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上清寺街道新都巷社區,居民戶數2562戶,戶籍人口5313人,實有人口超過7000人,占地面積約0.2平方公里,是重慶主城區人口較為密集的社區,然而鄰裡間卻少有爭執,因為大家都知道,在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王鷹的工作室里,講法律講道理,就能幫大家平心靜氣地解決問題。
2008年起,王鷹就開始在這個社區從事人民調解工作,已有10個年頭了。「我熱愛這個工作,調解成功後居民臉上的笑,是對我最大的褒獎!」說起自己的工作,王鷹滿是驕傲。
人民調解是在繼承和發揚我國民間調解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具有方法靈活、程序便捷、不傷感情、不收費用等特點,在我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中發揮着基礎性作用。據司法部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末,全國共有人民調解員近400萬名、人民調解組織80萬個,調解成功率97%以上,每年化解矛盾糾紛達900多萬件。王鷹則是這400萬名調解員中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代表。
她先後參與各類矛盾糾紛調解數以百計,正式形成的調解檔案卷宗就有近400份,打開卷宗,記錄着的都是在基層一線面對的居民矛盾衝突。大到樓頂上的自殺打工者,小到二三樓之間的下水管道修繕,一樁樁一件件,調解讓許多本可能帶來群眾更大經濟、人身損失的問題得以及時有效的解決。
刑滿釋放人員小尹出獄後發現與其父共同居住的房屋已經被繼母劉某將產權轉讓給了老李,無家可歸的小尹採取強硬手段住進該房,現產權人老李報案,派出所的民警找到王鷹。
經過深入細緻的走訪了解,王鷹發現,該房產產權轉移源於小尹的父親老尹在生病期間向老李舉債而無力償還,老李某種意義上是小尹的恩人。在此基礎上以情感人,以法育人,最終雙方在法律的框架內做出了讓步,這起房屋糾紛也迎刃而解。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養成法治精神有賴於我們全體公民一點一滴的共同努力。只有當法治真正成為公民的一種思維,一種習慣,一種方式,我們才會離法治的藍圖越來越近;從本職工作思考,作為一名基層調解員,希望能在每一件糾紛的處理過程中,將黨中央依法治國的理念,貫徹到基層的每一個角落。」王鷹如是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