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忠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忠誠
出生 1925年12月20日
山東煙臺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漢族
職業 神經外科專家

基本信息

  • 中文姓名:王忠誠
  • 外文名稱: Zhongcheng Wang
  • 國 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 族: 漢族
  • 出 生 地:山東煙臺
  • 出生日期:1925年12月20日
  • 職 業:神經外科專家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醫學院
  • 主要成就: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0年獲"白求恩獎章"
  • 代表作品:《腦血管造影術》、《顯微神經外科》

王忠誠(1925.12.20-2012.09.30),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煙臺人,世界著名神經外科專家、中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

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1965年出版了《腦血管造影術》,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9年1月榮獲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王忠誠在神經外科診斷、治療、科研、教學、預防及流行病學調研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和實踐,取得了突出成就,在腦幹腫瘤、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脊髓內腫瘤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和重大貢獻,他帶領的科研團隊取得了科研成果66項,其中國家級獎勵8項,發表論文300篇,專著20部。

人物生平

1925年(中華民國十四年)12月20日,王忠誠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貧寒家庭,在九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父母靠着擺地攤、賣雜貨艱辛度日,家裡的女孩都未能上學,男孩最多上到初中。但在王忠誠的堅決要求下,他靠着自己半工半讀,成為全家唯一的大學生。目睹過舊社會的腐敗,親歷過日本侵占時期的悲慘,他原本的理想是學工科,希望以此強國,但考慮到經濟狀況,他最終選擇了免學費的醫學院。[1]

1949年,從北平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後,24歲的王忠誠成為天津總醫院的一名外科大夫,兩年後,作為業務骨幹,他隨抗美援朝醫療隊來到鴨綠江邊,在一片荒林雪野里,他們搭起土坯,不分晝夜地搶救志願軍傷員。[2]

1952年,王忠誠從朝鮮戰場回到天津,申請加入衛生部在天津籌建神經外科培訓班,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神經外科醫生,不久中國第一個神經外科研究所在北京成立,王忠誠隨之調到北京

1965年,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神經外科專著《腦血管造影術》,推動了中國神經外科的發展。

1981年, 出席全國首屆腦血管病專題討論會(蘇州)。

1985年,他成功切除一例直徑9厘米的巨大腦部動脈瘤,至今仍是世界上成功切除的直徑最大的腦部動脈瘤。[3]

1989年,率領中國神經外科代表團參加第九屆國際神經外科會議(印度)。

1995年11月,王忠誠在悉尼召開的國際神經外科大會上作了題為《腦幹腫瘤250例》的學術報告,震驚了世界同行,他已做了600餘例腦幹腫瘤手術。[4]

1998年起,共出版4部著作,發表論文17篇,在全世界醫療界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2000年6月6日,王忠誠主持的一台罕見的高難度手術,完整地切除了一個直徑達6.5厘米的血管母細胞瘤,創造了世界神經外科領域的又一個奇蹟。[5]

2001年9月16日,在悉尼召開的"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第12次國際大會"上,王忠誠被授予"最高榮譽獎章"。該獎每四年頒發一次,用於鼓勵在國際神經外科界做出傑出貢獻的醫生。[6]

2012年9月30日16時08分,天壇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王忠誠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87歲。[7]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50年代,在中國開展腦血管造影新技術,提高了顱內病變的確診率;1965年出版中國第一部神經外科專著《腦血管造影術》,推動了中國神經外科的發展。70年代,在國內開展了腦血管病的外科治療,腦血管吻合術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巨大動脈瘤及多發動脈瘤的手術切除、腦血管畸形的綜合治療等方面均有新建樹。80年代以來,潛心研究腦幹病變和脊髓內腫瘤的臨床與基礎的兩項課題,其中對"腦幹和脊髓的可塑性","脊髓缺血預適應","大型血管母細胞瘤術後引發延髓的正常灌注壓突破現象"等作出臨床理論性的總結。這兩項研究從病例數量,手術方法及所得結果諸方面,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王忠誠領導完成全國6城市及22省市自治區農村及少數民族地區神經系統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為國家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重要信息。

論文著作

1965年 《腦血管造影術》專著出版

1978年 《神經外科學》第一卷 顱腦損傷分冊出版

1979年 《神經外科學》第二卷 顱內腫瘤分冊出版

1983年 《神經外科學》第三卷 脊髓疾病分冊出版

1997年 《神經外科手術圖譜》出版

1998年 《神經外科學》出版

人才培養

中國上萬的神經外科醫生中,有近1/3是在王忠誠指導下成長起來的,王忠誠不僅教他們醫術,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行醫原則,在王忠誠的帶領下,北京天壇醫院在全國建立了22個技術協作單位,2004年在王忠誠的領導下,建成了北京神經外科學院,從課程設置到學習周期,從招生方案到培養計劃,都是王忠誠精心設計的,王忠誠親自培養的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就有70多人,如張亞卓,羅世琪、趙繼宗、張俊廷、張力偉等一大批專家都已成為中國神經外科領域的棟樑之才。

社會任職

曾任職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77年當選北京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5年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會主任委員、歐亞神經外科學會名譽副主席、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清華大學(雙聘)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任醫師、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清華大學臨床神經科學研究院長、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院長、廣東同江醫院/王忠誠腦科中心院長、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終身名譽會長、世界衛生組織(WHO)神經學科專家諮詢團委員、國際腦研究協會成員,美國、日本神經外科學會榮譽會員。 [8]

人物評價

王教授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不僅是技術方面的,還有醫德方面的,尤其是做人的道理。(張建國評)

王院士作為老黨員,講黨性,講原則,組織觀念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弘揚王忠誠院士精神,繼承王忠誠院士遺志,化悲痛為力量,為天壇醫院的發展和神經外科事業的發展盡職盡責。(北京天壇醫院黨委書記宋茂民評)[9]


我們要學習王院士提攜後人的精神,用人既看業務,又重人品,王院士愛憎分明,喜歡踏踏實實做學問的老實人,這種文化,我們後人要傳承,王院士用巨人的戰略眼光給我們留下了寶貴財富,我們要努力把王院士開創的神經外科事業發揚光大。(北京天壇醫院王晨院長評)[10]

王忠誠院士一生致力於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他將畢生心血投入到自己深愛的神經外科事業中,為中國神經外科事業的發展壯大、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是推動神經外科事業發展的一生,是真心服務患者的一生,是悉心培養人才的一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評)[11]

後世紀念

座談會

2012年12月20日,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北京市王忠誠醫學基金會召開紀念王忠誠院士誕辰87周年追思座談會。院長王晨、黨委書記宋茂民、副院長張力偉、研究所副所長張亞卓、老專家代表趙雅度、羅世琪等以及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的專家和王忠誠院士的學生出席會議。[12]

小行星

2012年6月1日國家科技部和北京天文台命名一小行星為"王忠誠星"。[13]

視頻

世界神經外科第一人王忠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