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白粉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玫瑰白粉病
玫瑰白粉病是由薔薇單囊殼和氈毛單囊殼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玫瑰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嫩梢及花蕾。嫩葉染病初發病時葉上生褪綠黃斑。
玫瑰白粉病是日光溫室栽培玫瑰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發病率在30%左右,嚴重影響其產量和藥用價值。玫瑰白粉病在溫暖潮濕的季節發病迅速,中國南方地區冬季溫暖,露地栽培可周年發生。
玫瑰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選用抗病品種,科學施肥,調節環境小氣候,合理修剪;再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玫瑰白粉病
為害植物: 玫瑰
為害部位: 葉片、葉柄、嫩梢及花蕾
病 原: 薔薇單囊殼和氈毛單囊殼
病原特徵
病原為薔薇單囊殼(Sphaerotheca rosae (Jacz) Z.Y. Zhao)和氈毛單囊殼(Sphaerotheca pannsa (Wallr. Ex Pr.) Lev.)。
薔薇單囊殼:屬白粉菌目、單囊殼屬真菌。分生孢子柱形,串生閉囊殼散生,暗褐色,球形、近球形,直徑60-90微米。附屬絲周生,絲狀,有的彎曲或曲膝狀,長度多為子囊果的2倍。子囊一個,廣卵形或近球形,無柄,一端平截,60-80微米×60-70微米。子囊孢子8個,橢圓形,18-24微米×12-18微米。
氈毛單囊殼:有性階段屬真菌門、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單絲殼屬真菌。閉囊殼球形,直徑90-110微米,附屬絲少而短,內含1個子囊。子囊大小為80-100微米×60-75微米。子囊孢子單胞無色,大小為20-27微米×12-15微米。無性階段為洋薔薇白塵粉孢,屬真菌門半知菌亞門絲孢綱叢梗孢目叢梗孢科粉孢屬真菌。分生孢子串生、單胞、無色、橢圓形。大小為23-29微米×14-16微米。病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1℃,最高33℃,最低3-5℃。分生孢子在相對濕度97-99%時都能萌發侵入。相對濕度23%,有少數仍可萌發,但有水滴時反而降低其萌發力。條件適宜時,經72小時可完成其無性循環,否則需7-10天。
為害症狀
玫瑰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嫩梢及花蕾。嫩葉染病初發病時葉上生褪綠黃斑。逐漸擴大,邊緣不明顯。嫩葉正反面產生白色粉斑,擴展後覆滿整個葉片,後變成淡灰色,有時葉色變為紫紅色。新葉皺縮畸形,以後葉片皺縮、扭曲。成葉染病初在葉上生不規則粉狀霉斑,後病葉從葉尖或葉緣開始逐漸變褐,致全葉乾枯脫落。葉柄、新梢染病節間短縮、莖變細,有些病梢出現回枯,病部表面也覆滿白粉。花蕾染病萎縮枯死,花萼、花瓣、花梗畸形,病重者不能開花,失去觀賞價值。
發病特點
在廣州地區,病菌以無性態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完成其周年侵染循環,無明顯越冬期。溫暖潮濕的天氣與通透不良的園圃有利發病,棚室栽培較露地栽培病重。偏施氮肥的植株受害重。小葉多花品種一般較大花品種抗病。「金輝」、「燕舞」在杭州屬抗病優良品種。[1]
發生規律
病原菌有性世代為單絲殼屬Sphaerotheca pannsa (Wallr.)Lev.真菌。病原菌在芽中越冬,翌年,病菌藉助風力等方式傳播。露地栽培玫瑰以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發生較多,溫室栽培可周年發生。當室溫為2~5℃以上時,便可發生白粉病;夜間溫度較低(15~16℃)、濕度較高(90%~99%)、白天氣溫高(23~27℃)、濕度較低(40%~70%)有利於發病。品種間抗病性也有差異,小葉、無毛的蔓生多花品種較抗病;芳香族的多數品種,尤其是紅色品種均易感病。[2]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據調查,發病率最高的品種有艷粉、黛安娜、雙色粉,尤其是在營養生長期發病較重,而粉鐵巴、薔薇、明星、粉和平及紅傑等品種則較抗病,中國各地可適當選種。
科學施肥:在氮肥正常供應的情況下,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謹防一味使用氮素肥料,氮素肥料施用過多,植物組織和葉片長期處於幼嫩條件下,病原菌極易侵入,引起發病。
調節環境小氣候:根據玫瑰白粉病發病的先決條件,人為的調節田間小氣候:一是確保玫瑰生長環境通風流暢,溫室或保護地栽培可在確保溫度能滿足玫瑰生長的前提下,把棚腳吊高20-50厘米,以棚的下風頭為佳,否則易感染玫瑰白粉病;二是保持田間濕度,適度澆水,避免過濕過早,能起到防治和控制玫瑰白粉病的蔓延擴散的作用。
合理修剪:冬季結合絛剪,剪除病棱、病芽。早期發現病葉應及時摘除,並將收集的病枝、病葉帶出園外集中燒毀。
化學防治
早春植株發芽前防治:在玫瑰植株發芽前可選用1:1:140波爾多液或7%可殺得600倍液,也可使用3-5°Be石硫合劑進行預防。
春季植株發芽後防治:在常發地區或易發玫瑰園,應於早春新梢葉抽生時至始病期後,分別噴施45%三唑酮硫磺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乳油)1000倍液或4%三唑酮,多菌靈可濕性劑粉1000-1500倍液,或25%膦菌唑乳油3000-4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4000-5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石硫合劑膏劑200倍液。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時,噴西12%腈菌唑乳油或30%特富靈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共噴2次以上,隔7~15d噴1次,前密後疏,交替施用。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