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瑞金竹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瑞金竹編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瑞金竹編是江西瑞金漢族傳統手工藝品,瑞金市十佳旅遊商品,其歷史悠久,用料上乘、造型美觀、色彩鮮艷、技術精湛、品種上百。具有防蛀、防霉性能。主要產品有各種竹編動物、小草人、果盒、蘭盤等。適宜家居擺用和藝術欣賞。

基本內容

產地:江西瑞金

申報單位:瑞金市文化館

遺產級別:贛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文名:瑞金竹編

產品簡介

瑞金竹編是江西瑞金漢族傳統手工藝品。由竹子經過一系列複雜工藝和竹編藝人的藝術構想,結合生活經驗編制而成的色彩鮮艷、綠色環保、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具有結構古樸素雅、造型新穎美觀、質地輕巧玲瓏、色澤光亮照人、工藝細膩精湛、秀雅宜人、富有濃郁裝飾趣味等特點,以品種繁多,款式新穎,工藝精良而名揚海外。

歷史文化

瑞金的竹編工藝,在清末民初就聲名遠播。當時,竹編藝人郭清遠秉承父祖輩技藝,其後人開枝散葉廣招學徒。在紅紅火火廣開作坊的過程中,瑞金竹編技藝經歷了質地的細化、品相的改革,由粗製向精製過渡。有了古老而又頗具活力的竹編技藝的傳承,再加上這個因地形適宜、雨量充沛而生長極為茂盛的毛竹的先天性優勢,瑞金竹編以其精、巧、靈、細着稱,逐漸被外界所認同,通過水陸遠銷外地。

發展歷程

瑞金的竹編工藝產品始創於1962年,由瑞金工藝美術廠組織生產,初期以生產竹絲包茶具、竹簾畫、小花傘等日用小工藝品為主。由於產品獨具特色,深受外國人的喜愛,出口量逐年擴大,竹編工藝生產迅速發展,產品遠銷北美、西歐、日本、東南亞等地。在市場的大力刺激之下,瑞金竹編的發展勢如破竹。

1972年,鄧小平同志偕夫人卓琳親自到瑞金視察竹編生產。之後,中央新聞紀錄製片廠也全程拍攝了「山竹綠,杜鵑紅」竹編各生產流程線,更為瑞金竹編在國內外提升了知名度。

1973年。瑞金工藝美術廠開始出口竹編工藝品。

1974年,該廠藝人彭亮仿動物之奇形異態,設計生產款式各異的竹編果盒、果盤、果罐和花瓶。

1978年,有8個品種在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上展出,並獲海內外客商高度讚揚。企鵝果盒被美國商人拍照,刊登在美國一家工藝美術畫報上最為外商歡迎的工藝品,是竹殼貓頭鷹、卡通變形小動物、竹殼動物信插、竹編動物籃、竹叉花合套等。這些獨具特色的竹編工藝品,均用山間竹筍殼、竹兜、竹鞭、竹枝叉、樹皮、棕絲、芒絲、藤等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曾獲江西省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創新獎」以及國家對外貿易部頒產品榮譽證書,產品暢銷歐洲、美洲及東南亞等47個國家和地區。

20世紀80年代初,由楊榮仿等幾位老藝人組成的新產品創作小組共同創作的「十二色小雞籃」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廣泛讚譽,再次顯現了瑞金竹編的不同凡響,35萬美元的巨額訂單也緊跟而來。

20世紀80年代中期,瑞金工藝美術廠引進「竹草掌白新工藝」專利技術後,不僅解決了竹編工藝品的易霉易蛀問題,更使產品更新換代上檔次。產品出口更受青睞,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瑞金竹編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澤覃、壬田、日東、象湖等鄉鎮都開了半成品加工廠,員工多時有六七百人,解決了相當一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當時的各種竹編工藝品達三四百種之多。

產品特點

瑞金竹編工藝品,具有結構古樸素雅、造型新穎美觀、質地輕巧玲瓏、色澤光亮照人、綠色環保、工藝細膩精湛、秀雅宜人、富有濃郁裝飾趣味等特點,以品種繁多,款式新穎,工藝精良而名揚海外。

瑞金竹編工藝品都是由贛南瑞金竹編藝人經過巧妙的藝術構思,結合豐富的生活經驗,設計生產出各種鳥獸蟲魚和生活用品,其細膩的工藝、精湛的技巧,深得人們好評。

產品作者

作者楊榮仿1947年生,1965年進入瑞金市工藝美術廠工作,從事竹編工藝生產、設計、創新等技藝,為出口創匯開發近百種新產品,並獲巨大經濟效益,1993年獲輕工業部授予「為我國工藝美術事業作出貢獻」榮譽獎,1994年評為工藝美術師,2008年其竹編工藝獲「江西省非物質遺產」技藝傳承人。

生產工藝

瑞金傳統竹編工藝由最初的竹,經過破篾、劈條、開片、分層、梳絲,演變為漂白、染色、上光、防霉蛀處理,使產品更逼真。同時運用雕刻、裝點等手段,成為藝術品。

例如一個貓頭罐,底座用竹,竹編為本,將原本廢棄不用的竹殼剪成羽毛來裝飾,爪用竹板丫,惟妙惟肖,這就是瑞金竹編的特色。它將毛竹全身原料綜合運用,使產品渾然天成,返璞歸真。僅是一個貓頭罐,就需要經過3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破篾、編織、雕刻和油泡等。製作中用到的竹編工具更是有10多種,像篾刀、勻刀、梳具、模具、刻刀等更是不能少。

產品榮譽

2008年,瑞金傳統竹編獲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如今,瑞金竹編已被批准為贛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進行的是中國工藝美術企業的調查工作。

竹編現狀

隨着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手工竹編技藝顯得落後了,但它難以為現代技術所替代的特徵在此時也變成了一把 雙刃劍。市場經濟下,現代人生活講究快節奏、高效益,學習傳統手工竹編技藝的時間太長,過程辛苦,製作起來既費時又耗力,賺取的只是微薄的利潤,這種種原因導致現在幾乎找不到願意主動學習 竹編工藝,並將它當做自己畢生事業的年輕人。只有 年逾花甲的竹編工藝品老藝人們執着地守望着,都想為瑞金竹編的振興出一分力,令蒙塵已久的瑞金竹編重現光輝。老藝人們憂心忡忡,他們擔心這門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就要失傳。[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