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瓷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瓷尊,其形制為敞口,粗頸、深腹、圜底、圈足。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蓮花尊形體高大精美,頗為富麗。宋以後瓷尊盛行,用於盛酒或做宮廷陳設用器,如汝窯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鎮窯產品豐富,有蘋果尊魚簍尊石榴尊太白尊馬蹄尊絡子尊蘿蔔尊觀音尊牛頭尊等等。

簡介

  尊是一種陶瓷容器的統稱,在先秦時用作酒器,也有用於祭祀。尊通常   的形狀是敞口、折沿、圓腹,在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各大文化遺址中均有出土,多為陶質,外表上加有各種印紋以做裝飾。一般體型均較巨大,估計應為固定安放的器物。   商代中期以後尊的形制稍有變化,侈口、粗頸、折肩、儉腹,底足也相對抬高,出現原始青瓷製品。南北朝時器型變得修長端莊,外加紋飾也複雜化。   到了北宋中後期,尊的功用漸生變化,裝飾的功能已超過實用,而自元以後基本上已無任何實用功能了。清代景德鎮燒制了許多尊的變體,如觀音尊,石榴尊,魚簍尊,無檔尊等,均是裝飾陳列用瓷,或為皇宮之內的觀賞器。一般民間區分尊和瓶是視其口與足的比例來判定的:口大足小稱為尊,口小足大稱為瓶。當然,這只是民間的說法,其實並不盡然,如清代康熙年豇豆紅釉萊菔尊太白尊就與一般的瓶無二致,只不過器型較為特殊一點罷了。

區分

  從形制而言,尊與瓶有許多相似之處。民間區分尊與瓶是通過視其口與   足的比例來判定的,口大足小稱為,口小足大則稱為。事實上並不盡然,如清代康熙時的太白尊萊菔尊就與一般意義上的瓶並無區別,只不過器形比較特殊一點而已。許之衡《飲流齋說瓷》曰:「腹口相若者謂之尊,口小腹大者謂之瓶」。瓶是口小於腹,尊是腹與口小近似,瓶一般較高,尊一般較低。但有些瓶、尊的形制很相似,故有「瓶尊諢名」之說,瓶與尊常常被人們混為一談,任意相呼。近幾年來,文物藝術品市場方興未艾,價格屢創新高,瓷尊也有不俗的表現。如:2000年4月30日,香港佳士得公司一件清乾隆粉彩花蝶紋如意耳尊拍賣成交價為35,027,700元,2005年10月23日,香港蘇富比公司的清康熙釉里紅團花鋸齒紋搖鈴尊拍得13,186,400元,2006年6月26日,北京翰海拍賣公司一件清雍正黃地青花三果紋撇口尊成交價7,920,000元,2006年10月8日,香港蘇富比公司清乾隆纏枝華卉紋雙龍耳尊拍得7,250,400元。   同大眾化的瓷瓶相比,瓷尊器形更加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給了制瓷工匠更多的想象物空間和創作靈尊。或簡潔大方,或繁縟富麗,或繽紛艷麗,或凝重典雅,令人賞心悅目、讚嘆不已。

製作

練泥:從礦區採取瓷石,經水碓舂 細,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製成磚狀的泥塊。然後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渣   質,用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並使泥中的水分均勻。    拉坯 :將泥團摔擲在轆轤車的轉盤中心,隨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體的大致模樣。

印坯 :印模的外型是按坯體內弧線旋削,將晾至半乾的坯覆放在模種上,均勻按拍坯體外壁,然後脫模。

利坯:將坯覆放於轆轤車的利桶上,轉動車盤,用刀旋削,在使坯體厚度適當,表里光潔,這是一道技術要求很高的工序。

曬坯:將加工成型的坯擺放在木架上晾曬。

刻花:用竹、骨或鐵製的刀具在已干或半乾的坯體上刻畫出花紋。

施釉:普通圓口採用蘸釉(將坯浸入釉盆里,當口沿與釉面平齊時立即提出。)或盪釉(將釉漿注入坯內晃動,使上下左右均勻上釉,然後迅速倒掉過剩的釉漿。),琢器(相對"圓器"而言,"圓器"指通過拉坯方法成型的圓形器皿,如碗、盤、碟等。而成型工藝較為複雜的器皿,如瓶、尊、壺、罐等,則稱"琢器"。)或大型圓器用吹釉(方法是將竹筒蒙上細紗,蘸釉後用嘴吹噴,如此反覆多次,坯面可得厚度均勻的釉層。)。

燒窯:時間過程約一晝夜,溫度在1300℃左右。先砌窯門,點火燒窯,燃料是松柴,把樁工技術指導,測看火侯,掌握窯溫變化,決定停火時間

彩釉: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燒成瓷的釉面上描繪紋樣、填彩,再入紅爐以低溫燒烘,溫度約7000℃--800℃。此外,燒窯前即在坯體素胎上繪畫,如青花、釉里紅等,則稱為釉里紅,其特點是彩在高溫釉下,永不褪色。[1]

歷史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尊的歷史是非常悠久   的。新石器時代的尊為能陶製,器形為敞口、粗頸、深腹、圈足、圜底。商代流行青瓷尊,最初是一種大中型盛酒和祭祀的禮器。尊與彝一樣,原是成組禮器的共稱,宋朝之後才開始專指一類器物,其基本造型是侈口、長頸、圓腹或方腹,高圈足。商代早中期的尊均有肩,以圓體尊為主。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有方形尊和觚形尊。西周時,又出現了垂腹的圓尊。   原始青瓷尊早在商代中期就已出現,南北朝時期尊形變得修長端莊,裝飾也開始變得複雜。宋代以後,瓷尊開始盛行,用於盛酒或做宮廷陳設用器,一般特點是比瓶矮,敞口,粗腰,口大於腹或口底相若,如汝窯尊、出戟尊。北宋中後期,尊的功用逐漸開始變化,由原來的實用功能為主轉裝飾功能為主。自元代以後,尊基本上已無任何實用功能了。清代景德鎮的瓷尊式樣最為豐富多彩,燒制了許多尊與尊的變體,如觀音尊、蘋果尊是、魚簍尊、太白尊、蘿蔔尊、搖鈴尊、萊菔尊、鹿頭尊、鳳尾尊、石榴尊、絡子尊等等,均為陳設用瓷,或為皇宮內廷的觀賞器物,以顏色釉和彩繪品種為常見。[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