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濱(編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濱:原名紹傑。電影編導。山東昌邑縣夏店村人。1950年,他與水華合作編導了電影《白毛女》,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並榮獲1951年第六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特別榮譽獎。1954年,該片又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

王濱,(1912年-1960年),原名紹傑。電影編導。山東昌邑縣夏店村人。[1]

生平事跡

少年時在家鄉讀小學和中學。1928年,去煙臺美國教會創辦的英語專科學校讀書。

1930年,考入上海聯華影業公司設在北平的五廠電影人才養成所,1931年畢業。1931年,在影片《故宮新怨》中擔任主角。中國電影編劇導演。[2]

1934年任天一影片公司編劇,1935年自編自導影片《海葬》,同時編寫並攝製了《母親》、《重歸》。[3]

藝術作品

1936年入西北影業公司,1938年赴延安,1947年任東北 電影製片廠導演,次年導演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影片《》。1951年與水華聯合導演了《白毛女[4]。獲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1951年第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1934年,被天一影片公司聘為編劇,編導了《海葬》《重逢》《母親》等揭露舊制度的進步影片。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懷着抗日救國的熱情,從上海輾轉到武漢。1938年初到達延安。先後在陝北公學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冬,調魯迅藝術院實驗劇團任副團長和戲劇系教員。

1940年導演了曹禺的四幕話劇《日出》。1942年與水華聯合導演了蘇聯革命歷史話劇《帶槍的人》。

1942年5月,他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聆聽了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4年,他又組織並參加了大型歌劇《白毛女》的集體創作、演出和導演工作。

1948年,導演了歌頌工人的故事片《橋》。

1950年,他與水華合作編導了電影《白毛女》,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並榮獲1951年第六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特別榮譽獎。1954年,該片又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

1956年,與湯曉丹合導了《怒海輕騎》。1957年,他導演了神話故事片《 巧媳婦》。同年,又導演了神話故事片《畫中人》。1959年,他與胡蘇將木柯夫的話劇《瓦斯問題》改編成電影《換了人間》。

曾任「西北」影片公司編導。編導的影片有《海燕》等。[5]

建國後,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中國影協第一屆委員。[6]

榮譽獎項

▪* 1950   第6屆   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白毛女》 (獲獎)

▪* 1950 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 《白毛女》 (獲獎)

人物評價

王濱在演員選擇上的慧眼獨具,幾乎體現在他導演或參與導演的所有劇目。由於熱愛生活,他對現實社會中各色人等的接觸和觀察,便超出了同時期的許多藝術工作者 ;由於理解人性,他對各人完全不同的外形和內心,便有着非常獨特而又豐富的體驗和認知 ;更由於執着藝術,他會在選定演員之後,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反反覆覆就演員的思想和表演等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他這種不同一般的組織能力、慧眼獨具的演員選擇和充滿魅力的藝術激情,在歌劇和此後的電影《白毛女》創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當代電影》評)。

參考文獻

  1. 李道新.痛苦的開創——王濱的戲劇電影之路:當代電影,2012(1)
  2. 秦曉東.新中國第一代電影藝術家王濱:黑龍江史志,2009(6)
  3. 于敏.王濱早期的藝術活動:電影藝術,2013(2)
  4. 宋傑.導演王濱與電影《白毛女》:電影藝術,2004(6)
  5. 王一達.憶導演藝術家王濱:中國戲劇,2001(9)
  6. 電影百年百部佳片評選影片資料-1940年代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