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少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少伯:1926年9月18日生於江蘇鹽城阜寧縣溝墩鎮丁王莊。當時江蘇鹽城是新四軍的根據地,少年時期的王少伯15歲便加入中國共產黨,17歲當連長,後調到39軍115師343團。這個團的前任領導有徐海東王平劉震吳煥先陳先瑞吳信泉張雲天張池明等中將以上幹部。王少伯在343團當營長,團長是王扶之,師領導是我們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顏文斌。曾在朝鮮戰場上大戰砥平里,殲滅美軍450人。在朝鮮參加1~5次戰役,參戰45次,殲敵4380人。因343團在四平保衛戰,攻克錦州,攻克天津,攻克鎮南關中都是主力,因而被評為十大英雄團之一。[1]1968年調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一師副師長,1969年10月任六師師長,1976年任瀋陽軍區守備五師師長,1979年任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1989年離休。現居哈爾濱。 仍擔任着黑龍江省新四軍研究會會長。這是一位傳奇將軍。其人生頗有傳奇色彩。這位新四軍老戰士和抗日老兵,15歲參加革命,戎馬生涯身經百戰,卻未負過傷,連皮肉都沒擦破過。他指揮過許多次大大小小的戰鬥,卻從未打過一次敗仗。他曾統率6萬軍墾戰士和6萬知青,終將建三江這片茫茫無際的沼澤地開墾出來,創造了軍墾史上的奇蹟。1954年、1955年他連續兩次被選中參加國慶閱兵,且都在第一方隊第一排,走在受閱部隊的最前列。[2]

基本信息

姓名 王少伯  職業 農墾六師副師長、師長;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白城守備區副司令員、黑龍江省新四軍研究會會長
國籍 中國人  出生地 江蘇鹽城
民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南京軍事學院基本系、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
出生日期 1926年9月18日 主要成就 參加過四平保衛戰爭、參加過抗美援朝戰役、參加過解放戰役、解放後開墾建設了北大荒、

戎馬一生

身經百戰

王少伯的人生頗有傳奇色彩。這位新四軍老戰士和抗日老兵,13歲參加革命,戎馬生涯身經百戰,卻未負過傷,連皮肉都沒擦破過。小小年紀王少伯就勇敢地跑到抗日根據地投奔新四軍,到一師二旅特務營當戰士。在黨的教育下迅速成長,於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班長、排長升至連隊文化教員。1945年在淮安與日軍的最後一場戰鬥中,他受命帶領全團的民扶擔架大隊,出色的完成了在火線搶救傷員的艱巨任務。

解放戰爭的硝煙里,王少伯所在的新四軍三師,在黃克誠師長的帶領下,從蘇北開赴東北。他歷任兵團三師八旅二十三團的民扶大隊長、收容隊長。後又成為東北民主聯軍二縱隊四師十一團七連指導員。打大嶺、打農安、打長春,他身先士卒,指揮得當。打農安,繳獲一匹黑色大洋馬,馬鞍子是珍珠鑲的;打長春,打「滿洲國」中央銀行,繳獲錢幣無數;他命令戰士每人必背三支新槍;參加四平保衛戰;解放哈爾濱,他帶領部隊從西江橋攻入哈爾濱。在抗美援朝首戰雲山戰鬥中,他親自指揮炸毀了美軍王牌師第一輛重型坦克;他指揮全營800人抵抗敵人8000人,在以一打十的殊死戰鬥中,打退敵人16次衝鋒,堅守陣地寸土未失。

和平年代,他任一一五師主力團(平型關大戰主戰團)團長。參加過遼東軍事大演習。升任瀋陽軍區守備五師師長後在呼盟演習,以出色的戰績受到上級表揚,他在瀋陽軍區黨代會上介紹經驗,他的事跡上了《解放軍報》頭版頭條。

1979年,對越反擊戰時又對蘇備戰,他帶領全師,訓練有素,軍民團結,受到肖全夫等三位瀋陽軍區常委的表揚。瀋陽軍區李德生司令員親自提拔他任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到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深造。

國慶受閱

建國後,1954年、1955年王少伯連續兩次加入受閱部隊,參加國慶大典,且都走在第一方隊第一排,還有一次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這是他引為自豪的人生履歷。

1954年,時任某坦克團團長的王少伯,被上級選派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南京軍事學院當時是我軍的最高軍事學府,被譽為高級軍事人才的搖籃。王少伯為自己能到最高軍事學府深造而感到自豪。他是該院基本系的學員,兼學員組長。1954年6月1日下午,學院召開大會,院領導宣布了上級命令,該院要選派200人到北京參加國慶閱兵,並就此項工作作了具體部署。當年受閱部隊人員條件包括政治背景的審查、隊列動作的考核以及容貌、身體素質等諸多方面,樣樣都要過關。

受閱部隊從全軍60個單位抽調編成,南京軍事學院方隊被安排為閱兵式的第一方隊。王少伯不僅在第一方隊,因他身材、長相等符合要求、訓練情況優秀,又被選在第一排,走在受閱部隊的最前面。據後來王少伯回憶:第一方隊先是齊步走,走到天安門前方;隨着指揮口令,立即變成正步走,面部整齊向右轉,看向天安門城樓。當他們開始通過天安門廣場時,廣播中介紹道:「現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高軍事學府——南京軍事學院的高級軍官方隊,他們精神抖擻,邁着整齊的步伐,他們的精力多麼集中,臂擺多麼的一致,這是我們的威武之師、雄壯之師、戰無不勝的高級軍官方隊,他們正向天安門走來,接受毛主席、黨中央的檢閱。」王少伯說:「當我們聽到這些鼓舞人心的話語,倍感振奮。

我們第一方隊經過金水橋只有短短兩分鐘時間,卻訓練了四個月,但吃再多的苦、流再多的汗,都值!」

1955年10月1日,王少伯再次參加受閱部隊,參加國慶大典,這一次他仍然走在在第一方隊第一排面。王少伯還有一次國慶觀禮,也鮮為人知。1969年國慶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接到上級命令,從該兵團抽調200人赴京參加國慶活動。時任該兵團第六師師長的王少伯,受組織上委派擔任總領隊,作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幾十萬人的代表,王少伯被安排在天安門觀禮台觀禮。

創造農墾新奇蹟

上世紀六十年代,王少伯出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六師師長。開赴這片荒無人煙的沼澤地。拓荒牛有個牛勁,下山虎有個虎勁。王少伯帶領官兵、職工和下鄉知青,向荒原宣戰。

沒有水,喝草場裡的水;糧不夠,打野鴨子燒着吃。北大荒蚊子不光嗡嗡叫,也動真格的,叮上你就讓你長大包;大瞎蠓更嚇人,叮人肉又痛又腫。咬得戰士們像傷兵一樣,住在簡易苫布柵子裡,戰士們戲稱「風雨樓」。一喘氣一口小咬,其艱苦其受罪可想而知。

1968年底,一下子忽拉拉來了幾萬名知青,加上原有的部隊官兵,吃住行都成了嚴重問題。幾天吃不上鹽、油。菜無油不香、無鹽無味,哪還奢望能吃上肉呢?

成品糧供應不上,吃原糧,煮小麥吃,難下咽也得往下咽。冬天沒有水——化冰,夏天沼澤地下陷。在這樣的惡劣環境裡,王少伯和戰士們同吃同住,同受苦,同開荒。一塊一塊地開,一塊一塊地啃,創造了一年開墾107萬畝的農墾史上的新紀錄。

在此期間,王少伯白手起家,率領數萬官兵、職工、下鄉青年戰天鬥地,創造「建三江」糧食基地,建成了一個下屬15個分場,糧油總面積達1000萬畝的現代化商品糧基地,為國家做出了特殊貢獻。

1976年5月瀋陽軍區司令李德生指名調王少伯到守備五師任師長,不到三年,該師面貌煥然一新,軍區的首長對他的評價是「王少伯到哪裡,哪裡就有新變化」。1979年6月王少伯升任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同年10月被選調到北京軍事學院學習一年,1980年畢業後歸隊。1981年調任吉林白城守備區第一副司令員任,直至1989年離休。

王少伯將軍在軍中獲獨立自由獎章、三級解放勳章、兩枚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勳章,他的事跡入編《國民革命軍新四軍將士畫冊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39集團軍軍以上首長名錄》《黑龍江當代名人》[3]

視頻連接

少伯師長與建三江

參考文獻

  1. 與王少伯師長的故事建三江信息網 2020-02-08[引用日期]
  2. 守備五師、農墾六師師長王少伯將軍二十三軍戰友網 2020-02-08[引用日期]
  3. 傳奇將軍王少伯建三江信息網 2020-02-08[引用日期]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