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史特勞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理查·格奧爾格·施特勞斯(德語:Richard Georg Strauss,1864年6月11日-1949年9月8日),德國晚期浪漫主義作曲家、指揮家。他與以小約翰·施特勞斯為代表的維也納施特勞斯家族沒有關係,但一般簡稱為理查·施特勞斯,以與該家族的眾多成員相區分。
聲音魔術師:理查·格奧爾格·施特勞斯
他是現代管弦樂編曲大師和新式音色大師。 憑藉歌劇如《莎樂美》(Salome) 和《厄勒克特拉》(Elektra) 以及交響詩如《阿爾卑斯交響曲》(Alpensinfonie) 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作曲家理查德·斯特勞斯 (Richard Strauss,1864-1949) 享譽世界。[1]
他的父親是當時有名的圓號演奏家弗朗茨·施特勞斯(Franz Strauss),從小就受到父親的音樂教導,八歲的時候開始學小提琴。他的父親的教導非常注重「浪漫主義」,但理查德·施特勞斯本身的音樂最後成為了20世紀現代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理查·施特勞斯的早期作品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的特點,在其創作生涯的極盛期被認識為晚期浪漫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晚期的作品流露出一定的現代派傾向,如調性的瓦解等等。理查德·施特勞斯的音樂創作和指揮偏好都表現出他對於德意志古典音樂傳統的熱愛和深刻理解,他深受莫扎特和瓦格納的影響(後者幾乎影響了理查德·施特勞斯那個時代所有的作曲)。理查德·施特勞斯具有極其卓越的對位寫作才能,幾乎所有作品的織體都非常複雜。
理查·施特勞斯在二戰中曾擔任納粹德國的國家音樂局總監(事前未與他本人協商),戰後受到審查,直到1948年才由政府正式弄清。事實上,他由於創作涉及同性戀話題的《埃萊克特拉》,與猶太作家茨威格合作《沉默的女人》,以及兒媳是猶太人等原因一直受到納粹政府的監視。
歌劇
19世紀末,史特勞斯開始注意到歌劇。佢嘅頭兩部作品,《Guntram》(1894年)同《Feuersnot》(1901年),畀批評界視爲失敗。
1905年,發表《莎樂美》(出自奧斯卡·王爾德嘅劇本),輿論嘅反應亦如《唐璜》噉非議不斷。當呢部作品呈演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時,只演咗第一晚,淨低嘅都取消曬。
史特勞斯之後嘅歌劇作品係《伊歷他》(Elektra),呢個係佢同詩人胡戈·馮·賀夫曼斯泰合作嘅第一部作品。兩個人喺之後無數作品合作多次,從此在歌劇站穩了一席之地。
1910年,作品《玫瑰騎士》得到空前的大成功。
《玫瑰騎士》代表着理查·史特勞斯聲名之巔
《玫瑰騎士》代表着理查·施特勞斯的聲名之巔,甚至可能是他一生的巔峰。他對這部戲感情很深,有深刻的認同感。他在遺囑中說,自己的葬禮上要上演作品最後那無與倫比的三重唱——這是他給女高音這一音色所寫的諸多情書中最偉大的篇章。
1949年,史特勞斯的葬禮舉行,彼時的慕尼黑仍是一片戰後的殘垣斷壁。36歲的格奧爾格·索爾第(Georg Solti)指揮。當交織高揚的聲線升起在樂隊之上時,三位歌手Marianne Schech、Maud Cunitz 和 Gerda Sommerschuh 動情之至,崩潰無言——關於告別和新生活希望的歌詞,此時此刻苦澀沉重得讓人無法承受。
這部關於愛情和錯失的喜劇,圓舞搖曳,曲調醉人,芬芳無盡,卻和作曲家本人一樣,屬於一個消失了的世界。][2]
視頻
阿爾卑斯交響曲 施特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