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開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開雲
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
出生 1974年7月
國籍 中國
母校 西南交通大學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王開雲,男,1974年7月出生,博士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

個人簡介

(1)1994.9-1998.7 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

(2)1998.9-2000.6 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研究中心,獲工學碩士學位

(3)2001.9-2013.1 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工學博士學位

(4)2000.6-2009.10 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助教、講師、副研究員

(5)2009.11- 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6)2013.7- 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導師

科研方向

(1)重載鐵路工程動力學理論與運營安全技術

(2)現代軌道交通列車與線路動態相互作用

(3)高速鐵路基礎結構服役性能演變及控制

科研經歷

(1)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劃課題"高速列車脫軌機理及控制"(編號:2007CB714706)

(2)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專題"列車與軌道動態相互作用安全設計"(編號:2007AA11Z239)

(3)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鐵路大系統動力學理論的研究與應用"(編號:59525511)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速列車與線橋結構動態相互作用理論分析與試驗研究"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提速機車車輛橫向非線性振動的理論與試驗研究"(編號:50475111)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提速和高速列車機械結構可靠性研究"(編號:50323003)

(7)國家博士點科學基金項目"提速列車輪軌動力作用研究"(編號:20030613011)

(8)四川省青年基金項目"提速及高速列車輪軌橫向動態相互作用研究"(編號:06ZQ026-003)

(9)第12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基礎性研究課題"基於隨機振動理論的高速鐵路非線性輪軌系統動態安全性能研究"(編號:121075)

(10)"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基於輪軌關係的共性基礎技術-災害環境下脫軌機理研究"(編號:2009BAG12A01-B02-1)

(11)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12屆青年教師基金資助

(12)201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所獲獎勵

(1)2003年成果"鐵路提速線路強化技術及其理論基礎與工程實踐"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7)

(2)2004年成果"鐵道機車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研究及工程應用"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3)

(3)2005年成果"鐵道機車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理論體系、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3)

(4)2007年獲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和鐵道部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青年獎)

(5)2009年成果"列車過橋動力相互作用理論、安全評估技術及工程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9)

(6)2011年獲四川省第11屆青年科技獎

(7)2013年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8)2018年8月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1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其中王開雲研究領域的《軌道車輛動力學及服役安全》項目在201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內。

(9)2020年01月10日,王開雲研究員、翟婉明院士等共同完成的"重載列車與軌道相互作用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1) 。

(10)榮獲2020年第二屆"科學探索獎" [2]

所獲榮譽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光榮稱號,2007

王開雲
  王開雲教授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 ,2010

第八屆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獲獎青年獎 ,2007

"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鐵道科學技術獎,2010[3]

2020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2020年9月,獲得第二屆科學探索獎。

發表論文

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代表性的有:

(1)Fundamentals of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s.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9, 47(11), pp. 1349–1376

(2)Lateral interactions of trains and tracks on small-radius curve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6, 44(Suppl.): 520-530

(3)Modelling and experiment of railway ballast vibration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4, Vol.270, No.4-5, pp.673-683

(4)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experiment of high-speed train-track-bridge system dynamics.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4, 41(Suppl.): 677-686

(5)Effect of a scratch on curved rail on ini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rail corrugation.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04, 37: 385-394

(6)Effect of discrete supports of rail on ini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rail corrugation. CHINA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5, 18(1): 37-41

(7)Effect of track irregularities on ini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rail corrugation.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5, Vol.285, No.1-2, pp.121-148

(8)Optimization on Parameters and Analysis on Dynamics Performance of High-Speed Electric Locomotive.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Engineers' Conference 2004, Shanghai, China, November, 2004, Vol. C: 342-348

(9)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n Safety of Vehicle Running on Elastic Turnouts. Proceeding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October, 2004, Vol. IV(Part B): 1927-1931

(10)Coupling Dynamic Model between Three-Piece-Freight Truck and Elastic Track. 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05, Nanjing, China, October, 2005, Vol. 2: 1450-1455

(11)縱向壓力作用下重載機車與軌道動態相互作用研究.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2009, 44(1): 7-12

(12)重載機車車鈎自由角對輪軌動態安全性能的影響. 中國鐵道科學, 2009, 30(6): 72-76

(13)鋼軌扭轉運動對輪軌相互作用的影響. 中國鐵道科學, 2008, 29(3): 68-72

(14)基於頻域方法的軌道隨機振動特性及試驗驗證分析. 機械工程學報, 2005, 41(11): 149-152, 157

(15)山區鐵路小半徑曲線強化軌道動力性能.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05, 5(4):15-19

(16)提速列車與曲線軌道橫向相互動力作用研究. 中國鐵道科學, 2005, 26(6): 38-43

(17)機車牽引狀態下曲線通過導向特性研究. 中國鐵道科學, 2006, 27(2): 71-76

(18)線路不平順波長對提速列車橫向舒適性影響.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07, 7(1): 1-5

(19)秦瀋客運專線軌道譜與德國軌道譜之比較.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2007, 42(4): 425-430

(20)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仿真軟件TTISIM及其試驗驗證. 中國鐵道科學, 2004, 25(6): 48-53

發明專利

(1)鐵路軌道系統動態性能可視化仿真方法

(2)列車與線路系統動態性能綜合仿真方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