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阿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阿蓮
王阿蓮
出生 青島
國籍 中國
職業 科學家
知名作品首次證明火星表面曾存在過液態水

王阿蓮,祖籍山東青島。

197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

1982年獲北京大學碩士學位。

1987年獲法國里爾大學博士學位,同年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副研究員,[1]

2003年她被歐洲航天局(ESA)聘請擔任歐洲2009年火星探測器科研載荷評審委員。

自2003年起,王阿蓮博士成為美國火星探測項目科學家團隊成員之一(member of science team of MER mission),在位於美國家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噴氣動力實驗室(JPL)火星指揮探測中心參與火星探測車的操控、探測和數據分析。[2]

在火星上開"車"找水

2004年初,美國火星探測車"勇氣號"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陸。在控制中心,有一個由上百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王阿蓮所在的"礦物地球化學"小組由七名科學家組成,主要任務是通過探測車在火星搜集到的照片和光譜,對火星的岩石礦物進行分析研究。

"王阿蓮說這的確有點像開着車在火星上找水,可這"車"開得很慢,600米的路走了兩個多月,到第80個"火星日",才發現礦物成分有了變化;又走了兩公里多,到第150個"火星日",終於"看到"了一種被風化的石頭,在裡面發現了只有水才能沉澱產生的成分。"當時大家感覺太棒了,就像發現了金礦,所以我們就命名那堆石頭為'一罐金子'"。

因為在這之前,人類只在火星兩極發現過水,在火星大片土地上從未發現過水的痕跡。而這次,在火星的赤道附近,不但發現了水曾存在過,而且是大量存在,"是湖泊,還是海洋?我們現在還不清楚,不過至少有生命存在的可能。"王阿蓮特意反覆向記者強調,火星探測項目的終極目標,就是探究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3]

中國月

參與美國這次火星探測項目的團隊被叫做"雅典娜科學團隊",科學家和工程師有4000人之多,王阿蓮說自己看過團隊名單,有中國背景的科學家就超過百人,和自己同組的還有一位來自大陸的科學家。

談起"要在火星上用中國名稱來命名"這個提議,王阿蓮說是在去年11月份,由自己和另一位華裔科學家共同提出來的。在這之前,火星勘測車所走過的地方,大多是用美國印第安族長的名字來命名的,後來到了法國獨立日,法國科學家提出"命名權",於是一批諸如"協和廣場、凱旋門、巴士底獄"的名字誕生了……

王阿蓮這時就想,為什麼不能用有中國特色的名稱來命名呢?為此她還特意製作了一個"盤古開天"的動畫短片,作為提議上交給"雅典娜科學團隊",很快,提議順利通過,而時間就特意定到了最具有中國特色的節日---春節。

王阿蓮說他們專門準備了一份命名的名單,到了春節前後,火星探測車開到哪裡,當地的山嶺、隕石坑就不僅僅只是一個坐標位,而將會用"泰山"等來命名,並將永久存在數據庫里。

走近王阿蓮

王阿蓮出生於一個家學淵源的知識分子家庭。她的外祖父曾以前清秀才身份, 考取庚款留美並獲教育和歷史兩個碩士學位,歸國後以大學教授而終其一生。父親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專攻歷史,母親是中國人民大學的經濟學教授。說起自己的兒子顏煒,她情不自禁的誇獎他是個陽光男孩,他師習武術多年,練就一身的武功。

1972年至1975年就讀於山東大學光學系,我校公共外語教學部主任李樹來教授當年就是王博士的老師。

1979年考入北大,

1982年獲北京大學碩士,

1987年獲法國里爾大學博士,[4]

1993年起任職於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現任該校地球與行星科學系資深研究科學家。

2003年她被歐洲航天局(ESA)聘請擔任歐洲2009年火星探測器科研載荷項目評審委員。

2003年起,王阿蓮博士成為美國火星探測項目科學家團隊成員之一(member of science team of MER mission),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噴氣動力實驗室(JPL)火星探測指揮控制中心參與火星探測車的操控、探測和數據分析。

2005年7月7日的"自然"雜誌發表研究報告, 首次用火星探測數據分析證明, 火星表面曾經存在過液態水體。 作為人類探索火星計劃的MER mission科學家團隊的成員之一,她親身經歷了火星探測車"勇氣號"和"機遇號"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陸的時刻。

2005年12月27日應山東大學邀請王阿蓮博士在主樓D區105多媒體教室為學校師生作了題為"探索火星:精神+機遇=……"的報告。為了保證效果,她事先詳細的詢問了關於麥克風、激光筆的配備情況,甚至連如何站位她都考慮的很周到。

帕薩蒂納的JPL指揮控制中心的科學家團隊共有五六十人,而由華盛頓大學亞維德森教授和何士金教授帶領的7人科學家小組,主要任務是負責火星探測車在火星着陸後,傳回指揮控制中心的照片及光譜,使科學家可對火星的岩石礦物進行分析研究。王阿蓮就是上述任務中的主力成員

由於目前人類升空實際前往火星探測的成功機率小,同時費用高昂,因此探測車收集回來的數據,每一項都對未來人類升空的發展,有着關鍵性的影響。

為了火星之旅,負責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分成幾班人馬,24小時對火星探測車發回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由於事關重大,因此工作十分緊張。

由於他們必須按火星自轉的周期工作(火星每日是24小時39分鐘35秒),連續幾個月下來,生活周期都被打亂了,感覺十分疲勞。但是,她強調:"作為一名中國科學家,能夠在美國參與這樣一個項目[5] 在講座中,王阿蓮博士運用了大量的圖片和數據,着重介紹了於 2004 年 1 月 4 日和 24 日分別到達火星的探測器"勇氣號"和"機遇號"在火星表面的工作情況和重要發現。發射探測器的主要目的是探索火星的生命之謎:火星上是否存在或曾經存在過適宜生命發育的條件。

王阿蓮博士不僅給聽眾介紹了火星探測給人類帶來的驚喜和震撼,還給我們講述了科學家們為了人類的科學事業而鞠躬盡瘁的動人故事。她鼓勵大家一定要有向上的精神,要有拼搏的勁頭,還要抓住機遇。只要勇於拼搏,並抓住機遇,那就一定會走向成功。

報告最後她借用了一位美國知名學者的話:"400年後,現時的絕大多數的人和事肯定將被人遺忘,而2004年的火星探測以及 '精神'和'機遇'必將載入史冊,永遠為人們銘記。"

王阿蓮博士的講座內容引人入勝,語音簡練,深入淺出,又極具啟發性。報告結束後,王阿蓮博士對同學們的提問做了詳細的回答,她謙虛謹慎的言辭獲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兩個多小時的報告會,大家都聽得聚精會神,會場氣氛始終熱烈。

一個具有居里夫人品格的女科學家

"在我所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裡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 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評價波蘭裔科學家居里夫人。我知道在學術上,王阿蓮博士不會,也不願把自己比作居里夫人,但是,以人格的魅力評價這兩位傑出的女科學家,我認為王阿蓮博士的確稱得上是"一個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

1999年至2000年,我曾經在波蘭長期學習過,對于波蘭名人,最為了解和佩服的莫過於是她的音樂家兒子-肖邦和她的科學家女兒-居里夫人。

他們在自己的領域都極為傑出,而他們能夠永彪史冊的,卻不僅僅是他們的才智。談到居里夫人,我們首先會想到她在科學上的傑出貢獻,即她因成功提煉出放射性元素而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卓越成就。但是更令世人欽佩和崇仰的是她那偉大無私又謙虛質樸的高尚品格。

居里夫人在自傳中這樣寫到:"這種生活在某些人看來也許過於艱苦,但我卻仍然自得其樂,整日歡悅地沉浸於學習之中,這一經歷也使我充分體味到自由和獨立精神的寶貴。

在巴黎這個大城市裡,我是一個不被任何人注意的無名小卒,獨自一人生活在自己的空間裡。雖然孤居獨處、孑然一身和無依無靠,但我並沒有萎靡消沉,也沒有感到黯淡悽慘之情。有時,孤獨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襲來,但我的情緒通常都十分平穩,精神上有極大的滿足感。"

當我們頌揚一個人的品格時,"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一個重要方面,而愛國則是更為重要的方面。

1896年,居里夫人對當時已知的80種元素一一進行測試,發現了兩個比鈾的放射性更強的新元素,並用波蘭(Poland)命名第一個新發現的元素為""(Polonium)。

我們期待着2006年春節,在火星的探索中,王阿蓮博士和她的同行們,能用中國古老的神話故事、名川大河和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來命名火星上的地貌。

這就是我所認識的王阿蓮博士,謙虛,親切,尊重師長,卓有成就而不為盛名所顛倒。

我們祝願王阿蓮博士在新的一年裡取得更大的成績。 [6]

文獻來源

  1. 現任該校地球與行星科學系資深研究科學家。
  2. 在火星上開「車」找水,有道搜索,2019-01-01
  3. 火星探秘者,搜狐,2019-01-01
  4. 同年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副研究員。
  5. ,感覺十分驕傲。"
  6. 王阿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