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彪(皮影藝術團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彪
皮影藝術團長(中)在表演
國籍 中國
知名於 「王皮影」第七代傳人

王彪,男,川北王氏皮影藝術團團長,「王皮影」的第七代傳人。王氏皮影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王彪11歲開始跟隨爺爺學皮影戲,練過一年的銅鑼,兩年的唱腔,都是很紮實的童子功,爺爺專門為他和弟弟王坊請的家庭教師。基礎功練好後,王彪才被爺爺帶着四方八鄉巡演,邊演邊學,終成「王皮影」的第七代傳人。[1]

經歷簡介

2008年6月14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閬中皮影赫然入目。[2]

王家於清康熙年間開始做皮影,歷代相傳。川北皮影一般分為土皮影、渭南皮影、王燈影(全國惟一以人名命名的皮影)。王燈影就是川北皮影創始人王文坤。上世紀80年代,王文坤集各家之長,獨創川北皮影一派。1988年,還受邀到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個登上金色大廳的中國農民藝人。

王氏皮影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他們已是第7代傳人,常年在閬中古城為遊客演出,其製作的皮影工藝品被國內遊客爭先珍藏,還銷售到成都香港等地。

1999年,老藝人王文坤隨風仙逝,川北皮影在民間日漸冷落。為搶救這一瀕臨失傳的民間瑰寶,王皮影的後裔王彪、王訪繼承祖業,挑起了「王文坤家庭皮影藝術團」的擔子。

2002年初,王彪、王訪在成都皮影博物館趙樹同趙洪父子的支持下東山再起。隨後,兄弟倆在成都北京杭州等地「耍」起來了。

王彪和他的川北皮影。

皮影戲是世界上最早供人觀賞的幕影藝術,法國著名的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將之稱為「電影的前驅」。

在中國,它起源於晉代,到了明、清兩代則進入興盛和廣為流傳的時期,清朝乾隆年間,由到中國傳教的法國神父將之帶去法國,被譽為「中國影燈」。不久,它又橫渡英吉利海峽來到英國,很快就在英國各地盛行起來,被稱為「極有趣的藝術演出」。

2005年,王氏皮影開始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衛視、東方衛視、香港鳳凰衛視、旅遊衛視、澳門某家電視台、四川電視台等6家電視台曾採訪報道。在「中國非物質文化紀念日成都文化周」,他們受成都博物館邀請現場表演。國家文化部部長孫家正等評價:王氏皮影是四川皮影藝術的佼佼者,是獨一無二的。德國一家政府機構看了之後很感興趣,想邀請王氏皮影到德國演出。

2006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將川北王皮影(王燈影)列為極度瀕危文化遺產類。[3]

皮影製作

一個皮影人物的製作過程極為煩瑣,要經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八個基本步驟。最好選用4至6歲的母牛皮,在做之前先用乾淨的涼水浸泡兩三天,然後經過刮牛毛、肉渣等工序把牛皮刮薄泡亮,然後撐在木架之上,陰乾而成。還有更複雜的方法稱為「軟刮」。

皮影製作要求工匠的手藝必須熟練,否則刮出來的皮薄厚不均就沒法用了。後面的鏤刻等工序則要求更高,一個皮影人要刻3000多刀,多的要用30把以上的刀具。

但目前真正掌握皮影製作方法的人已經沒有幾個,一些老藝人使用的土辦法,會的人越來越少。比如一種很老的土辦法就是用土坯或磚塊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麥秸燒熱,壓平皮影使其脫水發汗。脫水發汗的成敗關鍵在於掌握火候。過去藝人們掌握火候的土辦法叫「彈指點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彈滴在熨具上,觀察水的變化,判斷溫度高低。既看水點所起泡沫大小的變化,也看水分蒸發的速度快慢。[4]

參考文獻

  1. 四川王文坤皮影藝術團,法定代表人:王彪經營狀態:開業成立日期:2006-07-11營業期限:長期有效審核/年檢日期:2015-10-16
  2.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1-01]
  3. 這家人8代從事皮影戲表演,已堅守300年,中途差點斷代 2017年7月24日 看四川
  4. 賡續「王皮影」,拒絕「忘皮影」_新華每日電訊 2017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