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瑪格麗特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瑪格麗特花原名:木茼蒿,又名木春菊、法蘭西菊,拉丁文名:Argyranthemum frutescens (L.) Sch.-Bip.,原產北非加那利群島。菊科,木茼蒿屬灌木,高達1米,枝條大部木質化。

瑪格麗特花葉寬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二回羽狀分裂。一回為深裂或幾全裂,二回為淺裂或半裂。舌狀花瘦果有3條具白色膜質寬翅形的肋。兩性花瘦果有1-2條具狹翅的肋,並有4-6條細間肋。冠狀冠毛長0.4毫米。花果期2-10月。盆栽觀賞,或作背景綠葉材料布置。

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1米。枝條大部木質化。葉寬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3-6厘米,寬2-4厘米,二回羽狀分裂。一回為深裂或幾全裂,二回為淺裂或半裂。一回側裂片2-5對;二回側裂片線形或披針形,兩面無毛。葉柄長1.5-4厘米,有狹翼。頭狀花序多數,在枝端排成不規則的傘房花序,有長花梗。總苞寬10-15毫米。全部苞片邊緣白色寬膜質,內層總苞片頂端膜質擴大幾成附片狀。舌狀花舌片長8-15毫米。舌狀花瘦果有3條具白色膜質寬翅形的肋。兩性花瘦果有1-2條具狹翅的肋,並有4-6條細間肋。冠狀冠毛長0.4毫米。花果期2-10月。[1]

生長習性

瑪格麗特是菊科蓬蒿屬的植物,原產自澳洲南歐,每年十二月和第二年的五月開花,可以作為盆栽觀賞,亦可做背景的綠葉起到很好的襯托作用。[2]

瑪格麗特花喜歡濕潤的環境,怕積水怕水澇。不耐炎熱,夏季高溫時,會出現葉子脫落的現象。耐寒力不強,冬季需要控制好溫度,保證其安全越冬。

瑪格麗特花的繁殖能力很強,有時只有根莖葉可以成活,在某些區域,一不小心,瑪格麗特成為主要的植物。

分布範圍

原產於非洲加那列亞島

栽培技術

木苘蒿的繁殖主要以扦插為主。9~10月 扦插苗可在翌年五一節前後開花;6~7月份扦插苗可在第二年的早春開花。扦插時選健壯嫩枝剪取約5cm的一段作插穗,插於淨沙或礱糠灰中,澆足水,並保持濕潤,約經半月左右就能生根。然後移植,用營養土進行盆栽。以後每生長5片葉摘心一次,共兩次即可促其植株多頭滿盆。植株在育蕾階段要注意光照和磷鉀肥的施入,否則易造成植株徒長、細弱而引起倒伏、花小。此外還應防止蚜蟲的侵害。[3]

屬下品種

瑪格麗特的花期甚長,自早春至秋季均能開花,因為莖部容易木質化關係,所以取名木春菊,又因植株會發出類似蓬蒿菜〈即茼蒿菜〉的特殊香味,所以也叫做蓬蒿菊。

在西方,瑪格麗特還有法蘭西菊、小牛眼菊等別稱。野生的瑪格麗特,以白色品種居多,園藝栽培另有粉色和黃色等品種。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觀賞價值 我國各地公園或植物園常栽培作盆景,觀賞用。

花語

瑪格麗特花花語——期待的愛、驕傲、滿意、喜悅。

瑪格麗特的原名叫作蓬蒿菊,因為在十六世紀,挪威公主十分喜歡這種清新脫俗的小白花,所以就用了自己的名字還命名。因為瑪格麗特在西方也有少女的意思,所以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如果一個叫木春菊的植物擺放在你面前,你會多瞅幾眼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