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天錫 |
中文名:王天錫 |
王天錫引(1893-1979),侗族,原名 天德,字純武,是王天培的胞弟,貴州 天柱縣人[1]。國民 革命軍陸軍中將。貴州 講武堂畢業[2]。
目錄
1陸軍中將
2清乾隆進士
3工程師
1陸軍中將
1922年任孫中山大元帥府第2縱隊1團團長,後任黔軍第2師4旅旅長,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10軍28師師長、副軍長,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9月辭職,寓居大連,1929年
協助馮玉祥反蔣,任第6路前敵總指揮,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失敗後脫離馮部,1931年投奔廣東陳濟棠部,任第55軍軍長兼第1路前敵總指揮,繼續反蔣,兩廣反蔣失
敗後,回鄉閒居,1933年任貴州省政府警務處長兼貴州省會公安局局長、貴陽警備司令,1935年棄職回鄉,1942年任兵役部兵役專員,不久自動解職回鄉,1944年任第49軍前線總指揮官,在湘桂指揮抗戰,抗戰勝利後辭職返鄉,1949年4月拒絕出任軍長,11月4日拒絕參加叛亂,在貴州天柱迎接解放[3]。
建國後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貴州省人民政府委員,貴州省民委委員,貴州省政協委員,民革貴州省委委員。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
1979年8月4日在貴陽病逝,1980年平反。
2清乾隆進士
王天錫,陽西塘口彭垌村人,清乾隆三十二年,官封「朝議大夫」、「儒林郎」以及「湖南嶽州督糧道」,後辭官歸家,在家鄉頤養天年。
王天錫出生在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其父靠擔柴、采白葉(棕葉)賣錢為生。王天錫自幼勤奮攻書,苦學不輟,還喜歡與文士交遊。鄰村有唐舉、葉秀二公 ,與天錫甚
相友善,三人常在一起研習文章。夭錫因家窮,鄉試、殿試都賴唐葉二公相助盤纏,才得以為官。
乾隆後期,長江常為患。乾隆苦無良策。廷議時,天錫心血來潮,自告奮勇,竟在百官面前向乾隆要下了治理長江水患的重任。乾隆即封他為湖南嶽州督糧,着全為整
治長江水患。天錫接受任務後,與他相好的朋友都為他擔心,因為長江水患頻繁,朝廷已無法拿出更多的錢去治理。上幾任去治水患的官都因此遭了殃;而王天錫乃一
介書生,治水經驗一點也沒有。據說,當年朋友曾問他,家裡有多少財產。天錫答家有租一百石,牛十頭,自耕田三十石。朋友嘆口氣說,這點財產還不夠買簸箕之費
呢。天錫聽後為自己的一時衝動而後悔莫及,第二天他就向乾隆請了病假,一連在家躺了十多天。乾隆懷疑他是假病,就派人到他家查訪。幸而有人及早告知天錫,他
連忙使人弄來豬血,放到口中含着。查訪的人到來,天錫披頭散髮,捶胸頓足,口吐「鮮血」,「昏」了過去。來人見狀,將情形告知了乾隆。
來使走後,天錫尋思,裝病只能騙過一時,時間一長就會露馬腳,弄不好就是欺君之罪,招來殺身之禍。苦思無良計,天錫最後假裝自己死了,讓家人抬着空棺材回
鄉,他化了妝遠遠跟在後面,逃過了乾隆的眼睛。回鄉後,天錫仍心有餘悸,乃謝門不出,隱姓埋名。
十幾年做官,天錫積了一筆錢,他用這錢在彭垌村建了座大祠堂,曰「王氏祠堂」。祠堂占地面積約三百多平方米 ,硬磚砌築,瓦木結構頂挑檐挑花,琉璃瓦口,祠門
楹聯曰∶「三槐培祖宅,五馬耀祠門。」又在距祠堂門口十步左右,樹一華表,以志他功名。祠堂建好後 ,天錫又在村面前、隔河的對岸建了座「石竹廟」;在往下三
里山坳處建了座「吊狗廟」,用以紀念唐葉二公,廟是以二人所住的村子而命名的。天錫遺囑後人:子子孫孫,不要忘記到二廟祭祀。二廟於文革時拆毀,而王氏祠堂
因年深日久,檁子遭蟻蛀,村民棄置不用,荒草叢生。不少村民還記得,祠堂大廳上方曾懸掛着王天錫的「朝議大夫」、「儒林郎」、「湖南嶽州督糧道」以及「浩天
誥命」等四塊匾牌。
離祠堂百步彭垌村邊,是天錫回鄉建的房屋,門口有一石獅子,木門厚重,是傳統的四合院建築。晚年的王天錫在屋裡觀書作畫,度過了他極為平淡的一生。 王天錫死
於清嘉慶年間,死後葬於彭垌村前面的山嶺上,他子孫修了一座白灰砂磚墳。
3工程師
王天錫(1940年10月—)別名王易、北千。北京人。
擅長彩墨、油畫棒寫生。
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建築專業。
建築部北京建築設計事務所工程師。
主要作品有:油畫棒寫生《塞拉利昂寫生組畫》
彩墨畫《旅美寫生組畫》、《建築的美學評價》。?
詞條標籤: 人物貴州侗族中將民國
視頻
參考來源
- ↑ 王天錫引(1893-1979),侗族,原名 天德,字純武,是王天培的胞弟,貴州 天柱縣人,www.kuaihz.com/tags...- 2022-7-19
- ↑ 國民 革命軍陸軍中將。貴州 講武堂畢業,業百科 - www.yebaike.com/2...- 2020-8-15
- ↑ 11月4日拒絕參加叛亂,在貴州天柱迎接解放,華視TV-weixin.qq.com - 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