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明道(1900年7月25日-1991年7月28日),原名王永盛,男,北京人,中國基督教自立教會的代表人物,主張基要派神學,否定教會中所有講虛構道理,迷惑信徒的人,對後來的華人教會有重要影響。

在君士坦丁時代[1]之前,羅馬還不是基督教中心。更古老、更廣大的基督教地區在北非和近東的大城市,如亞歷山大港[2]和安條克。

目錄

簡介

王明道原籍不詳,父親名叫王子厚,壯年來到北京,在北京美以美會所辦的同仁醫院中幫忙,成為中國醫士。母親李文義。二人是基督徒,倫敦會會友。

1900年義和團事件爆發,外國人和很多的中國基督徒在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區內避難,王子厚夫妻也在其中,當時二人有一女兒,王夫人身懷王明道已經身重。王子厚恐懼被攻陷後會遭遇痛苦殘殺,於6月22日自盡身亡。王夫人於7月25日在避難處生下一兒,名為「鐵兒」。

庚子之亂結束以後,其母帶着姐弟三人艱難度日。王明道幼年嬌縱任性,但性喜讀書。在入小學時起學名王永盛。1918年入協和大學,一年後因校際爭執而輟學。1919年到保定烈士田學校教書。1920年改名王明道。1921年,王明道因受浸被迫離校回家。1924年開始家庭查經班。此後直到1949年,20多年間,每年有半年時間到外地講道。

王明道嫉惡如仇,放膽直言。他最認同耶利米先知因為(根據聖經《耶利米書》記載,耶利米在當時的社會裡面斥責罪惡,也同時攻擊那些假先知。王明道批評最多最猛烈的,是持自由神學立場的信徒。

他很注重信徒聖潔的生活,而且除了讀聖經以外,也應該「讀書,讀事,讀人」,意思就是也要讀一般的書,在一般知識要豐富,然後要「讀事情」,對發生的事情認真地去「讀」。然後要「讀人」,就是對一些人的生平事跡,榜樣鑑戒,要去讀他們。那些過去管理,治理我們的,要留心看他們的榜樣,這些是王明道所強調的。

1933年2月19日,王明道借隆福寺社交堂開始設立聚會,4月23日遷至炒麵胡同,1935年定名基督徒會堂,到1937年8月1日,才正式在史家胡同42、43號建成的基督徒會堂聚會。王明道在教會路線上強調,「教會是重生的團契,所以要生命改變的人,才可以行浸禮」。他認為教會要儘量地簡樸,因此他的聚會沒有詩班,不用牧師的頭銜,不搞募捐,不傳奉獻袋。也不慶祝聖誕節,他認為慶祝聖誕節是沒有意義的。不隨便請外人來講道,不參加社會關懷,不參加教會的合一運動。比起別的一些復興教會的布道家來,王明道在教會發展上沒有很多拓展,他在北京史家胡同的基督徒會堂規模始終不大,受浸的人不多,到1949年底有七八百人聚會。

1942年10月10日,他正式拒絕參加「華北中華基督教團」。因此他也受很多恐嚇跟災難。1952年控訴大會時他被人控訴。1955年8月7日,在肅反運動中,王明道和妻子劉景文第一次以『反革命份子』罪名被捕,史家胡同42、43號的『基督徒會堂』也遭充。

1956年,王明道在監獄裡寫悔過書,9月29日被釋放出來。出來以後極其痛苦,再次聲明反對三自運動,1958年4月29日王明道,劉景文夫婦又再次被捕入獄,王明道後來被判無期徒刑,劉景文被判十五年徒刑。1973年,劉景文刑期已滿,但直到1977年才被釋放返家。1980年1月9日,王明道在入獄22年後被釋放,住到上海長子王天鐸住所。

1991年7月28日去世,享年91歲。

視頻

王明道 相關視頻

王明道
揭秘拜占庭帝國的興衰,君士坦丁堡迎來全新時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