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沿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沿東
出生 1966年12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
知名於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7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獲得者

王沿東[1]

王沿東,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7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獲得者。兼任"美國TMS學會力學行為委員會"、"中國晶體協會粉末衍射委員會"與"全國殘餘應力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先後承擔了973、863、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與重點等國家項目10餘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70餘篇,其中120餘篇被SCI收錄。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主要研究方向:金屬形變與相變、殘餘應力測量、中子與同步輻射在材料中應用研究等。

基本信息

王沿東,1966年12月出生,工學博士,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北京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曾長期在法國梅斯大學、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工作。2004年回國,被東北大學引進直接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至2008年在美國田納西大學任客座教授。

長期從事x射線與中子衍射應用金屬材料結構與微結構分析與表徵研究,率先開展應用同步輻射高能x射線衍射原位表徵材料微結構單元(應力與織構)研究,在該領域作了大量開創性研究工作。提出晶粒取向相關應力分布函數概念,建立國際領先水平的多晶材料第二類應力分析球諧法,學術思想被美國標準技術研究院及康乃爾大學等國際著名研究小組採用;給出鐵磁形狀記憶合金中磁誘導反相變的直接晶體學證據,首次揭示多場下馬氏體變體選擇重要基礎規律。

個人成就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與面上項目、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863)計劃、亞洲?瑞典合作研究計劃等。發表SCI論文100餘篇,包括在國際權威雜誌《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Applied Physics Letters》、《Acta Materialia》上發表多篇論文;多次在美國TMS年會上組織專題研討會或作特邀報告;研究成果受到《Materials Today》刊物報道;2007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2008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新突破!王沿東教授團隊在金屬形變損傷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項目(項目編號:51231002,51471032)及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項目編號:51527801)等資助下,我校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沿東教授團隊與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Wenjun Liu博士、佐治亞理工學院Ting Zhu教授及東北大學與重慶大學研究者等研究者合作,開展金屬材料疲勞形變亞微米尺度應力分布的原位研究,揭示了疲勞剪切帶損傷的微觀機制。研究成果以「Unraveling submicron-scale mechanical heterogeneity by three-dimensional X-ray microdiffraction」(三維X射線微衍射技術揭示亞微米尺度形變與損傷不均勻性)為題,於2018年1月16日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上(2018,Vol. 115 (3): 483-488)。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我校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讀博士研究生李潤光。相關成果也被國家基金委網站在資助成果欄目以「我國學者在金屬形變損傷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為題作專門報道。

循環載荷作用下工程材料的疲勞行為是航空航天、高鐵、核工業等領域服役安全設計研究中的重要科學問題。金屬材料在應力載荷下的疲勞形變導致位錯局域累積,造成材料損傷及微納裂紋形核。對於具有平面滑移特徵的合金,在疲勞過程中形成的駐留形變剪切帶(Persistent Lüders Bands)是損傷破壞的基本單元,其形成與擴展制約了材料的疲勞強度與壽命,而剪切帶的三維介觀位錯模型及時空分辨的動態演化機制也是形變與損傷領域中急需解決的關鍵科學難題。儘管以前大量實驗關注形變帶的形成,但由於缺乏先進的材料表徵手段,其形變帶內局域應力/應變集中、亞結構演化與微觀形變損傷過程一直眾說紛紜並長期困擾着材料科學家。

最近,王沿東教授團隊利用同步輻射X射線微束衍射原位分析技術,通過對疲勞剪切帶位錯結構引起的巨大應力梯度與微小取向梯度的精確表徵,確定亞微米尺度應力場動態演化的精細過程;揭示了幾何必需位錯對剪切帶的形成、剪切帶交互作用及微觀損傷的影響機理;以平面滑移金屬低應變幅循環形變為例,澄清了交叉剪切帶處應力集中引起疲勞壽命偏離經典Coffin-Manson定律的物理本質。同時,利用具有三維分辨的同步輻射原位表徵手段,開展塊體材料局部形變與損傷破壞研究。根據晶粒取向相關的疲勞微觀損傷的精細測量,提出剪切帶交互作用下新的位錯模型。這一研究成果對金屬材料的疲勞斷裂行為與使用壽命準確預估及高性能設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王沿東團隊一直應用基於同步輻射源的高能X射線、X射線微束技術,在金屬相變、形變與損傷行為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過去幾年裡先後於Acta Mater發表10餘篇研究論文,闡明金屬材料的局域形變與受限相變行為 (Vol. 141(2017), 294-303; Vol. 140 (2017), 168-175; 2014, Vol.81(2014), 476-486; Vol. 63(2014), 12-24)。[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