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珠蘭 |
中文名稱:珠蘭 拉丁學名:Chloranthus spicatus (Thunb.) Makino 科:金粟蘭科 屬:金粟蘭屬 性味歸經:味辛、甘,性溫。歸肝經 毒性:根有毒《藥性考》 |
珠蘭,中藥名。為金粟蘭科植物金粟蘭Chloranthusspicatus(Thunb.)Makino的全株或根、葉。分布於福建、廣東、四川、貴州、雲南。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殺蟲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偏頭痛,頑癬。
信息
別稱:真珠蘭、珍珠蘭、金粟蘭、魚子蘭、茶蘭、雞爪蘭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胡椒目
分布區域:原產於亞熱帶,雲南、福建等地。
形態特徵
半灌木,直立或稍平臥,高30-60厘米;莖圓柱形,無毛。
葉對生,厚紙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5-11厘米,寬2.5-5.5厘米,頂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齒端有一腺體,腹面深綠色,光亮,背面淡黃綠色,側脈6-8對,兩面稍凸起;葉柄長8-18毫米,基部多少合生;托葉微小。
穗狀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狀,通常頂生,少有腋生;苞片三角形;花小,黃綠色,極芳香;雄蕊3枚,藥隔合生成一卵狀體,上部不整齊3裂,中央裂片較大,有時末端又淺3裂,有1個2室的花葯,兩側裂片較小,各有1個1室的花葯;子房倒卵形。花期4-7月,果期8-9月。[1]
植物種屬
金粟蘭科植物金粟蘭。
分布區域
分布於福建、廣東、四川、貴州、雲南。
生長環境
生山區叢林中,現各地多栽培。
藥用價值
一、
功能:祛風濕,活血止痛,殺蟲。
主治: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偏頭痛,頑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相關論述:
《廣西本草選編》:「活血散瘀,殺蟲止癢。主治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勞傷咳嗽,跌打骨折,外傷出血,頑癬。」
相關配伍:
1、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癲癇:(珠蘭)全株30-60g,水煎或泡酒服。(《雲南中草藥》)
2、治皮炎頑癬:用(株蘭)鮮葉揉爛,外敷患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採收加工:夏季採集,洗淨,切片,曬乾。
炮製方法:揀除雜質,整理潔淨,切段。
保存方法:~捆壓成件,外加蒲蓆封固,存放於乾燥處。~
藥材性狀:
全株長30-60cm。莖圓柱形,表面棕褐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淡棕色,纖維性。葉棕黃色,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10cm,寬2-5cm;先端稍鈍,邊緣具圓鋸齒,齒端有一腺體;葉柄長約1cm。花穗芳香。氣微,味微苦澀。[2]
二、
拼音Zhū Lán
別名珍珠蘭(《藥性考》),真珠蘭、魚子蘭(《花經》),雞爪蘭(《綱目拾遺》)。
出處《綱目拾遺》
來源為金粟蘭科植物金粟蘭的莖葉。
原形態金粟蘭(《周之嶼樹藝書》)
亞灌木,高可達1米。莖圓形,無毛。葉對生,革質,卵形至倒卵形或長圃狀橢圓形,長4~10.5厘米,寬1.5~5.5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具圓鋸齒,齒尖有腺點,下面脈紋顯明;葉柄短,長約1厘米。穗狀花序纖弱,長1~3厘米,作圓錐花序式排列;花小,黃色,芳香,無柄,無花被;苞片極小,為正三角形;雄蕊3枚,由藥隔相互合生成卵形,先端3~5齒;子房卵形,1室,無花柱。核果卵狀球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本植物的根(珠蘭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部生山區叢林中,庭園、花圃有栽培。分布江蘇、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
①《陸川本草》:"辛,溫。"
②《雲南中草藥》:"甘,溫。"
功能主治治風濕疼痛,癲癇,跌打損傷,刀傷出血。
①《陸川本草》:"破積,止痛,止血。治跌打損傷,刀傷出血。"
②《雲南中草藥》:"祛風濕,接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複方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癲癇:魚子蘭一至二兩。水煎或泡酒服。(《雲南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