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瑙瑪·希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瑙瑪·希拉( 演員)
出生 1900年8月10日出生於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
國籍 加拿大
活躍時期 1925年
知名於 她演技好,聲望高,六次被提名奧斯卡獎,一次獲獎。
知名作品 《紅樓春怨》
《羅密歐與朱麗葉》
《絕代艷后》
《棄婦怨》
《亂世佳人》
《忠勇之家》

瑙瑪·希拉[1],(Norma Shearer,1900年8月10日-1983年6月12日),出生於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演員,美國早期影壇上最紅的一位女星,曾有"好萊塢第一夫人"美名。她演技好,聲望高,六次被提名奧斯卡獎,一次獲獎。1923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製片人歐文·撒爾伯格發掘,簽下長期的演出合同。1925年起擔當主角,她先後以《他們的私慾》、《棄婦怨》、《自由魂》、《紅樓春怨》、《羅密歐與朱麗葉》、《絕代艷后》六獲奧斯卡影后提名,並以在《棄婦怨》中的出色表現於第三屆奧斯卡中最終問鼎。因推辭了《亂世佳人》《忠勇之家》兩片中的角色而犯下事業上的致命錯誤,並且因主演了兩部失敗的影片《我們跳舞》和《她卡片線上的情人》而使事業跌至低谷。1936年前夫去世後,瑙瑪·希拉於1942年嫁給了滑雪教練,從此退出影壇。她的主要作品有《離婚者》和《他們的欲望》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瑙瑪·希拉 外文名稱 Norma Shearer


國籍 美國 星座 獅子座
血型 O型 出生地 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
出生日期 1900年8月10日 逝世日期 1983年6月12日


職業 演員 代表作品 《離婚者》
主要成就 第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第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早年經歷

瑙瑪·希拉,1900年8月10日出生於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其父是位富商。由於家境好,她自幼就有專人教鋼琴與舞蹈。後來經常到音樂廳和電影院裡演奏鋼琴。

14歲時,參加選美比賽獲勝。不料好景不常,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她父親做生意失敗。小瑙瑪和她的姊妹被母親帶到紐約,原來想叫她倆從事演藝,為全家賺些錢。瑙瑪姊妹倆曾去齊格菲歌舞團應試,卻被拒之門外。瑙瑪只得當廣告模特兒。後來找到了個臨時演員的工作。

演藝經歷

1920年,她在《偷竊者》中的表演引起了製片人歐文·撒爾伯格的注意。 1922年,撒爾伯格讓她在影片《一個討過錢的男人》里擔任主角,周薪150美元。瑙瑪抓住這個機緣,大量拍片。從1923年到1925年一共主演了二十五部影片。

1923年,在撒爾伯格的努力下,希拉與米高梅公司簽定了長期協議,並與1927年下嫁歐文。

1936年,撒爾伯格去世後,希拉在電影表演、執導和選片方面的運氣一落千丈。影星莉蓮·赫爾曼曾評價希拉有一張"思索着的面孔"。其兄道格拉斯·希拉是資深錄音師,亦是數項重要電影聲效創新的先行者。

瑙瑪真正登上明星寶座,還是在1927年,那一年她同撒爾伯格結成伉儷。從此以後她有權自己選擇角色和導演。看姿色,瑙瑪還不能算好萊塢最漂亮的女星;論演技,她也不是冠居群芳的。但是,瑙瑪風度優雅,氣質不凡,特別是她有雄心有幹勁,對電影的本性和拍攝的技巧相當諳熟。所以,許多年內,她在好萊塢一直保持着女皇的地位,而且角色從沒囿於一種類型,喜劇與正劇的各種角色都能一一兼顧,甚至還演過莎士比亞戲劇改編的影片,如《羅密歐與朱麗葉》(1936年),她飾朱麗葉。該片和《他們的欲望》(1929年)、《自由魂》(1931年)、《溫波爾街上的巴雷特》(1934年)、《瑪麗·安托昂妮特》(1938年)都是這位電影女皇的奧斯卡獎提名作。瑙瑪的得獎作為《離婚者》(The Divorcee,1930年)。在這部影片裡,她扮演了一個要求解放的婦女:那婦女的丈夫是個新聞記者,當她發現他欺騙她而在外面拈花惹草時,便毫不猶豫地跟他分了手,可後來又把他找了回來。瑙瑪的表演融浪漫、喜劇與高雅於一體,故得到了應有的褒獎。

1936年,撒爾伯格去世。瑙瑪缺少了一位良師益友,藝術上開始走下坡路。她常常選擇角色不當,後來連《亂世佳人》《忠勇之家》這兩片的主角都拒演。對前一部,她表示自己不願演一個"壞女人"。後來,瑙瑪承認:這是她一生中兩個最大的錯誤。

1942年,在拍完最後一部影片《她的紙牌情人》之後便退出影壇。

個人生活

她和一位年紀比她小二十歲的滑雪教練員結婚。婚後,瑞瑪一直隱居在好萊塢西區的一幢別墅里。

1983年6月12日,瑙瑪·希拉在洛杉磯醫院裡病逝,終年83歲。

主要作品

年代 影片 年代 影片 年代 影片
2007年 《Girl 27》 2003年 《複雜的女性》 1994年 《娛樂世界III》
1993年 《維希之目》 1988年 《天堂電影院》 1963年 《真實好萊塢》
1942年 《我們正舞着》 1940年 《逃生》 1939年 《女人們》
1938年 《絕代艷后》 1936年 《羅密歐與朱麗葉》 1934年 《紅樓春怨》
1933年 《前往好萊塢》 1932年 《Smilin' Through》 1931年 《自由魂》
1931年 《私人生活》 1930年 《棄婦怨》 1929年 《私慾》
1929年 《1929好萊塢滑稽劇》 1929年 《The Last of Mrs. Cheyney 1928年 《淑女冒險記》
1927年 《學生王子》 1925年 《夜間貴婦人》 1925年 《漂亮女士》
1925年 《謊言之塔》 1924年 《挨了耳光的男人》 1924年 《Married Flirts》
1924年 《狼人》 1923年 《貞婦倫巴第》 1920 年《賴婚》

人物評價

她的美充溢着一種成熟的純真,一種柔媚的堅強,這張面孔永不過時,即便是放在今天,她也能演繹各種角色,這張臉沒有那種顯著的時代感,與瑪麗·碧克馥的古典恬美不同,這是張可以在任何時代刻畫影像的臉。她有極完美的身體曲線,哪怕是天才的畫家也該難以描繪出如此動人的線條,

她的成功得益於她有一個鼎力相助的丈夫,這個米高梅公司的製片人歐文·撒爾伯格給她帶來了許多挑選角色的便利,給她鋪平了前進的障礙,但是她的演技是無可挑剔的,她對角色的把握那麼恰到好處。她以六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一次獲獎而讓影史上不得不書寫她的一頁。

紅樓春怨簡介

《紅樓春怨》是由Sidney Franklin執導,瑙瑪·希拉等主演的一部影片。

羅密歐與朱麗葉[2]內容簡介

凱普萊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兩大家族,這兩大家族有深刻的世仇,經常械鬥。蒙太古家有個兒子叫羅密歐,17歲,品學端莊,是個大家都很喜歡的小伙子。可他喜歡上了一個不喜歡他的女孩羅薩蘭,當聽說羅薩蘭會去凱普萊特家的宴會後,他決定潛入宴會場。所以羅密歐為了羅薩蘭,而他的朋友為了讓羅密歐找一個新的女孩而放棄羅薩蘭,他和自己的朋友為了各自的目的戴上面具,混進了宴會場。

於是,在這次宴會上,他被凱普萊特家的獨生女兒朱麗葉深深吸引住了。這天晚上,朱麗葉是宴會的主角,13歲的她美若天仙。羅密歐上前向朱麗葉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情,朱麗葉也對羅密歐有好感。可是,當時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身份。真相大白之後,羅密歐仍然不能擺脫自己對朱麗葉的愛慕。他翻牆進了凱普萊特的果園,正好聽見了朱麗葉在窗口情不自禁呼喚羅密歐的聲音。顯然,雙方是一見鍾情。

第二天,羅密歐去見附近修道院的神父,請代為幫忙。神父答應了羅密歐的請求,覺得這是化解兩家的矛盾的一個途徑。羅密歐通過朱麗葉的奶娘把朱麗葉約到了修道院,在神父的主持下結成了夫妻。這天中午,羅密歐在街上遇到了朱麗葉的堂兄提伯爾特。提伯爾特要和羅密歐決鬥,羅密歐不願決鬥,但他的朋友(和平主義者)覺得羅密歐沒面子,於是他的朋友和提伯爾特決鬥,結果被提伯爾特藉機殺死。羅密歐大怒,拔劍為朋友報仇,因此提伯爾特被羅密歐殺死了。

經過多方協商,城市的統治者決定驅逐羅密歐,下令如果他敢回來就處死他。朱麗葉很傷心,她非常愛羅密歐。羅密歐不願離開,經過神父的勸說他才同意暫時離開。這天晚上,他偷偷爬進了朱麗葉的臥室,度過了新婚之夜。第二天天一亮,羅密歐就不得不開始了他的流放生活。羅密歐剛一離開,出身高貴的帕里斯伯爵再次前來求婚。凱普萊特非常滿意,命令朱麗葉下星期四就結婚。

朱麗葉去找神父想辦法,神父給了她一種藥,服下去後就像死了一樣,但四十二小時後就會甦醒過來。神父答應她派人叫羅密歐,會很快挖開墓穴,讓她和羅密歐遠走高飛。朱麗葉依計行事,在婚禮的頭天晚上服了藥,第二天婚禮自然就變成了葬禮。神父馬上派人去通知羅密歐。可是,羅密歐在神父的送信人到來之前已經知道了錯誤的消息。他在半夜來到朱麗葉的墓穴旁,殺死了阻攔他的帕里斯伯爵,掘開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麗葉之後,就掏出隨身帶來的毒藥一飲而盡,倒在朱麗葉身旁死去。等神父趕來時,羅密歐和帕里斯已經死了。這時,朱麗葉也醒過來了。人越來越多,神父還沒來得及顧及朱麗葉,就逃走了。朱麗葉見到死去的羅密歐,也不想獨活人間,她沒有找到毒藥,就拔出羅密歐的劍刺向自己,倒在羅密歐身上死去。兩家的父母都來了,神父向他們講述了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事。失去兒女之後,兩家的父母才清醒過來,可是已經晚了。從此,兩家消除積怨,並在城中為羅密歐和朱麗葉各鑄了一座金像。

《羅密歐與朱麗葉》節選

絕代艷后[3]劇情簡介

1770年的凡爾賽宮,正在舉行一場奢華的婚禮。14歲的奧地利公主瑪麗·安托瓦內特,嫁給了16歲的法國王子路易·奧古斯特。三年前,瑪麗的母親瑪利亞·泰莉莎女王為了與法蘭西帝國停戰,選擇了政治聯姻。而此時11歲的瑪麗還是一位活潑好動、任性而懶惰的刁蠻公主,設法請來的名師也沒有辦法將她變成淑女。即使是從法國請來專職教師,也被瑪麗的小聰明戲弄得團團轉。三年後的這一天,瑪麗迎來自己的婚禮。14歲的瑪麗摘下飾物,脫掉衣服,用赤裸的身體表明自己從這一刻起不再是奧地利的公主,等待她的是從公主變成太子妃,而後成為法蘭西皇后的命運 。

《絕代艷后》節選

《棄婦怨》[4]影評

本片是曾經的「米高梅第一夫人」瑙瑪·希拉第一次入圍即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作品,應屬她職業生涯的巔峰。然而,這個第三屆影后在各類專業及八卦評論中受到的吐槽一點也不必前一屆剛入圍就拿着小金人的瑪麗·璧克馥來的少。可惜,她並沒有璧克馥依靠一系列活潑可愛的形象奠定的群眾基礎亦無璧克馥後來和卓別林等人創建聯美的眼光和膽識。加上時任荷里活的不可說娘娘,本片選角時根本沒在考慮範圍內的她,竟然神奇擊敗原本有望憑此片早二十多年摘金的瓊·克勞馥成為女主角,更令克勞馥和她的影迷含恨多年。當然這種預設並不成立,個人感覺,事實上克勞馥的表演風格也真的比她更適合本片。

額,八了點掛,回到《棄婦怨》本身,本片中的表演應該算得上希拉職業生涯的最佳表現,她的戲此外只看過較出名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和《自由魂》。後兩者她的表演完全不能和本作相比,差距之巨有如換了一個人。尤其是朱麗葉這個角色出戲情況非常嚴重,每一場戲不是話劇腔而是就像在變裝派對上背誦莎士比亞……寫到這裡突然覺得自己是否太過苛責?還是因為太多人指責她的演技而隨波逐流地攻擊,連夸都像在變着味在損……

個人認為,希拉在本片中的表演並非評論所言那麼平庸,很多對手戲表演頗有層次,情緒控制稱得上到位,對角色的詮釋不失準星。正因為首先看到這部片子才對從小看到的各類雜誌網站上對她表現的描述感到疑惑。當然,之後看到了上面提到另外兩部,愚鈍如我也有些明白,何況這兩部戲——尤其是朱麗葉又給她帶來了匪夷所思的提名。

至於這部電影的故事,沒什麼好說地,愛了,婚了,摩擦了,出軌了,離了……對,很多優秀的影片也不外乎如此橋段,可惜本片只讓你看到了這些,而已。大概是因為黑白的影像、時代的痕跡,總有種錯覺,儘管平庸但令人懷念。

也許,更多的不滿源於,女神如嘉寶也可以通俗地說「敗」在她手下。而嘉寶兩部入圍的作品《羅曼史》《安妮·克里斯蒂》中的表演卻的的確確對得起自己的名望,另外入圍者也只在近年看過格洛里亞·斯旺森的《入侵者》的小片段,奪人眼球地誇張卻不過火……

於是,如願抱得剛剛三歲小金人的瑙瑪·希拉有了最佳女主角紀錄的代表作,卻也抱住了身後幾十年也被影迷詬病的魔咒。

《棄婦怨》劇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