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亭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亭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地處鄠邑區城區及郊區,東南與五竹街道為界,西南與餘下街道毗鄰,西北與玉蟬街道、澇店鎮相連,東北與渭豐鎮五竹街道接壤。轄區總面積43.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甘亭街道下轄41個村(居),其中:9個社區、32個行政村。2011年,甘亭街道總人口10.35萬人,農業總產值達到3.95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0.6億元。[1]

中文名: 甘亭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

地理位置: 鄠邑區城區及郊區

面 積: 43.8 km²

下轄地區: 9個社區、3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甘亭街道東街7號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300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10.35萬人(2011年)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夏時名甘,為有扈氏國,夏啟伐有扈氏於此,作《甘誓》。秦設亭,故名甘亭。

建置沿革

明清時期有「杜亭」之稱。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後,先後為城關聯保、縣鎮公所。

1949年5月,更名第一區公所。

1956年,稱城關鎮(縣直轄鎮)。

1958年,成立城關公社。

1965年,分為城郊公社和城關鎮。

1973年,又合併為城關公社。

1980年,復分為城郊公社、城關鎮。

1984年4月,又合併改稱甘亭鎮。

2002年5月,光明鄉併入甘亭鎮。

2015年6月28日,撤銷甘亭鎮,設立甘亭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甘亭鎮轄東街、西街、南街、北街、畫展街、草堂路、豐京路、東新街、朝陽區、南關、婁敬路等12個居委會和七一、連豐、北河頭、南河頭、老六庵、西坡、西郊、西街、南關、南街、東關、東街、穆南、穆北、搖東、搖西、陳平、宋家莊、麥張寨、呂公寨、東馬營、西馬營、保峪坊、小豐村24個行政村。1996年,光明鄉轄青羊寨、東韓、西韓、扶托、婁村、南什、北什、東羊、南羊、西羊、北羊、崔南、崔北、崔西、小寨、百福、百豐、西寧、東寧、洪洞庵、孝東、孝西、孝中23個行政村。2001年12月,光明鄉併入甘亭鎮,轄西街、南街、東街、北街、南關、東新街、婁敬路、畫展街、草堂路、灃京路、朝陽、東街12個居委會,六老庵、南河頭、北河頭、西坡、西郊、西街、七一、連豐、東關、南街、南關、木北、木南、堯東、堯西、陳坪、宋莊、麥張寨、呂公寨、東營、西營、小豐、保峪坊、婁村、青羊寨、東韓、西韓、南郭、西郭、北郭、扶托、南羊、東羊、西羊、南什、北什、崔南、崔西、崔北、小寨、百福、百豐、洪洞庵、東寧、西寧、孝東、孝西、孝中48個行政村。2010年轄8個社區、48個行政村。2015年,將五竹鎮三合莊、青聯、青中、青西、郭家寨、崔家堡、戚家堡、劉家堡、胡家堡、喬家堡10個村劃歸甘亭鎮;撤銷甘亭鎮,設立甘亭街道。截至2011年末,甘亭街道轄東街、東新街、畫展街、人民路、草堂路、西街、北街、婁敬路8個社區,東關、南關、南街、西郊、西街、七一、連豐、六老庵、南河頭、北河頭、西坡、木北、木南、堯東、堯西、陳坪、宋家莊、麥張寨、呂公寨、西馬營、東馬營、小豐、保峪坊、西韓、東韓、青羊寨、南郭、西郭、北郭、婁村、扶托、南什、北什、東羊、南羊、西羊、洪洞庵、東寧、西寧、百豐、百福、孝東、孝中、孝西、崔南、崔北、崔西、小寨48個行政村;下設245個村民小組。2016年9月28日,縣政府批覆同意將原來的58個行政村減少到32個行政村:東韓、西韓2個村合併為韓村,共4個村民小組;西郭、北郭、南郭3個村合併為郭村,共6個村民小組;婁村、扶托2個村合併為婁敬庵村,共6個村民小組;西羊、東羊、南羊3個村合併為羊村,共17個村民小組;崔西、崔北、崔南3個村合併為崔村,共18個村民小組;百豐、百福2個村合併為百福村,共6個村民小組;孝東、孝西、孝中3個村合併為孝義坊村,共16個村民小組;穆南、穆北2個村合併為穆家莊村,辦公地址設在原穆北,共5個村民小組;東馬營、西馬營2個村合併為馬營村,共8個村民小組;小豐、保峪坊2個村合併為小豐村,共10個村民小組;南河頭、北河頭2個村合併為河頭村,共13個村民小組;搖東、搖西2個村合併為瑤頭村,共7個村民小組;東寧、西寧2個村合併為寧羌村,共6個村民小組;北什、南什2個村合併為什村,共5個村民小組;青中、青西、青聯、三合莊4個村合併為青羊務村,共9個村民小組;戚家堡、胡家堡、劉家堡、崔家堡、喬家堡5個村合併為兆豐橋村,共13個村民小組;陳平、宋家莊2個村合併為陳兵坊村,共6個村民小組;七一、呂公寨、西街、連豐、西郊、南關、東關、南街、洪洞庵、麥張寨、六老庵、小寨、西坡、青羊寨、郭家寨等15個行政村保持現狀不變。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甘亭街道下轄41個村(居),其中:9個社區、32個行政村。辦事處駐甘亭街道東街7號。

地理環境

甘亭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城區及郊區。東南與五竹街道為界,西南與餘下街道毗鄰,西北與玉蟬街道、澇店鎮相連,東北與渭豐鎮、五竹街道接壤。轄區總面積43.8平方千米。為縣人民政府駐地。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甘亭街道總人口10.35萬人,城鎮常住人口8.6萬人,城鎮化率83.1%。另有流動人口28000人。總人口中,男性5.35萬人,占51.7%;女性5萬人,占48.3%;14歲以下23300人,占22.5%;15—64歲6.80萬人,占65.7%;65歲以上12200人,占11.8%,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10.33萬人,占99.8%。2011年,甘亭街道人口出生率7.35‰,人口死亡率3.62‰,人口自然增長率3.7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365人。

經濟

綜述

財稅收支

2011年,甘亭街道財政總收入957.1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7.1萬元。

人民生活

2011年,甘亭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9415元。

第一產業

2011年,甘亭街道耕地面積3.43萬畝,人均0.33畝。2011年,甘亭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3.95億元。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8%。

種植業

甘亭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甘亭街道糧食生產2.5萬噸,人均570千克。甘亭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是蔬菜。2011年,甘亭街道蔬菜種植面積4500畝,產量1.5萬噸,主要品種有蘿蔔、白菜、菠菜、西紅柿、西葫蘆等。

林業

截至2011年末,甘亭街道累計造林10畝,竹林10畝。2011年,甘亭街道水果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3000噸。

畜牧業

甘亭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為主。2011年,甘亭街道生豬年末存欄3.22萬頭;羊年末存欄0.21萬隻;牛年末存欄0.15萬頭。2011年,甘亭街道生產肉類3260噸;畜牧業總產值0.9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6%。

生產條件

截至2011年末,甘亭街道大型農業機械120輛。

第二產業

甘亭街道初步形成以工藝鑄造、包裝機械、電器設備、玻璃製造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甘亭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30.6億元,比上年增長15%。2011年,甘亭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家,職工60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大中型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其中千萬元以上資產企業6家,百萬元以上企業6家。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截至2011年末,甘亭街道商業網點25個,職工4200人;有城鄉商業企業超市4個,購物市場10個,11個建材市場,8個電器市場,12個餐飲服務行業。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甘亭街道有郵政網點2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88千米,投遞點14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3.9萬份,期刊2.1萬冊,業務收入2898萬元。截至2011年末,甘亭街道固定電話用戶2.17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67.3%,比上年減少0.88個百分點;移動電話用戶6.79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73.68%,比上年提高9.3個百分點。全年電信業務收入5031.6萬元。

交通運輸

2011年,甘亭街道有縣鄉(鎮)級公路85條,總長39.001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甘亭街道有幼兒園5個,在園幼兒5100人,專任教師160人;小學15所,在校生6630人,專任教師33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6880人,專任教師35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2個,在校生4694人,專任教師313人;有省級大專院校2個。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甘亭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18個,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農民畫;各類藝術表演團體8個,演職人員1500人,劇院1座;電影公司1個;俱樂部3所,文化專業戶48個,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56個,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藏書10萬多冊;檔案室56個,建築面積1460平方米。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甘亭街道有體育場地1個,70%的城市社區和32%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甘亭街道有各級各類衛生醫療機構49個。其中村醫療衛生室48個、鎮衛生院1個;病床110張。專業衛生人員27人,其中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甘亭街道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4萬人,參合率9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5.96‰、5.11‰、3.62‰。

勞動就業

2011年,甘亭街道新增就業人員1750人,有55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社會保障

2011年,甘亭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69戶,人數8307人,月支出140.9萬元,比上年增長11.8%,月人均169元,比上年增長25%;城市醫療救助29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26人次,共支出15.13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33戶,人數2373人,月支出21.4萬元,比上年增長28%,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0人,支出11.88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醫療救助17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26人次,共支出15.13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臨時救濟231人,共支出6.1萬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73人。社區服務設施16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8個,社區服務站8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

風景名勝

戶縣鐘樓

戶縣鐘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始建於明崇禎八年(1635年),原名文昌閣,仿西安鐘樓格式。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乾隆十年(1745)重修。明崇禎八年(1635年),知縣張宗孟在重修縣城並新建四門城樓時,言其「城樓列峙,中心無主,必致地脈散也,人文不振,議建文昌閣於城之中,以鎮之。」供奉文昌,故始名文昌閣。因矗於縣城中心,俗稱「中樓」,又「仿省城鐘樓之制」故稱鐘樓。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布戶縣鐘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甘亭街道:集聚合力做好尾留村村換屆選舉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