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現代農業種植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現代農業種植技術

日前,記者走進榆中縣小康營鄉王保營村鴻豐盈大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看到,正值收穫季節的一壟壟大蔥長勢喜人,蔥農們正在忙碌而有序地起蔥、綑紮、過稱、裝車,一派豐收景象。

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

助推大蔥產業發展

其實,這得益於榆中縣科技部門引進的大蔥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和設備,以及從大蔥育苗到採收管理的全程服務。據榆中縣科學技術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提高蘭州夏菜生產水平,加快蔬菜機械化應用,緊隨時代發展潮流動向,堅持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開展社會化服務,進行農業生產託管服務,着力解決農民種地用工多,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成本高等方面的問題,為榆中縣蔬菜產業注入現代化技術,2021年,榆中縣將其列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由榆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榆中縣農機服務站和榆中鴻豐盈大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榆中欣瑜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擔,引進大蔥全程機械化栽培全套設備。從種子丸粒化、精量播種、工廠化育苗、移栽、田間培土、採收全程採用機械化,為榆中縣及其周邊農戶提供大蔥從育苗到採收管理的全系列服務,逐步形成了大蔥全程機械化的核心技術環節。

針對目前榆中縣部分村勞動力年齡偏大,土地無法耕種的現實情況,小康營鄉王保營村採用由合作社整合流轉土地,並通過土地流轉,集中區域板塊發展重點產業,讓有勞動力,有意願繼續種植的農戶再承包土地,使農戶分散的土地連片種植,統一灌水、集中上市拉運。2021年,該合作社將撂荒地整合流轉,目前種植大蔥面積500畝。其中核心區70畝(50畝鋼架大棚、10畝大蔥新品種示範區、10畝大蔥育苗中心),輻射全縣大蔥種植面積達430畝。同時,採取「合作社(大蔥種植示範、大蔥加工)+基地+農戶」的模式,創新開展大蔥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模式,有效帶動了項目區內的大蔥種植。該基地建成後,每年可產250萬公斤新鮮、優質大蔥供應蘭州市場。同時,依託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專供基地發展大蔥出口貿易,年收入達500萬元。

全程機械化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對於大蔥種植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榆中縣科學技術局表示,首先結合實際定模式,主要通過土地流轉,整合土地資源,集中區域板塊發展大蔥產業,採用現代農業生產管理技術等手段,發展農業機械化服務和農業技術服務,實現從種子包衣—穴盤育苗—催芽—培養—剪苗—整地—開溝—機械移栽—機械培土—機械收穫—打包—包裝—出廠銷售的全程機械化工藝流程。此舉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人工投入,獲取規模化生產效益,而且使農民在不放棄土地經營權的前提下,由合作社有償代為農民管理土地,包括從種到收全程服務的「全托」8戶45畝和農戶按需選擇服務項目的「半托」兩種服務形式,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創新服務

讓農戶從承包土地中受益

2021年,榆中縣大蔥示範種植500畝,輻射帶動全縣擴大規模,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產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有效帶動無意願及無能力種植的農戶不荒廢了自己的田地,讓有意願繼續發展農業種植的農戶再次承包土地,把農戶的分散的土地進行整合,採用現代農業生產管理技術,做到連片種植,統一作業,達到超額產量,實現增產增收,推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新型產業發展。全程機械化移栽技術不僅保障了耕作質量,更大幅降低人員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

該項目建成後,榆中縣採取「合作社(大蔥種植示範、大蔥加工)+基地+農戶」的模式,形成優質露地大蔥生產基地430畝,輻射全縣大蔥種植面積達620畝。在此基礎上,榆中縣科技局以綠色農業發展為核心,為全縣搭建了大蔥全生態鏈土地共享平台,輻射帶動農戶推廣大蔥機械化種植,開展社會化服務,向區域化、產業化、標準化種植模式邁進,實現產業升級,促進大蔥產業發展,助推榆中農業現代化發展。[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