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泉古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泉寺坐落在名山秀水的棗莊北郊風景區腹地,古稱伽藍神廟,又稱龍窩寺,為魯南名寺之一。該寺始建年代已無從查考,明朝萬曆年間曾進行較大規模重修。至近代僅存遺址,1992年重建,正名甘泉寺,因甘泉而起今名,占地10.7畝。

景點簡介

甘泉寺塔林

甘泉寺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卓山北側,因寺中甘泉而得名寺內現存千年樹齡的銀杏古樹,足以佐證該寺歷史之悠久。銀杏樹下,有一塊石碑立於明朝萬曆十五年(1588年),題為《重修龍窩寺碑記》 ,該碑高約四米,為一巨石雕刻制而成,碑文為明朝光祿寺卿賈夢龍所撰,其弟賈夢鯉所書。碑背面記載着甘泉寺過去的輝煌:擁有良田千頃,寺內僧人逾百,重修時捐資捐助者有數千人之眾。寺內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窯神殿、東西配殿,兩側為連接長廊,院內有放生池、甘泉、千餘歲銀杏樹及各種古樹,寺內還存有歷代修建寺院的石碑。大雄寶殿塑金身佛像三尊,配以十八羅漢,其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放生池內塑有騎龍觀音,甘泉水流注池內。[1]

歷史沿革

放生池

甘泉寺亦歷史經劫難,屢受戰亂雷火的襲擊。到一九四九年前後,這裡已傾圯殆盡,僅存殘坦頹壁。一九九二年,棗莊市市中區渴口鎮對甘泉寺施以大規模重修。重建後的大雄寶殿;東西廂房雕廊畫棟,古色古香;四周院牆蜿蜒曲折,古樸曲雅。大雄寶殿內,如來佛祖端坐中央,東西兩側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惟妙惟肖。大雄寶殿前台階下方是放生池,寺之西北角銀杏樹下的甘泉潺潺注入,(甘泉寺因此而得名),池內游魚嬉戲,增添無限生機。一九九六年四月,甘泉寺被批准為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

在重建甘泉寺的的過程中,當地政府還發掘整理了元、明、清等朝代有關重修甘泉寺石碑十二塊,並在重建後的大雄寶殿右側建起了碑林。其中有一塊雕龍石碑,為清嘉慶六年所立,此碑記載了棗莊之所以被稱為煤城的歷史。

甘泉寺石碑:甘泉寺如今已成為棗莊北郊園林中心景點,善男信女或到這裡燒香拜佛,或來此處一瞻佛祖威儀。隨着時間的推移,甘泉寺必將重現昔日輝煌,成為魯南地區大放異彩的佛教文化聖地。

甘泉寺石碑

銀杏樹下,有一塊石碑立於明朝萬曆十五年(1588年),題為《重修龍窩寺碑記》載:「龍窩寺距邑址三十餘里,在平山之東麓,雲谷山之前,境幽地勝,中有泉水甘冽異常,舊名甘泉寺。始創無所考,元延佑年間(1314年左右),梁家莊洪寬等重修之……」該碑高約四米,為一巨石該制而成,碑文為明朝光祿寺卿賈夢龍所撰,其弟賈夢鯉所書。碑背面記載着甘泉寺過去的輝煌:擁有良田千頃,寺內僧人逾百,重修時捐資捐助者有數千人之眾。

傳說故事

甘泉寺

甘泉寺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卓山北側。始創於何年何月,已無法考證,或曰始建於宋代,但均無確鑿證據。相傳曾有一名士考中狀元,唐皇見其一表人才,便將皇姑許配給與他。狀元為了逃婚棄國回家,來到這裡依山靠泉,建了座寺廟,出家做了和尚。皇姑追夫心切也來到這裡,見郎君已出家,無奈便在寺廟前建了尼姑庵。傳說雖無文字記載,不足為證,然寺內現存千年樹齡的銀杏古樹,足以佐證該寺歷史之悠久。

建築結構

1996年4月,甘泉寺管委會逐級申報,終於被上級主觀部門批准為棗莊地區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為此山東省佛教協會指派千佛山高僧,88歲高齡的寂昌法師常住甘泉寺任住持。從此,甘泉寺香火日漸旺盛,棗莊市三百多名居士得到了合法的活動場所。經寂昌法師和寺內五名僧人及眾居士共同努力,後經寂昌長老與十方信眾戮力同修,使該寺成為魯南第一梵剎。寺院建有高大的山門及鐘鼓樓、天王殿、大悲廊、放生池、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客堂、齋堂,並有東西配殿14間,男女寮房若干間,兩層法堂正在興建之中。寺院環山面水、一泉在抱。每年春季,南山梨花如雪,門前桃花似粉;秋季則石榴掛果,四山點翠。如今的甘泉寺又在放生池前新建了天王殿,殿兩側同時建起東西走廊,與東西廂房連接,同時還建起齋房,解決了僧人和居士的食宿問題。現在,寂昌法師經常往來於甘泉寺與濟南千佛山之間,從事佛教活動。甘泉寺內日常事務,由心昊法師代為主持。在重建甘泉寺的的過程中,當地政府還發掘整理了元、明、清等朝代有關重修甘泉寺石碑12塊,並在重建後的大雄寶殿右側建起了碑林。其中有一塊雕龍石碑,為清嘉慶六年(1802年)所立,此碑記載了棗莊之所以被稱為煤城的歷史,碑文說:「吾邑人有煤窯開自前朝萬曆年間,迄今(即嘉慶年間)掘取殆遍」,同時還詳細介紹了「邑之人王琛與山人太谷智太洋合夥採煤而得之」,及其在甘泉寺內修建窯神廟的經過,此碑進一步豐富了甘泉寺的文化內涵。

禪寺文化

詩詞 峽州甘泉寺(陸游)江上甘泉寺,登臨擅一州。山亭喜無恙,老子得重遊 。灘急常疑雨,林深欲接秋。歸途更清絕,倚杖喚漁舟。

甘泉寺佛像

甘泉寺如今已成為棗莊北郊園林中心景點,善男信女或到這裡燒香拜佛,或來此處一瞻佛祖威儀。隨着時間的推移,甘泉寺必將重現昔日輝煌,成為魯南地區大放異彩的佛教文化聖地。甘泉寺現任方丈是心昊法師,33歲,原籍山東濟寧人,1991年出家,師從寂昌法師。現任監院惟正法師,27歲,原籍亦為山東濟寧人。本寺已退居方丈是寂昌法師,現已高齡90歲,原籍山東濟寧人。

交通信息

天王殿

棗莊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50公里半徑之內有徐州連雲港濟寧臨沂4飛機場,有石臼、嵐山、連雲港3個出海口,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206國道穿境而過;全市二級以上公路577.3公里,公路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5.7公里,境內鐵路全長288.5公里;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穿過市區南部,順流而下與江蘇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相通,每年有大量的優質煤炭、水泥、石膏等運往各地。台兒莊船閘是京杭運河上最大的船閘,兩千噸級的船舶可自由出入,境內形成了由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等組成的綜合運輸網絡。

甘泉寺美食

棗莊的地方風味也是不少的,如滕州大煎餅,講究味正,不能發酸,餅又大又厚,每斤才稱四個,方言稱「碾擰」;還有山亭羊肉湯,以其獨特的風味,被譽為「魯南第一湯」。其特點是:湯白、味鮮、無膻味、肉質滑嫩;要說最好吃的得數台兒莊「張家狗肉」了,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製作精細講究,選用十幾種名貴作料,配以百年老湯,香而不膩,爛而不散,鮮美可口,色味俱佳。 馬家燒雞、道口燒雞、金鳳扒雞就由來已久威名早成,尤其是「金鳳」的扒雞還獲得過中國的雞狀元!另外特色小吃油炸糕、油酥餅、缸爐燒餅、芝麻薄脆餅、石門豆腐都是讓人一試不忘的美食。

購物指南

棗莊購物場所很多,除棗莊購物中心外的最佳購物地點是棗莊中天步行街,中天步行街建成集購物、餐飲、休閒、居住為一體的高檔步行街。在市中心最中心的黃金業圈內,與棗莊購物中心遙相呼應,步行街貫通後將與之形成一個匯聚人流的環行黃金商業圈,勢將成為城市的「名片」。商業街內設:精品服飾、時尚服飾、鞋帽皮具箱包、休閒茶吧、咖啡吧、兩旁為隨意性消費、中央為目的性消費,更有效吸引雙向人流,為中天步行街實現棗莊第一燈光夜市提供了保證,將來是棗莊最璀璨的一道風景線。當地特產:「濤溝橋」大米嶧縣石榴。

附近景點

駝梁山風景區:駝梁山風景區位於平山縣境內的西北部深山區,南與國家級名勝區西柏坡毗鄰,東與靈壽縣的五嶽寨國家森林公園相連,北與阜平縣境內北方最大的瀑布群接壤,西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相望。據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新全介紹,駝梁景區內瀑布相連,峽谷中清水長流,區內最高峰海拔2200多米,是太行山的主峰之一。這裡雨量充沛,山林保護完整,走進駝梁,就像走進天然的氧氣車間。

甘泉寺

皇姑墳:皇姑墳是蒼岩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之一,始建於隋唐 ,建築呈隋唐風格,氣勢宏偉,構思獨特,布局合理,殿內銅鑄佛像,法相端莊。主要景觀有慈佑殿、妙青殿、妙音殿、山門等,是一處集佛教、民間傳說、歷史記載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勝地。

蒼岩山風景名勝區:蒼岩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南井陘縣境內,總面積63平方公里,素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岩」之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蒼岩山中心地帶形成了奇異的斷崖絕壁及優越的生態環境。俯瞰蒼岩,東西雙峰對峙於前,南北一嶺橫亘於後,峰嶺相向的側面,壁立百丈懸崖,福慶寺就建在谷中崖間。蒼岩山最大的特點是:這裡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宗教寺廟眾多,山巒中有不少名殿古剎。蒼岩山上古木參天,層巒疊翠,自然景觀奇特繁多,其中以「碧澗靈檀」、「陰崖石乳」、「峭壁嵌珠」、「爐峰夕照」、「山腰綺柏」、「竅開別面」等「蒼岩十六景」最為著名。[2]

同名景點

祁陽甘泉寺

位於湖南省祁陽縣城龍山之側,因寺前有一水若甘醴的甘泉井而得名,始建於明成化已丑年(1470年),至今有538年歷史。歷史上曾幾度興廢,1980年以後,甘泉寺重歸僧眾管理,宗教活動得以恢復。 寺內樹木成蔭,環境幽雅。占地面積7300多平方米,屋宇規劃為三進,有建築面積達264平方米的「大雄寶殿」,兩廂有寮房、齋堂、客舍計36間,總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寺內供奉着釋迦牟尼佛、西方三聖、地藏王菩薩、彌勒菩薩、十八羅漢、七祖等26尊佛像。該寺是湖南省正式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湖南省五好宗教活動場所」,1999年省人民政府宗教局授予甘泉寺「湖南省宗教界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先進集體」光榮稱號。該寺現有常住僧眾18人.

1999年甘泉寺原老當家釋悟通法師祈請上大下願大和尚接管寺院以後,佛事活動走上正軌並進一步光大,大和尚多次講經,應機施教,弘揚正法,以及寺內閱覽室流通的大量經書光碟等法寶,使祁陽縣各個階層越來越多的信眾認識佛法,學修佛法,生起正知正見。現皈依弟子近千人,信眾數萬人,現已成為祁陽縣最大的正法道場。

廬江甘泉寺

位於安徽廬江縣柯坦鎮虎洞村境內。 甘泉寺寺廟背靠大山,面對河谷,頗為壯觀。青磚灰瓦,雕樑畫棟,氣宇軒昂。三殿、四廳、八廂房構成了寺廟的主體建築,外加生活附屬設施,占地近百畝。

乾隆曾經御書甘泉寺。

抗戰時期,廬江縣私立四為中學,校址就選在了環境優美的甘泉寺。

寺無山不立,山有寺方奇。龍池山頂蓋有龍池庵,龍池山北側有甘泉寺,龍池山東側有座獅子山,又名獅子樓,獅子樓上有觀音洞,洞旁有觀音廟。獅子山附近建有南嶽廟(已拆遷),至今廟址尚存。

上述寺、庵、洞、廟,縣誌都有記載,然而記載最多、最詳的還是甘泉寺。

1941年春,日寇占領盛家橋,逼近廬城。廬江中學、四維中學師生為避日本鬼子轟炸,先後從縣城遷到甘泉寺內設臨時課堂。該寺在1958年廢,所拆之物用於建校。

1942年2月,當廬江中學從甘泉寺、冶父寺遷回廬城時,校長王士逸曾作《滿庭芳》詞一闋:「冶父晴嵐,甘泉露冽,也同孟氏三遷。嗣音城闕,弦涌似當年。麗澤鴻采玉石,何須問,王后盧前,驚心處,韶華逝水,三載受陶甄。腥羶神禹城,豕蛇薦食,蜂火連天。漫新亭垂淚,爭着先鞭。磨礪以須一割,傳椽筆勒石燕然。澄清了,西窗話舊,重理畫簪編。」

甘泉寺現僅存遺址,坐落在龍池山北麓,虎洞水庫稍一側,三方靠山,一方臨水,周圍近1千平方米的開闊地,生長着鬱鬱蔥蔥的古松翠柏和毛竹,空氣清新。詩人葉善守《游甘泉寺》詩曰:

尋幽入深山,身在翠微里。

疊橋通杖藜,鑿穴貯泉水。

樹杪覓秋聲,雲根探石髓。

山人最好奇,不厭頻來此。

襄陽甘泉寺

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峴山之上。現僅存遺址。 襄陽府志卷九 記載有甘泉寺。曰:「甘泉寺在縣西六里,東晉時僧慧遠建寺後有甘泉洞。岩石嶙峋,泉水出石龍口中,甘列異常。」

清代王萬芳作《襄陽好》

第七首寫甘泉寺。「襄陽好,最好是甘泉。古寺雲深藏臥佛,荒台月上嘯飛仙,穀雨試茶天。」寺址在襄陽城南三公里處。寺為晉代釋慧遠建,因寺後有泉泉水甘冽,故稱甘泉寺。此寺民國初期尚存正殿三間,抗日戰爭期間被毀。甘泉寺西半里有臥佛寺,不知建於何時。這裡曾經是風景宜人的地方,除王萬芳外,黎家會、湯右曾、何宗賢等人也有詩歌詠唱這裡的無限風光。黎家會《登峴山飲甘泉寺》云:「五嶽歸來江漢秋,峴亭風景正颼颼。七年夢繞三高宅,一斗心消萬古愁。碑長蒼苔迷舊字,僧刪綠竹引清流。狂歌且喜偕童冠,那識星霜已上頭。」湯右曾《峴山亭至甘泉寺》云:「籃輿嘔軋傍城隈,積霧霾雲黯不開。一磴自穿雲氣入,萬峰爭送雨聲來。山川浩蕩今如此,裘帶風流安在哉?千載牛山共揮涕,古苔秋井易心哀。雲藏岩谷晝冥冥,忽聽天風響佛嶺。草際老僧迎客至,煙中修竹入門青。坐來瀛海茫茫地,盡失山川漠漠形。休問葡萄醱醅後,甘泉一酌自清泠。」何宗賢《臥佛寺》詩云:「塵外消閒萬慮微,眈詩酣泉忽忘歸。不妨黃鳥識姓名,更愛青山無是非。雲去禪僧閒半榻,客來驚犬出雙扉。平生本有玉梯足,欲上天門借落暉。」這裡不僅是佛教聖地,而且是令詩人陶醉的名勝之區。「荒台月上嘯飛仙」,當是說佛寺已破敗,明月照在荒台上,仿佛只有神仙還在那裡嘯歌。「穀雨試茶天」,二十四節氣的穀雨節正是採摘新茶,製作新茶,品嘗新茶的時節,所以說穀雨試茶天。

相關視頻

甘泉寺文明敬香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