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拼貼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珂拉琪)
前往: 導覽搜尋

拼貼畫也叫珂拉琪(Collage),是為使用黏合劑把實物貼在畫面上的一種特殊技法的意思,並有其獨自的繪畫意義。

拼貼有時可能包括雜誌報紙的剪報,絲帶油漆彩色手工紙片,其他藝術品或文本的一部分,照片或其他物體,然後被粘在一張紙或畫布上。拼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但是這種手法在20世紀初作為一種新穎的藝術形式重新出現。

該手法是由1911年喬治·布拉克所創造[1],由1919年於德國的包豪斯(Bauhaus)的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教授所提倡,其後推展到美國日本等國。因有其獨特的繪畫意義,所以與一般的「剪畫」「貼畫」不同。

常用材料

「貼紙」或貼「粗砂」、「木片」、「五金」、「鏡片」、「線」等

感觀效果

使鑑賞者得不到要領,費解又覺奇異。讓觀賞者有「那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意義存在?有什麼作用呢?」等的思考。

派別

立體派超現實派抽象派作品為多[2]

立體派

以發揮與保存繪畫的技巧與內容為主,把一切事物破壞,然後再組合,提高繪畫上的造型意義,色彩的變化,注重對象「質感」的表現,以期捕捉到繪畫的效果,提高畫面效果,有其繪畫價值。最常貼上張的紙或報紙。立體派鼻祖為世界著名的畫家勃拉克(Georges Braque)1911年因受壁紙的靈感而流傳至今的。

超現實派

為建設性的含有文學意義的一種藝術,主要在於提高文藝的效果,擬藉貼在畫面上物質,形成一種語言,以構成一種文學的內容,或把畫面變為造型的或裝飾方面的作用。其黏貼的要素,恆能在畫面上占有一種作為對象的位置。形式與主題其意義皆因所貼的物質而有所不同。為畫面上的構成美的發展。

分類

1.貼與畫的構成

書籍、雜誌等插圖的主要局部內容剪下,分別安排貼在畫紙上,所貼圖像的面積最好不要超過畫面的二分之一,然後再將畫面所貼的各不相干的圖像,做出合理的安排與聯繫,並構成合理的組合[3]

2.有剪影效果的貼畫

以四開黑色卡紙依草稿輪廓剪出物體的外形後,再以刀片切割出物體內部的主要特徵與線條,再黏貼於有漸層變化或有偶然效果的彩色背景上。

3.有空間效果的貼畫

將畫面所需的物體以彩紙剪出物體完整的造形,並選擇其特徵向內外折出立體的效果,再依畫面的物體重疊的次序由裡向外一層一層的重疊黏貼,完成後的作品則具有層次的空間效果。

4.有彩色玻璃效果的貼畫

把兩張厚紙板重疊,以刀片切出物體的形狀後,塗上黑色邊,再以透明彩色紙依畫面色彩的需要一片一片的貼在兩張黑色厚紙板之間,完成後的作品有如教堂裡彩色玻璃般的效果。

5.滑稽的插圖組合

將書籍、雜誌等印刷品上有趣的圖形:如臉上的眼睛鼻子嘴巴衣服等以幾何形狀的外形剪下,拼貼出有趣的造形,或如萬花筒般的放射狀組合,或其他律動的組合。

6.有裝飾設計趣味的貼畫

動物的造形簡化,並在其體內設計出漂亮的圖案,再剪下色紙依圖案的形狀大小黏貼其上,完成後的作品有如為動物穿上美麗的外衣。

視頻

拼貼畫 相關視頻

黑白拼貼畫
烏當區圖書館我是巧巧手——創意拼貼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