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璣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珠璣巷,原稱敬宗巷,位於廣東省韶關市南雄縣城北部偏東,地處梅嶺與南雄縣城之間,始建於南宋,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驛道上的一個「商業重鎮」,廣東地區保存較好的古巷古道之一。 [1]
珠璣巷的鼎盛期是唐、宋時期。古巷南起駟馬橋,北至鳳凰橋,全長1500多米,巷道寬4米多,用鵝卵石鋪砌而成。巷內有古樓、古塔、古榕、古橋、古建築遺址、湖水、池塘、小河等文物古蹟。
1982年,珠璣巷被列為南雄縣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珠璣巷
外文名:Pearl Lane
占地面積:約3平方公里
建築年代:唐、宋
保護級別:南雄縣文物
保護單位批准單位:南雄縣人民政府
建築格局
珠璣巷南起駟馬橋,北至鳳凰橋,有三街四巷,即珠璣街、棋盤街、馬仔街;洙泗巷、黃茅巷、鐵爐巷、臘巷。巷道用[][鵝卵石]]和花崗石砌成,路面寬4至5米。巷內的古樓、古塔、古橋、古祠、古榕、古建築遺址猶存。巷內曾經是五戶一樓,十戶一閣,兩旁的酒肆飯館、店鋪客棧鱗次櫛比。
歷史沿革
從秦代開始,珠璣巷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聯繫的主要通道,大量中原移民經過這條古驛道進入嶺南地區,並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在珠璣巷聚族而居,然後再向珠江三角洲、港澳、海外等地區繼續遷移。
秦始皇開發嶺南八百年之後,中國進入了盛唐。此時的嶺南,經過數百年的開發,早已不再是荒蠻之地。特別是廣州,已經成為海上運輸的物資集散地,而「水陸聯運」的梅關古道,也成為了廣州與中原之間的最佳通道。然而,如此重要的梅關古道,此時仍只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無論官民,無不是肩挑手提,單槍匹馬過境。「以載則曾不容軌,以運則負之以背」,由於貨物量不斷增加,梅嶺漸漸不堪重負。
唐開元四年(716年),嶺南曲江人士張九齡功成回鄉,備感道路之艱難,因此向唐玄宗李隆基奏請開鑿「大庾嶺新路」,改善南北交通。這個建議得到了唐玄宗的贊同。兩年之後,古道告別了「人苦峻極」翻山越嶺的時代,變成了可並行兩輛馬車的大山路,兩旁移植了大量的梅花,「坦坦而方五軌,闐闐而走四通」。盛唐開元而下,尤其是明、清時期,南來北往路過梅關古道的商旅、挑夫「日有數千」,直到清末粵漢鐵路修築之前,珠璣巷梅關古道成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的大道。
宋至元初二百多年的時間裡,珠璣巷153個姓氏的居民陸續南遷,先後達130多次,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集體遷移人數超過一千人。
文物遺存
駟馬橋
駟馬橋,又稱沙水橋,座落在珠璣古巷南門樓約百餘米處,該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
南門樓
南門樓位於珠璣古巷南端入口處,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民國十六年(1927年),縣人重新修葺南門樓時,在樓門上方嵌鑲兩塊石刻,一日「珠璣古巷」,二日「祖宗故居」。南門樓基為麻石所砌,紅朱柱,雙層古建築樓頂,上蓋綠色琉璃瓦。通高9.5米,門寬3.25米,門進深3.26米,拱門高4.85米。
貴妃塔
珠璣巷石塔,又稱貴妃塔,位於古巷鍾氏宗祠大門南側。據清代簡朝亮編纂的《粵東簡氏大同譜》載:「珠璣巷在今南雄府北三十里沙水村,路旁有鐵舍利一座。」該塔始建於宋末,被兵毀。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重建,置放在一古井之上。
沙水古寺
沙水古寺位於古巷中段,前身為沙水院,建於宋德祐元年(1275年),其後改院為寺。古寺坐東朝西,建築物由南向北橫臥,為磚木結構。大殿堂前南北兩側建置鐘樓、鼓樓各一座,接着是第二座殿,兩旁為藏經閣、方丈和眾僧寢室,後面就是廚房和齋堂。整座寺院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清代前沙水古寺在南雄百餘間寺、庵、觀、廟、壇中頗有盛名。
胡妃像
珠璣巷人為懷念宋度宗胡氏嬪妃,在古巷裡豎有一座漢白玉胡妃雕塑像。像高2.2米,基座高1米許。在基座內鑲嵌一碑刻,文日「胡妃像」,為原中共廣州市委書記、珠璣巷人南遷後裔歐初先生所題。
中門樓
中門樓原稱翔鳳坊樓。久圮。樓由東向西橫臥,全長6.55米,其中巷門寬2.8米,拱門高3.3米,門進深2.9米,通高7.6米。樓為磚石結構,上蓋草綠色琉璃瓦,白牆,二牆襯朱紅柱,整座門樓古樸雅潔,頗有古建築藝術風韻。
張昌故居
張昌故居始建於唐,宋初重建,歷代均修葺。故居建築面積675平方米,為四合院仿唐、宋建築,由前門、中堂、後廳、南北迴廊所組成。在大院後兩則置假山景觀。張昌故居南北迴廊牆上鑲嵌着98塊碑刻,形成一個書法石刻文化長廊。
北門樓
北門樓坐落在古巷北面端口。該樓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樓為麻石砌基,火磚牆到棟,朱紅柱,綠瓦。在樓頂中心處置一寶葫蘆,兩側為龍頭。通高8.6米,拱門寬3.23米,門高4.1米,門進深3.05米。整座樓閣顯得古樸雅致,頗有明末清初建築特色,與沙水河上的鳳凰橋遙遙相望。
研究價值
珠璣巷是中國三大尋根地之一,被譽為「中華文化驛站,天下廣府根源」,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古驛道上的一個商業重鎮,是中華民族拓展南疆的一個中轉地,也是當今數千萬廣府人及海外華僑的發祥地和祖居地,在嶺南人文發展史上有着重要影響。當年,珠璣巷的住戶又再南遷到珠三角地區乃至港澳及海外,從珠璣巷遷播出去的姓氏至今已達一百八十三個,其後裔繁衍約八千多萬人,形成了以粵語為語言體系的廣府民系,同時也開創了燦爛的嶺南文化,是廣府人的發祥地、廣東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廣東第一巷」之美譽。
在移民歷史中,珠璣巷被譽為廣府人的故鄉,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因為它是移民進入嶺南的首站和中轉站。以地界五嶺南北,位於大庾嶺南麓的珠璣巷為始祖居地,可以認為是廣府人對自身存在的價值加以定位,即是中原人,更重要的是作為「嶺南人」而存在。據民國時期中山黃慈博先生遺稿《珠璣巷民族南遷記》稱:由珠璣巷南遷南海、番禺、順德、新會、鶴山、 中山、東莞、恩平、廣寧、清遠、寶安、陽江、增城等地的氏族有73姓,164族。
珠璣巷170多個姓氏數十萬人的南遷,對嶺南的開發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在顛沛流離的路途中,本沒有親族關係的各家各戶之間卻形成了「異姓一家,同舟共濟」的手足之情,並為嶺南地區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使珠江三角洲一帶的農業生產得到迅速發展,成為嶺南最富裕的地區。他們重視文化教育,注重人才培養,使嶺南的文化教育事業在宋代以後迅速趕上了中原地區。他們在各地定居,開枝散葉,與當地土著人逐步融合,形成了以粵語為語言體系的廣府民系。他們在艱苦動盪的遷徙中,為當地帶去了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大力發展當地經濟,為嶺南地區乃至港澳海外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珠璣巷成為了嶺南地區接受與傳承中原文化的起點,促使嶺南文化源源不斷接受中原文化輻射,對嶺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歷史文化
珠璣得名
珠璣巷本叫敬宗巷。據《直隸南雄州志》、明代屈大均《廣東新語》和中山黃慈博《珠璣巷民族南遷記》的記載所述,珠璣巷得名,始於唐張昌。張昌家族七世同居,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朝廷為表彰其孝義,賜珠璣絛環以旌之。為避敬宗廟諡,敬宗巷便改稱「珠璣巷」。珠璣巷得名有近千年歷史,因此人們稱之「珠璣古巷」。
珠璣移民
唐、宋末年,中原(河南一帶)內地戰亂頻仍,不少氏族為避戰禍和自然災害,紛紛經江西南安(大余)越梅嶺南來。在古時,嶺南地區為煙瘴之地和官宦貶謫之所。這些先民在兵荒馬亂中,扶老攜幼,歷盡艱險,來到南雄珠璣巷。他們不熟悉嶺南各種情況,不敢貿然再南下,只好在此安頓下來,重新創業。居住數年或數十年,他們逐漸適應了嶺南地區氣候和生活習慣之後,才逐步南遷珠江三角洲。故那裡的許多名人望族,都把珠璣巷稱為「七百年前桑梓鄉」。
珠璣巷人向南遷移的史事從唐朝開始,但重要的遷移事件主要發生在北宋末期至元代初期的二百多年間,大規模的有三次,陸續個別南遷的有一百多次。根據眾多的嶺南姓氏族譜記載,從珠璣古巷南遷到珠江三角洲,然後又遷徙到港澳和海外的共有150多姓。
傳說軼事
風凰橋的由來
民間傳說,古時里仁田心村有位聰明伶俐的少女,姓鍾,名鳳妹。她父母早年病亡,與長兄相依為命,跟着長兄在橋頭古榕下賣茶和小食。有次見一人家娶親路過這裡,看到鼓樂隊吹吹打打,熱鬧非常。她從花轎紅布簾縫隙中,看見俊俏的新人戴上漂亮的鳳冠,象美麗的鳳凰十分羨慕。她心底里想,自己名為鳳,如果能成為鳳凰該多好啊。從此以後,她不顧家人反對,決心終身不嫁,省吃儉用,把節省的錢存起來。在柏歲那年,她請來石匠,在鳳凰橋頭豎一牌坊,囑咐石匠精雕細鑿一隻石鳳凰,置放在牌坊頂端上。牌坊石和鳳凰都雕鑿好了,鍾鳳妹請人擇日落成。這天,黃道吉日來臨,鳳妹為豎牌坊心切,很早起床,盛裝打扮,親到現場主持豎牌坊儀式。碑坊剛豎起來,突然倒塌,鍾鳳妹被壓死在牌坊之下。在牌坊倒塌之時,只見一道閃光,石鳳凰騰空而起,往南方飛去。鄉人認為,鍾鳳妹已變成鳳凰,實現了她多年的夙願,故把這座橋稱為鳳凰橋。距橋邊較近那個村莊,人們稱為「鳳凰橋村」。
胡妃避難傳說
相傳南宋度宗咸淳年間,因奸臣賈似道陷害胡妃,胡妃逃出宮殿,流落江湖,行至臨安(杭州)錢塘江畔,恰遇從南雄珠璣巷到臨安經商的黃貯萬。「萬見女貌美,稍以意挑之,女即下船,與萬言娓娓不已,願托以終身之事,因載而歸。」事隔多年,家僕劉壯對黃貯萬不滿,跑到官府告發,官府啟奏朝廷,詔令血洗珠璣巷,緝胡妃問罪。眾人為避胡妃之禍,大批南遷珠江三角洲各地。胡妃見狀,為不牽連四鄉居民,即投井自盡,以免朝廷追究。後人為懷念胡妃,故在珠璣巷古井上置放石塔,以為紀念。
姓氏分布
南雄珠璣巷人南遷後裔聯誼會籌委會,曾派員到珠江三角洲各市、縣調查,收集到諸姓族譜、家譜有143姓氏,主要分布在清遠、三水、佛岡、新興、高要、高明、佛山、南海、番禺、順德、廣州、花都、從化、中山、珠海、新會、江門、台山、開平、鶴山、恩平、東莞、增城、龍門、寶安、深圳、博羅、惠陽等28個市、縣,668 個鄉(鎮)、村。居上述地區,包括該地在港、澳、台的同胞和在海外的僑胞,人口達數千萬人。
據中山黃慈博先生遺稿《珠璣巷民族南遷記》所載,有家譜族譜可查,先後在南雄珠璣巷南遷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有76姓、166族。又據《南雄珠璣巷人南遷氏族譜·志選集》(南雄縣政協文史資研究委員會,南雄珠璣巷人南遷後裔聯誼會籌委會合編)所載,還有27姓,31族,合計為103姓,197族。分布情況如下:
南海23姓38族
陳氏:河清、九江、鶴園;黃氏:平地,夏氏:麥村、沖霞北鄉海口;冼氏:大朗、羅格,大桐、簡村;歐氏:金甌松塘;鍾氏:大瀝龍腹;杜氏:西樵大果;麥氏:西隆堡大效鄉;傅氏:西樵大桐堡;康氏:銀塘;李氏:綠潭、石江;張氏:大渦;邵氏:邵邊,孔氏:羅格;梁氏:瀾石、海舟、【(石+肯)讀geng,第三聲詞典(第5版)上有但是打不出來】,姚氏:【(蟲+雷)拼音:léi。一種海生動物,可食,也可人工飼養。岡;朱氏:九江;關氏:九江;龐氏:弼塘;簡氏:鹽步、湖涌、黎涌、雲路、白沙、橫江;陸氏:上淇、恆順;黎氏:黎邊;程氏:大同。
番禺9姓15族
李氏:沙灣、鷺岡;簡氏:韋涌、車陂、屏山、都那,小洲;黎氏:禮園;屈氏:沙亭;洗氏:鹿步;韓氏:市橋;謝氏:市橋、大田村;麥氏:番禺;曾氏:小龍寧仁鄉。
順德17姓19族
歐氏:陳村;陳氏:馬齊、大良;李氏:逢簡;馮氏:古樓;潘氏:古樓;陸氏:石涌、龍江;黎氏:桃源;蘇氏:碧江;盧氏:大良;羅氏:大良;何氏:馬寧;梅氏:龍山;溫氏:龍山;黃氏:龍江;簡氏:龍江;張氏:龍江;鄧氏:甘竹。
新會20姓32族
李氏:河塘、七堡、務前、瀧水、連塘、竹坑、沖澄、鹿洞;區氏:瑤溪;陳氏:凌村、石頭、恩州;馮氏:大口;容氏:河塘;譚氏:天河;朱氏:水尾;陸氏:岡州、中樂;簡氏:鸞台;麥氏:新會;呂氏:丹灶、江門范羅岡;黎氏:城南新魁滘;馬氏:河塘張士園;宋氏:苹岡;容氏:潮居里容村;唐氏:白石;梁氏:小岡;還有吳氏、劉氏、周氏、葉氏。
中山36姓54族
張氏:南屏;劉氏:潭井、鴉岡、隆都、小欖;林氏:平嵐、大車;陳氏:大都、麻子、岡背、莆山、水塘頭、婆石村、窈窕;嚴氏:濠涌;簡氏:南塘;梁氏:坎下、張溪、小欖、四都梁村;韓氏:古壩;阮氏:赤坎、眾角;魏氏:海州;伍氏:南村;繆氏:永原;楊氏:北山、良都;吳氏:山場、小欖;何氏:小欖;李氏:麻洲、小欖;藍氏:麻洲;余氏:隆都;侯氏:龍頭環;唐氏:唐家灣;高氏:過塘;任氏:過塘;麥氏:小欖;郭氏:鴉岡、良都;鮑氏:山場;孫氏:小欖;甘氏:小欖;羅氏:小欖;石氏:小欖;蕭氏:大涌南文;曾氏:涌邊;蔡氏:永厚;鍾氏:淇澳;朱氏:小欖;鄧、杜氏:小欖;李氏:嵐田;林氏:安堂、石井;黃氏:青崗;;余氏:疊石。
東莞24姓27族
謝氏:茶山南社;張氏:柵口;袁氏:茶園;何氏:赤岡、大汾;黎氏:茶窖;劉氏:長表;丁氏:文順;肖氏:古梅;麥氏:靖康;李氏:茶山、白馬;封氏:東莞;祁氏:梨川;陳氏:燕川;房氏:篁村;翟氏:南街;鄧氏:石排福隆圍;利氏:橋瀝;羅氏:中堂、英村;譚氏:大寧;衛氏:茶園;鍾氏:茶山;蔡氏:沙頭;梁氏:小亨、板石;黃氏:大厚(大凹)。
高要28姓63族
仇氏:王臣;方氏:文明堡;帥氏:硯東;利氏:良江甲編墨坊;塗氏:耕沙;王氏:朱紫印;岑氏:白諸龍潭村;金氏:銀江都金屋;俞氏:外逕;呂氏:雲料;夏氏:宋隆;文氏:下窩;李氏:富佛、銀江、陳村、貝水新村、南岸、蔗村、院主、塘岡、羅秀,牌樓村、硯洲東股、橫村、硯東、腰岡、圍邊、欖塘、塘基頭、橫石、長旗、牛圍;石氏:橫槎、錢寧;甘氏:溫貫;江氏:藍村;胡氏:祿村;林氏:杜村;周氏:藍塘、東岡;伍氏:欖岡、上圍、高第、平布;朱氏:湖坑、羅客;何氏:桃溪、茅岡、渡頭、西岸、勒竹園、何田、仙洞、慶雲社、孝友;吳氏:竹洲、沙浦、茶岡;余氏:東坑口;杜氏:隔布;邵氏:羅水,永寧;唐氏:溫貫、岡邊;徐氏;大基頭。馮氏:蓮塘。
台山10姓11族
陳氏;沖泮春場;李氏:滘口上沖水樓、橫塘;肖氏:肖村;甄氏:海宴;容氏:寨門;樊氏:白石村;馮氏:南頭;袁氏:獨岡;趙氏:海宴;徐氏:大擔。
開平16姓20族
張氏:張橋、沙壩;梁氏:北潭、長沙;陳氏:碧潭、魁岡;蘇氏:棠紅;勞氏:長沙塘;司徒氏:滘堤;謝氏:潭邊園;黃氏:北炎水背;楊氏:獨岡、塘浪;羅氏:良溪;吳氏:樓岡;胡氏:長沙洲;簡氏:錢岡;邱氏:勒竹村;李氏:沖澄;鄺氏:泮村。
茂名文林陳氏
- 高州陳氏:鎮江低山村、石鼓密山村、石鼓塘表村、石鼓低坡村、石鼓大坣村、石鼓屋昌村、石鼓林保嶺村、石鼓門前坡村。
- 茂南陳氏:金塘鎮文林村、金塘光松林村、金塘大路尾村、金塘背底坡村、金塘板坡村、金塘克泥塘村、金塘崩塘村、金塘洪山姚屋村、金塘洪山村、金塘鎮陳屋村、金塘勒角塘村、金塘雙獅嶺村、金塘山溪湴村(山溪𡌶村)、金塘鎮垌尾村、金塘石氹村、金塘大山竄(龍窿)村、公館鎮油甘窩村、公館佛子嶺村、公館十萬七村、公館大山嶺新村、公館河之口張屋村、公館黑泥塘村、公館新龍村、公館大塘坡村、公館石車村、公館橫山村、公館垌心村、公館垌心墎村、公館鎮油甘窩書房嶺村、山閣鎮竹山村、山閣鎮雞山村(現名佳山村)、新坡鎮狐狸埇村(現名橋東村)、鰲頭鎮車仔村、鰲頭鎮西溝村。
- 化州陳氏:化州飛馬街。
- 電白陳氏:電白馬踏鳳門黨村。
- 茂名西埇陳氏:羊角鎮西埇村。
湛江
- 吳川陳氏:吳川梅菉街、吳川梅菉頭、吳川梅菉鎮下菜園村。
- 遂溪陳氏:遂溪遂城鎮後坑村、遂溪嶺北鎮。
廣西
陳氏:廣西博白沙河鎮莪子林村、廣西博白沙河鎮陳屋村、廣西博白沙河鎮大肚田村、廣西博白沙河鎮坡禾地村、廣西防城港市牛長藤村。
其他姓族
此外,還有恩平聖堂的梁族、司徒族,廣寧江谷的洗族,清遠潖江的朱族,寶安的何、黃、陳族,陽江的司徒族,增城的劉族,香港新界樂掛角山的鄧族,羅定生江的李氏。 以上各族譜牒都稱其祖來自南雄珠璣巷,敘述有簡有繁,時間有先有後,早的在北宋開寶,而多在北宋末和南宋末。從北宋的熙寧、崇寧、靖康到南宋的建炎,紹興、淳熙、開禧、紹定、端平、嘉熙、咸淳、祥興等各年代,直至元初都有人從珠璣巷南遷。
保護措施
1982年,珠璣巷被列為南雄縣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南雄市珠璣古巷·梅關古道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珠璣巷位於廣東省韶關市南雄縣城北部偏東
開放時間
全天:周一至周日,門票需現場諮詢或網上訂票。
交通
乘坐火車至南雄火車站或南雄汽車站有專線大巴接駁乘至珠璣古巷,車程約15-20分鐘。
視頻
珠璣巷 在廣東南雄 有一條1500米長的古巷——珠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