被錯殺於洪湖瞿家灣)主持召開了鄂豫邊臨時省委第三次擴大會 議。會議決定,整合被敵人打散的紅二十六師,與剛組建的山南、山北赤區游擊隊合編為鄂北赤色游擊軍,以扭轉局面,增強幹部群眾保衛蘇區的信念。

為了爭取軍事鬥爭的更大勝利,5月底,省委又組建了紅九軍前敵委員會,鬥爭形勢一度好轉。

慷慨就義

受李德「禦敵於門外」思想的影響,錯誤地要求紅九軍「絕對不準離開赤區游擊」,致使在敵我兵力極為懸殊的情況下,紅九軍力量損失殆盡,蘇區反「圍剿」鬥爭失

敗。到1932年6月初,鄂北蘇區全部失陷。中共鄂豫邊臨時省委不得不離開鄂北,遷往河南南陽轉入地下活動,王君恩和原組建的臨時省委蘇區代表團留下來堅持鬥爭。

1932年9月,在南陽召開的臨時省委會議,中央糾正了上述錯誤決定,要求省委和紅軍「要以攻為守,爭取主動。」會後,王君恩奉命返回鄂北蘇區,尋找失散的同志,

恢復黨組織。經過一番艱苦的工作,王君恩與代表團成員又秘密組織起一支30多人、20餘支槍的游擊武裝。

1932年11月12日晚,王君恩等人在黃龍張家沖召開骨幹分子會議,商量再舉暴動,以恢復甦區。不料事情泄密。第二天,國民黨黃龍和璩家灣兩處團防局分兩路包圍了

張家沖。為了掩護同志們突圍,王君恩子彈打光,腿部受重傷被捕。經受了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各種利誘,王君恩始終堅貞不屈。1933年1月20日,襄陽城家家閉戶,萬人

空巷,人們不忍看年輕的鄂豫邊臨時省委書記王君恩遭受如此磨難。在荷槍實彈的敵人的看押下,王君恩一路高唱《國際歌》,走出襄陽城西門,慷慨就義,年僅24歲。

參考資料: 1. 王君恩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1-12-13] 詞條標籤: 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