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恢(?-前133年),西漢大臣,燕國人。邊吏出身,後任大行令。他一向反對向匈奴和親。元光元年(公元前134)秋,匈奴來漢請求和親。大行令王恢認為匈奴反覆無常,主張與匈奴開戰,御史大夫韓安國則認為到千里之外不屬於自己的土地上作戰難以取得勝利,就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一樣,主張與匈奴和親。當時朝臣大多數附和韓安國,於是漢武帝同意和親。到了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夏,雁門馬邑豪民聶翁壹通過大行令王恢向武帝進言,利用匈奴剛與漢朝修好,信任邊民這一點來引誘軍臣單于。武帝聽從了王恢的建議,於馬邑城伏兵三十萬,開始了對匈奴的第一場戰爭,由於事情敗露,匈奴撤退,此戰無果而終。對這場戰事,太史公在《韓長儒列傳》中有詳細的描述。

首先是聶翁壹逃進匈奴做間諜,對單于說自己能斬殺馬邑官吏,獻城投降。單于貪圖財物,信以為真。聶翁壹返漢後斬殺了幾個死罪囚徒,把他們的頭懸掛在馬邑城上,告訴單于的使者說馬邑的高級官吏已經死了,可以發兵。軍臣單于果然統率十多萬騎兵,入侵武州塞。(註:武州,縣名。山西左雲。)武帝派出五位將軍連同車騎步共三十萬在馬邑設伏。這五位將軍是衛尉李廣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輕車將軍,大行令王恢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材官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護軍將軍。各位將軍都隸屬韓安國,約定在單于進入馬邑時縱兵出擊。其中王恢、李息、李廣三部從代郡(治所在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出兵,主要攻擊匈奴後勤部隊。

可惜漢軍偽裝得太過火,單于一路搶劫到馬邑一百里外,看見牛羊遍地,卻不見一個人,就起了疑心。於是攻打漢軍衛所,捉到武州尉史(匈奴傳說是雁門尉史),問出了伏兵實情,引兵北還。王恢聽說單于跑了,想想自己帶兵不過三萬人,萬一匈奴合兵一處,肯定抵擋不了,就沒去打匈奴的輜重部隊。這場大規模的伏擊戰就這樣窩窩囊囊地夭折,雙方都白跑一趟。武帝以王恢首發戰爭卻臨陣脫逃將王恢下獄,廷尉判處王恢畏敵觀望死刑。雖然王恢辨說自己是想保存漢朝三萬精兵,且賄賂丞相田蚡一萬斤黃金通過太后求情,武帝依然不肯饒他,說單于雖然逃了,但是王恢如果敢擊匈奴後勤部隊,還是可以有所斬獲,以慰將士之心。於是王恢自殺。而武州尉史被單于封他為天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漢奸。

人物評價

這場戰爭,王恢固然有畏戰之心,卻也不是完全沒有理由。武帝不饒王恢,一是因為他能擊而不擊,弄得武帝高高興興出兵卻灰頭土臉回來,更重要的理由還是殺一儆百,給眾將樹立了一個靶子。後來李廣幾次倒霉地碰上匈奴大隊,寧可拼到剩下一個人也不敢稍稍避敵鋒芒,不能不說有這件事的影響。這一仗,李廣也是從代郡出兵攻擊匈奴輜重,估計領兵也是三萬左右,既然無功想來是沒有遇上匈奴軍隊。李廣的官職衛尉位列九卿之中,掌管宮禁宿衛,應該說漢武帝和李廣的關係不會太差。公孫賀是衛青的姐夫,是個比較圓滑的人物,在與衛家有關的一干人等中算是活的比較長的了。另外,衛青這時候大約18至21歲,五年後初次出戰。漢武帝喜歡用年輕的將領,比如18歲的霍去病。不用衛青,可能是需要一個親信在京中替他管理軍隊,更可能的還是衛青年齡小,還不到20。[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