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瓦勒度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瓦勒度派也譯作韋爾多派、瓦爾多派、華爾多派、瓦燈派,是約從中世紀興起的基督教教派。在教義上接近加爾文的歸正宗,以上帝的聖言為信仰和生活的唯一準則。它被當時的羅馬天主教會視為異端,也因此受到大迫害。現在它被新教視為宗教改革的先聲。

古希臘時期,君士坦丁堡被稱為拜占庭,拜占庭帝國之名便來源於此[1]。拜占庭帝國從來不是這個國家的國名,只是史學界為了區分同時存在的「神聖羅馬帝國」而對東羅馬帝國的一個稱呼,也是對東羅馬帝國典型的希臘文化特點[2]的概括。

簡介

根據天主教對他們的研究,認為瓦勒度派的源起已無法考證,可能是源自意大利的古代信徒,甚可追溯到使徒時代。「瓦勒度派」這個名稱可能是由在里昂一位名叫彼得·瓦勒度的富商,在1175年左右歸信基督,他捨棄家財、效法基督的榜樣,過着貧窮的傳道生活。他把拉丁文的新約聖經翻譯為家鄉語,成為他布道的基礎。他將與他同樣過獻身生活的男女集合起來,教導他們明白聖經,讚揚貧窮為美德,並且過着真實貧窮的生活。在家中聚會,遊行傳道、凡物公用(徒二:44),他的友人都一致認為瓦勒度真正做到了「使徒貧乏」且這團體自稱為「虛心的人」。此行為對當時教會中普遍奢華和放縱的生活無疑是一種諷刺,以致於激怒了當時的教宗。

1179年,有兩個瓦勒度派出現在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並且請求教宗能夠承認他們的那種生活,而且能夠准許他們繼續講道。經過審慎的考慮之後,教宗還是決定開除了他們的教籍,並被禁止講解聖經。然而瓦勒度的回應則是更加地熱心講道,將教會應負的責任擔在自己的肩上,這是中世紀許多異議人士所共有的特點。

這一次教宗路爵三世忍無可忍,索性下令將瓦勒度派判為異端,交由裁判所加以消滅。這一次瓦勒度派的信徒們的回應方式是逃走,並不與國教正面衝突,他們往倫巴底和普羅旺斯發展,所以他們在地理上和教義上都擴展得極其廣大,甚至在1218年於意大利的貝爾加莫召開大會,討論法國瓦勒度派和倫巴底之間教義上的歧見。

1229年,圖盧茲會議宣布禁止平信徒購買《聖經》、聖經譯本(針對瓦勒度派等「異端」而起的嚴格規定),並組成異端裁判所,瓦勒度派在十三世紀末是歐洲最常受迫害的一個運動。1398年,被指控放棄傳統教會各種儀式、有形設備、用方言講道。

1488年,在皮埃蒙特等地受到攻擊。1532年,瓦勒度派傳道人接納歸正教會的實施方言翻譯聖經,因為此一會議的決定,觸怒教廷,意大利軍隊入侵。1560年,由1559年高盧信條,摘要一信條呈都靈公爵。從這時期開始被視為歸正宗的一個自立支派。

1655年,皮埃蒙特地區該派信徒在復活節清晨被騙遭大屠殺。1685年,遭法王路易十四世派軍屠殺,僅留存二百多人。1686年,余民離開意大利移民瑞士阿爾卑斯山。1814年,在意大利北部獲得宗教自由。1870年,因普世宗教自由原則在意大利得以生存。

視頻

瓦勒度派 相關視頻

人類發展史上宗教與科學的關係
人類社會有兩個難題,正確的信仰和盲目的迷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