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班秀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醫大師班秀文原圖鏈接原圖地址

班秀文 (1920年1月 - 2014年4月14日) 男,出生於廣西隆安縣雁江鄉長安村那料屯一個農民家庭,壯族廣西中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1940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祖父是當地頗有名望的骨傷科醫生,曾用中藥治癒不少跌打損傷、蟲蛇咬傷的村民,深受當地群眾的愛戴。班秀文6歲就常跟祖父上山採藥,在祖父的薰陶下,他幼小的心靈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7歲那年,家庭突遭厄難——祖父和父親患了急性熱病,在1個月內相繼去世。從此家道貧寒,生活維艱,舉家遷往廣西平果縣,他也淪為放牛娃,靠母親賣水維持生計。[1]


個人簡介

1920年,出生於廣西省隆安縣;

1937~1940年,廣西省立南寧醫藥研究所本科畢業;

1940年,廣西凌雲縣醫務所任所長、醫師;

1951年,廣西百色防疫隊四分隊任副隊長;

1955年,廣西百色地區人民醫院任醫師;

1957年,廣西省立南寧中醫學校(廣西中醫學院前身)任教師;

1958年、1965年,先後參加南京中醫學院教學研究班、北京中醫學院內經研究班學習;

1964年,廣西中醫學院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教務處副處長等;

1979年,當選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

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

1990年,確定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首屆國醫大師、我國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全國優秀教師」、廣西中醫藥大學教授班秀文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4年4月14日21時45分在南寧去世,享年95歲。

7個銅板上大學


  苦難的童年鑄就了班秀文堅強的個性,他銘記祖父「勤學刻苦,學醫濟世」的遺訓,一邊放牛,一邊自學。在親戚朋友的接濟和幫助下,他12歲才進入學校讀書,結束了牧童生涯。1937年秋,他以全縣第一名的優秀成績考上廣西省立南寧醫藥研究所(本科)。可是,從家鄉到南寧數百里的路途、上學後的生活來源等等,是那樣遙不可及……

  讓班秀文想不到的是,慈祥的母親靠賣水賺的7個銅板實現了他的願望。班秀文就是靠着母親那7個銅板,走爛了5雙草鞋,從家鄉走到了南寧,步入了杏林。

  南寧醫藥研究所是一所公費學校,大學3年寒窗,他勤奮學習,寒暑不輟。他把許多中醫經典著作通讀精讀,口誦心記、由淺及深,從博返約、日積月累。他還隨時隨地虛心向老師、同學請教,深得學校教師劉惠寧、劉六橋的喜愛。老師常帶他到自己的診所見習,傳授醫案,使他奠定了堅實的中醫理論和臨床基礎。

仁心仁術濟世民

  1940年秋,班秀文畢業分配到凌雲縣平私醫務所當所長兼醫師。當時邊遠山區缺醫少藥,很多疾病無法治療。他經常四處奔走給群眾看病。病人付不起錢,他少收或免受藥費。為減輕病人負擔,他堅持採用針灸和草藥給群眾防病治病,內服外用兼施收到較好的療效。如治乳腺炎常用芭蕉根搗爛外敷,1~2小時即可見效;治食滯泄瀉,用番桃葉嫩苗,其效神速。

  班秀文有感於當地壯族婦女忍辱負重、勞作辛苦、飽受婦科疾病的折磨,遂開始注重婦科疾病的研究和診治,歷盡時日、救人無數。由於當局不重視中醫和山區的醫療衛生工作,他的醫術和抱負無法施展,憤然辭職返鄉。其後在平果縣中學醫務室、縣衛生院供職,1946年辭去公職在縣城懸壺開業。他很快就成為當地有名望的醫生,25歲時被選為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1955年,他調到百色地區人民醫院當醫師,負責籌辦中醫科工作,為創建中醫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汗水。因工作出色,1957年他奉命調到廣西中醫學院的前身——廣西省南寧中醫學校從事中醫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

辛勤耕耘鑄大醫

  60多年來,班秀文在教學和醫療一線辛勤耕耘,愛崗敬業。他熱心中醫教學,先後講授過《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基礎理論》、《內經》等10多門課程。每講授1門課程,他都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理論和臨床案例相結合,深得學生的好評。

  他培養的陳慧儂等一批學生已成為全國、廣西名老中醫,18名中醫碩士研究生和3名高級職稱的學術繼承人,均已成為中醫學術界的骨幹力量。李莉是第一批拜師的學術繼承人之一,現在已是全國首屆百名傑出女中醫師、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廣西名中醫。

  他積數十年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擅長治療婦、內、兒科疑難雜病,對中醫經典著作和歷代名家學術思想頗有研究,對中醫婦科造詣尤深。著有《班秀文婦科醫論醫案選》、《婦科奇難病論治》、《班秀文臨床經驗輯要》等學術專著;主編《中醫藥基礎理論》、《婦科講義》、《中醫婦科發展史》等教材;在國內外發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六經辨證在婦科的應用》受到國內外中醫學者的重視,被日本東洋出版社摘要出版。這些論著內容廣泛,博中有專,集中反映了班氏婦科學術理論和經驗,得到國內行家的讚譽。

發掘壯醫開先河

  班秀文還積極投入壯族醫藥的發掘整理工作。他在壯族地區行醫期間,就將民間壯醫藥經驗進行了廣泛的收集和整理,並應用到臨床實踐,取得了良好的療效。1984年6月,他兼任廣西中醫學院壯醫研究室主任,直接指導壯醫門診部的籌建和診療工作;1985年9月,招收第一批攻讀壯族醫藥史的碩士研究生,為創新壯醫藥研究成果和引入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奠定了基礎。經過一代又一代壯醫藥工作者長期的不懈努力,目前壯醫藥在理論研究、診療方法、壯藥開發以及應用推廣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著名壯醫專家黃漢儒、黃瑾明教授回憶,班秀文當年常說,「這是一種民族寶藏,我不想在當地老醫師過世後,後人就不知道壯民族的這些輝煌醫學史了」。班秀文在百色地區工作期間,幾乎走遍了壯鄉村寨,收集整理到1000多條民間驗方,是現代壯醫藥理論的奠基者。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鬥,《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中醫藥壯醫藥條例》、《廣西壯藥質量標準》已經頒布實施,壯醫藥迎來了歷史發展機遇,並將取得又好又快的發展。如今,壯醫目診、甲診、腹診、指診、經筋療法、藥線點灸、角吸、火攻等獨特神奇的療法,已被列入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國內數百家醫療機構推廣應用,並傳播到東南亞、歐美國家和台港澳地區。

  對此,廣西中醫學院壯醫藥學院院長林辰也深有同感。他是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黃瑾明教授的學術繼承人之一,而黃瑾明教授就是班秀文教授的最早的弟子。班老的兒子、孫女也不甘示弱,加入了傳承班秀文學術思想研究工作行列。

  在廣西中醫學院附屬瑞康醫院國醫堂,我們採訪了李莉教授。

  李莉師從班秀文後,經過10餘年臨床實踐,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編著《班秀文》、《班秀文臨床經驗輯要》等專著,較好地傳承了指導老師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當她和我們談說起班秀文教授一些往事,眼裡滿是崇敬。

虛心好學勤為首

  班秀文常言:「醫者,病家性命所系。為醫者既要有割股之心,又須醫道精良,方能拯難救厄。」從醫幾十年來,他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刻苦,對學生誨而不倦。晝則應診、授課,夜則讀書、撰文,嗜書成癖,別無所好,白髮之年,未嘗釋倦。

  班秀文治學中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勤」字,即勤讀、勤思、勤問、勤寫。

  勤讀:即熟讀經典,博覽群書,博中有專。班秀文在長期的醫藥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要在醫學領域中有所作為,必須在中醫經典原著上狠下工夫。中醫學術理論源遠流長,要溯本求源,就必須以經典原著為基礎,根基牢固,日後才能根深葉茂。而經典著作中,尤要學好《內經》、《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前者解決中醫基本理論問題,後兩者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規範。在此基礎上,再閱讀歷代諸家名著,從源及流,博採眾長。

  在讀書方法上,他認為首先是粗讀和精讀並重,只有通篇粗讀,才能初步了解《內經》的全貌,找出其重要篇章和關鍵詞句,為精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刻苦精讀,深入研究某一句、某一章節的內容,找出其精髓所在,如此粗讀和精讀並重,才能學以致用。其次是學與用緊密結合,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精神實質。例如學《素問·六節藏象輪》之「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對腎「主蟄,封藏之本」一時很難理解它的深意,後來他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在治療方婦女崩漏陰道流血停止後,後期鞏固治療往往從補腎入手,可收到良好的療效;對屢孕屢墮之婦,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孕前注意補益氣血,孕後未病先防,用調補肝腎之法治療多能使孕婦足月順產,從而體會到腎「主蟄,封藏之本」的重要性。

  此外,對經典原著要反覆閱讀,溫故知新,猶如農夫耕耘,每多讀一遍就有多一遍的收穫,不可淺嘗輒止。

  勤思:古人言:「學而不思則罔」,熟讀還須精思,思而得悟,舉一反三。班秀文認為,對經典名著中的精闢論述,常精研細讀,反覆玩味,去粗存精,突破前人理論和治療上的局限,進行創造性發揮,臨症才能得心應手。

  如對《傷寒論》的學習,他認為貴在「靈活」二字,既要正確評價《傷寒論》,也要學以致用,把《傷寒論》的辨證論治和各科臨床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他贊同《傷寒來蘇集》「六經為百病立法,不專系傷寒」的提法,認為《傷寒論》固然是一部以六經辨證為核心論述外感傷寒,也能適用於各科雜病。

  他在臨床曾碰到這樣1個病例:1位15歲的女子,平素帶下量多,色白,質稀,經將行時少、小腹脹痛劇烈,按之更甚,疼痛劇烈時汗出肢冷,唇面發青,經行錯後,經血色澤暗紅,夾紫塊,舌苔白,脈沉緊。此屬寒凝經脈之病,他附子湯加肉桂、吳茱萸、當歸治之。取附子之辛熱,同行十二經脈,以溫經散寒;肉桂之甘溫與附子同用,能走能守,既能補火歸原以溫養沖任,又能散寒逐瘀止痛,是陽虛陰盛必不可少之品;吳茱萸、當歸入肝,以散塑陰之寒邪而溫養肝血,從而可達溫肝暖宮、散寒止痛之功。選方配伍得法,肝、脾、腎並治,藥到病除。

  如《傷寒論》中灸甘草湯本為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的主方,班秀文用其方加減治療1例多年經漏不止的患者,用藥3劑後陰道流血立止。又如1例西醫診斷為「宮頸狹窄症」所致的經痛,他從《醫學心悟》中保產無憂散之撐法中得到啟發,別出心裁地進行中西匯通嘗試,用保產無憂散加減治之,使久治不愈的頑疾霍然而愈。

  勤問:即不恥下問。班老認為作為醫者,要有虛懷若谷、謙遜向賢的美德。班秀文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師」之古訓,除在學習上辛勤砥礪、孜孜以求外,認為道之所存,師之所在。他除虛心向前賢及通道質疑求教外,還注意時時處處向群眾學習,收集民間單方、驗方,總結群眾防病治病經驗,集眾之長,融會貫通,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治療風格。

  勤寫:即善記筆記,勤寫心得,不斷積累經驗。班秀文不僅諳熟古典醫籍和各家學說之精華,而且對近代醫書及報刊的有關論著與經驗亦博收廣集,一有所得,便記心得筆記,以備後學。有的還留存,以備查閱分析,揣摩總結。學術有年,臨證日久,則注意總結治療的經驗教訓,掌握規律,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

崇尚創新重實踐

  班秀文不僅內、婦、兒、針灸均有所擅長,對婦科造詣尤深。他繼承了《內經》中婦人「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的觀點,在此基礎上發展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術觀點。他認為婦女病的治療,既要着眼於陰血的濡養,又要考慮陽氣的溫煦,務必做到「治血不忘氣,調氣須及血」,立法遣方,以甘平或甘溫之劑為宜。因甘能生血養營,溫則生髮通行,從而使氣血調和,陰陽平衡。他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6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論六經辨證在婦科的運用》、《論治肝的特點與婦科病的治療》、《試論心與婦科的關係》等在全國學術會議上宣讀,許多論文因有突出的見解而為其他刊物引用;論著《班秀文婦科醫論醫案選》、《婦科奇難病論治》、《班秀文臨床經驗輯要》是其數十年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心血結晶。前者為建國40年中醫藥科技成就之一,為中醫婦科的發展創新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班秀文從臨症中深深體會到:中醫之學,貴在實踐。除熟讀經典外,還須躬身實踐,在實踐中驗證理論,方能深刻領會經典原著中精神實質,以精術濟人。曾治療1例與苯長期接觸的女性患者,訴全身睏倦,四肢乏力,下肢有散在大小不一的紫癜,月經先期,量多,色淡質稀,舌質淡嫩,苔薄白,脈虛弱。西醫血液常規檢查白細胞偏低。據其脈證,初按脾不統血論治,先後用歸脾湯、人參養榮湯等加減出入,治療兩月余,效果不彰。後在《內經》「肝主升發」、「肝生血氣」啟示下,以調肝湯和五子衍宗丸加減,治療1月余而收功。

  此外,在臨床實踐中還應把經典著作之精髓與各科臨床實踐緊密結合,靈活運用,才能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創新。1982年,他的學術論文《六經辨證在婦科病的應用》首次在全國婦科學術大會宣讀,被日本東洋學術出版社摘要發表,1位名叫山本妙子的日本婦女慕名前來南寧找他看病。他創造性地把六經辨證應用於婦科領域,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也把《傷寒論》在婦科領域的應用向前推進了一步。

德藝雙馨割股心

  班秀文不僅醫學精湛,醫技神奇,且醫德高尚,體察民疾。

  他認為病者,嬰難也;醫者,療疾也。強調醫者,病家性命所系。為醫者既要有割股之心,又須醫道精良,方能拯難救厄。他常常自問「假如我是病人怎麼辦?」一切從病人出發,處處為病人着想,待病人和藹親切,熱情周到,悉心治療。遇情緒憂鬱者,既疏之與方,又開導其人,多方疏導,使其破涕為笑,由憂轉喜。

  他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外,利用晚上為慕名前來上門求診的病人義務看病。他的斗室即是臥室、書房又兼診室,先來的病人坐在小板凳上,後來的病人則坐在他的床鋪上,有時屋裡屋外都是候診的人群。對來診的病人,不論地位高低,貧賤富貴,他都一視同仁。熱情隨和,寬厚善良,經他治癒的病人難以計數。

  他急人所急,憂人所憂。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閱讀全國各地來信求醫問疾,對證處方,迅即回信。就是出差到外地,許多病人慕名而至。每到一處,他從不擺名醫架子,常不顧旅途勞累,抽空為病人治病。1983年6月,他到北京參加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天中午、晚上,總有不少代表找上門來請他看病。班秀文熱情為代表們看病,一時在京城傳為美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