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育 (晉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育,字伯春西晉京兆(治今陝西西安西北)人。

王育年少時孤貧,給人牧,路過小學,一定會哭泣。有空的時候,折蒲草學寫字。同郡許子章聽說後,供給他衣食,讓他和自己的兒子為同學。王育好學,博通經史。初為太守主簿,轉任南武陽令,為政清約。累遷并州督護。成都王司馬穎授王育為破虜將軍、振武將軍。永興元年(304年),領兵攻漢國劉淵,被劉淵所俘。王育遂成為漢國大臣。310年,劉聰即位,王育為右僕射,312年正月廿二日,劉聰封司空王育和尚書令任顗的女兒為左、右昭儀,中軍大將軍王彰中書監范隆左僕射馬景三人的女兒都為夫人,右僕射朱紀的女兒為貴妃,都授予金印紫綬。十月,劉聰封兒子劉恆為代王,劉逞為吳王,劉朗為潁川王,劉皋為零陵王,劉旭為丹陽王,劉京為蜀王,劉坦為九江王,劉晃為臨川王。王育為太保、王彰為太尉,任顗為司徒,馬景為司空,朱紀為尚書令,范隆為左僕射,呼延晏為右僕射。 314年,劉聰讓兒子劉粲擔任丞相、兼大將軍錄尚書事,進封為晉王。以江都王劉延年擔任錄尚書六條事,讓汝陰王劉景太師,王育任太傅,任顗任太保,馬景任大司徒,朱紀任大司空,中山王劉曜大司馬

晉朝

人物介紹

成都王穎聞其才,以之為破虜將軍,後被漢光文帝劉淵(匈奴漢國開國皇帝)所俘,以才高拜太傅。

史籍記載

1.《晉書·忠義列傳》

原文

王育,字伯春,京兆人也。少孤貧,為人傭牧羊,每過小學,必歔欷流涕。

時有暇,即折蒲學書,忘而失羊,為羊主所責,(王)育將鬻己以償之。同郡許子章,敏達之士也,聞而嘉之,代育償羊,給其衣食,使與子同學,遂博通經史。

(王育)身長八尺余,須長三尺,容貌絕異,音聲動人。子章以兄之子妻之,為立別宅,分之資業,育受之無愧色。

然行己任性,頗不偶俗。妻喪,吊之者不過四五人,然皆鄉閭名士。

太守杜宣命(王育)為主簿。俄而(杜)宣左遷萬年令,杜令(杜縣縣令)王攸詣(杜)宣,(杜)宣不迎之,(王)攸怒曰:「卿往為二千石,吾所敬也。今吾儕耳,何故不見迎?欲以小雀遇我,使我畏死鷂乎?」(王)育執刀叱(王)攸曰:「君辱臣死,自昔而然。我府君以非罪黜降,如日月之蝕耳,小縣令敢輕辱吾君!汝謂吾刀鈍邪,敢如是乎!」前將殺之。(杜)宣懼,跣下抱(王)育,乃止。自此知名。

司徒王渾闢為(王育)(為)掾,除南武陽令。

(王育)為政清約,宿盜逃奔他郡,遷并州督護。

成都王穎在鄴,又以(王)育為振武將軍。

劉元海(即劉淵)之為北單于,(王)育說(王)穎曰:「元海今去,育請為殿下促之,不然,懼不至也。」

(王)穎然之,以(王)育為破虜將軍。

元海(劉淵)遂拘之,其後,以(之)為太傅。

譯文

王育少時候是一個孤兒,很貧窮。他作為別人家的工人,負責放牧牲畜,其地點離學堂很近。王育時常都有空閒的時間,他就收集柴草,(賣掉),請書生幫他抄書。後來王育截取蒲枝當筆來學習,從早到既未嘗停止。後來王育放牧時把牲畜弄丟了,其僱主鞭撻他。王育準備賣身以償還牲畜的損失,這時郭子敬聽聞了這件事,他對王育的行為表示讚賞,因而他代王育償還了牲畜的損失,並且供給衣服和食物,使王育與他的兒子一起上學。於是王育漸漸能夠博通經史,後來在偽漢(即匈奴漢國,也稱前趙、漢趙、趙漢、北漢、劉漢)作官,至到太傅的職位。

2.《晉書·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原文

王育①少孤貧,為人傭,牧羊豕②,近學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書生抄書。後截蒲③以學書,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將鬻④己以償,於是郭子敬聞而嘉之,代育還羊豕,給其衣食,令育與其子同學。育遂博通經史,仕偽漢⑤,官至太傅。

注釋

①王育:兩晉十六國時期的著名學者。

②羊豕(shǐ):豬羊。豕,豬。

③截蒲:截斷水楊樹枝條。

④鬻(yù):賣。

⑤仕偽漢:在偽漢做官。漢,指劉淵的匈奴漢國,因唐朝在編輯《晉書》時"視晉朝為正統",故以"偽漢"稱之。

晉王育,字伯秦。少孤貧,為人傭牧羊,每過小學,必欷噓流涕。時有暇即折蒲學書,忘而亡羊,為羊主所責,育將鬻己償之。同郡許子章,敏達士也,代育償羊,給其衣食,使與子同學。遂能博通經史,仕偽漢,官至太傅。 --選自《晉書 ·忠義傳· 王育》

注釋

王育:東晉十六國時期的著名學者。

截蒲:截斷水楊樹枝條。

鬻(yù):賣。

仕偽漢:在偽漢做官。漢,指當時北方的一個政權,因作者視東晉為正統,故以"偽漢"稱之。

譯文

東晉時有一個人叫王育,字伯秦。王育少時候是一個孤兒,很貧窮。他作為別人家的工人,負責放牧牲畜,其地點離學堂很近,每次他放牧時經過學堂總是忍不住難過嘆息。王育時常一有空閒便折取蒲枝當筆來學習,十分刻苦,以至於放牧時把牲畜弄丟了,其僱主鞭撻他。王育準備賣身以償還牲畜的損失。與王育同郡的許子章賢明而智慧,他聽聞了這件事後對王育的行為表示讚賞,因而他代王育償還了牲畜的損失,並且供給王育衣服和食物,讓王育與他的兒子一起上學。因此王育漸漸能夠博通經史,後來在偽漢作官,至到太傅的職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