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因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因鎮

中文名 : 王因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寧市濟寧高新區

山東省濟寧市濟寧高新區王因鎮,轄區面積72平方公里,59個行政村,7.1萬人,是濟寧市城市規劃的東城區所在地;是大汶口文化前期北辛文化的發祥地;是濟寧高新區招商引資、安置項目的主要承載地。王因鎮按照濟寧高新區"融合、創新、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建園區、上項目、重民生、抓建設、保穩定",努力建設"經濟強鎮、特色園區、生態城鎮、和諧王因",向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紮實邁進。 [1]

歷史沿革

王因鎮因鎮政府駐王因村而得名。1948年解放初期,該鎮為縣第八區;1949年稱王因區;1956年撤區分屬王因、柳溝、黃屯三個大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建立"紅旗人民公社";1962年與曲阜分治後稱王因公社;1966年5月,改王因公社為區;1968年底又撤區仍稱王因公社;1984年5月,行政區劃改革時,與婁莊公社合併改為王因區。1986年12月撤區改為王因鎮。2003年隸屬濟寧市高新技術開發區

由來

王因之名起源於春秋魯哀公七年(前488年)邾國國君囚於此地一事。《春秋》記載,魯伐邾,攻下邾國首都,俘虜了其國君益,於是把益"囚諸負瑕"。《左傳》稱:"負瑕,魯邑也。"負瑕即為瑕丘,今兗州古時為瑕丘。此地春秋時屬負瑕邑,村因得名王囚。後因囚字不吉改為王因。

地理區位

王因鎮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濟寧、兗州、曲阜、鄒城四個城市圈的圓心位置,距濟寧市區6公里,兗州市區7公里,曲阜市區15公里,鄒城市區18公里。(經緯度 東經116°47′ 北緯35°28′) 為園區建設、項目建設、鎮村建設,加快企業園區化、農村城市化發展步伐,提供了獨特優越的區位優勢。

古蹟

王因遺址位於王因村南一片高地上,長、寬各約200米,總面積4萬平方米。屬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遺址南面有漢代遺物和少數宋代墓葬。1975年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時發現。遺址分5個文化層,2~4層為大汶口文化早期地層,五層為北辛文化晚期地層。出土的遺物主要是陶器,還有骨、牙、貝、角、玉器等。王因遺址為研究大汶口文化早期社會性質以及大汶口文化淵源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85年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濟寧高新區王因鎮時代幼兒園2012年六一聯歡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