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曉春(四川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曉春: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工程力學系教授

王曉春,男,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工程力學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

人物事跡

碩士導師,固體力學專業,高校教齡近30年,先後主講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彈性波動力學等6門本科生課程和彈塑性力學、損傷力學、流體力學、滲流力學、連續介質力學等5門研究生課程。[2]

曾獲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完成省部級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項,近年主要從事教學工作

主要研究領域 斷裂力學,複合材料力學,結構工程。代表性論:考慮裂紋面摩擦的有限多裂紋板的應力強度因子解析與數值方法等20篇。[3]

學習經歷

2004.11—現在, 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工程力學系,教授,系主任(2005.07—2009.09)[4]

1997.01—2004.11,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建築與結構工程系主任(2002.12—2004.11);

1994.12—1996.12,西南交通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博士後;

1991.09—1994.07,北京大學力學系博士研究生;

1986.07—1994.11,蘭州大學力學系助教、講師。

科研項目

1. 泥質岩的初始飽和狀態及工程地質意義(編號:40372127)(主研);

2. 四川大學振興計劃科研項目「深切河谷地應力與岩石破壞力學研究」(編號:0082204127095)(主持);

3. PE-RT複合管熱學-力學性能研究與工程應用(編號:08HT15)(主持)。

研究領域

斷裂力學,複合材料力學,結構工程

承擔的主要課程

理論力學,創新基礎力學,連續介質力學(研究生課程)。

代表性論著

1. R.J.Tang,X.C.Wang,Crack-cutting method to solve torsion problem for a cracked cylinder with multi-angular cross-sectio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acture and fracture mechanics, Fudan University Press, Shanghai, China(1987),130~133

2. Wang Xiaochun,Tang Renji,An analysis of a radial crack in a reinforced hollow cylinder,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7,Vol.8, No.8:697~703

3. Wang Xiaochun,Tang Renji,On the torsion of a cylinder with several crack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8,Vol.9, No.8:745~754

4. Wang Xiaochun,Tang Renji,Bending integral expressions of a cylinder with crack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94,Vol.15, No.2:163~165

5. Numerical analysis for buckling and post-buckling behavior of planar frames,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1996,Vol.4, No.1:67~77

6. 平面剛架的大變形及其分叉問題的有限元方法,全國博士後科技成果展示及人才學術交流會學術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1996),659~666

7. 王曉春,裂紋切割法及其應用,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96, 31(3):227~229

8. 王曉春,非線性有限元分析與分叉問題數值方法,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96,31(3):234~237

9. 王曉春,武際可湯任基,關於基礎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力學與實踐,1999, 21(5):59~60

10. 王曉春,張倬元,寒區工程與凍融力學,地學前緣,2000,Vol.7增刊:99~104

11. 王曉春,結構中裂紋杆件的力學分析,工程力學,2001年增刊(I),清華大學出版社,383~386

12. 王曉春,聶德新,寒區滑坡凍融破壞機制研究,工程力學,2002年增刊(II),清華大學出版社,147~150

13. 王曉春,聶德新,V型河谷地應力研究,工程地質學報,2002,10(2):146~151

14. 王曉春,聶德新,彈性半空間承受雙向軸對稱分布載荷,工程力學,2003年增刊(I),清華大學出版社,328~331

15. 王曉春,從三足鼎立到力學十強——中國力學教育發展50年回顧,戴世強文,馮秀芳主編. 古今力學思想與方法. 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51-63

16. 王曉春,災害力學—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6增刊:67-69

17. 黎琳琛,王曉春,河谷應力集中與構造應力的關係,四川大學學報,2008增刊:67-69

18. 王曉春,李信富,彈性波動力學習題分析與解答,北京:地質出版社,2009年第1版

19. 林謀金劉榮鳳,王曉春,孔網鋼增強複合材料管的彈性模量研究,實驗力學,2011, 26(1):26-31

20. 林謀金,呂大立陳金瑞,王曉春.考慮裂紋面摩擦的有限多裂紋板的應力強度因子解析與數值方法,機械強度,2012, 34(2):282-286 。[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