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金塔治沙試驗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金塔治沙試驗站甘肅省治沙研究所金塔治沙試驗站,原為中國科學院甘肅民勤治沙綜合試驗站下設的中心站,1959年4月設立,1962年撤消。

歷史變遷

1966年9月甘肅省林業廳民勤治沙綜合試驗站恢復後,金塔治沙站重新成立

1969年3月由甘肅民勤治沙站革委會移交金塔縣革委會領導,為科級事業單位[1]

1973年2月收歸酒泉地區革委會領導,易名為酒泉地區金塔縣治沙試驗站。

1977年5月下放轉交金塔縣,易名為金塔縣治沙研究試驗站,經費由縣財政全額拔款,隸屬於縣科委,主要從事治沙研究試驗工作。

1989年9月,劃歸林業局主管,與林業站合署辦公。

1992年3月,根據全國治沙會議精神和十年治沙工程規劃需要,在保持單位性質、級別、經費來源、隸屬關係不變前提下,與林業站分設辦公,承擔落實治沙造林工程建設任務,開展植被封育、林政、林木資源的管理等工作。

2005年10月,經甘肅省林業廳批准成立甘肅省治沙研究所金塔治沙站,由金塔縣與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合作共建。甘肅省治沙研究所金塔治沙站與金塔縣治沙站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行政工作由金塔縣林業局管理,業務上接受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的指導。2006年1月,在金塔正式掛牌。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金塔治沙試驗站有科研工作人員11人,其中林業工程師[2]4人,助理工程師3人,技術員2人,崗位設置合理,各項工作運轉正常。

二、全縣沙漠化現狀

金塔縣位於河西走廊中段北部,地處蒙新荒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邊緣,三面環沙,氣候乾燥,植被稀少,乾旱缺水,風大沙多,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是甘肅受風沙危害(僅次於民勤縣)最嚴重的縣(市)之一。

全縣土地總面積2819.72萬畝,沙漠化面積1815.9萬畝,占土地面積的64.4%,在綠洲北、西、東形成三條流動沙帶,綠洲內沙丘零星分布,沙漠面積65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3.3%,其中流動沙丘407.5萬畝,占沙漠總面積的62.3%。幾十年來,全縣人民與沙害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抗爭,沙漠化趨勢得到了一定緩解。但由於近十年來,上游來水逐年減少,地下水位下降,嚴重威脅着荒漠植被的生存,沙漠化趨勢並沒有得到根本遏制。特別是18個重點風沙口,直接危害着沿線10個鄉鎮,63個行政村,16萬畝耕地,67.2公里公路和123.2公里干支渠,每年的大風天氣和強沙塵暴天氣頻繁發生,造成損失每年達2000多萬元,嚴重製約了當地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尤其是金塔縣人民賴以生存的鴛鴦池、解放村兩大水庫,三面被連綿起伏的沙丘包圍,風沙侵蝕嚴重,長達75公里的風沙線,在西北風的作用下,長驅直入,沉積庫區,直接影響着縣域內35萬畝耕地和80多萬畝林草地的灌溉。沙害形勢仍然相當嚴峻,沙漠化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

三、建設成果及經驗

1、建立了解放村高新節水技術生物治沙基地。

為了從根本上治理風沙對鴛鴦池、解放村兩大水庫的危害,從60年代開始採取礫石埋壓、栽插風牆的辦法,共治理流沙7417畝。在此基礎上通過論證分析,提出了《金塔縣鴛鴦池解放村水庫沙害綜合治理規劃》,從1995開始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原則,選擇紅柳、花棒、梭梭、拐棗、毛條、胡楊等適宜樹種,實行"五行一帶"式混交方式,應用高新滴灌節水技術在固定沙丘上營造固沙林,至目前共投資345萬元,架設高低壓線路3.14公里,打井3眼,修建管護站150平方米,開挖積沙溝1萬米,埋壓草方格122.4畝,安裝四級滴灌供水管線27條103.31萬米,營造防風固沙林帶近3000畝,林木成活率達到96%以上。同時,開挖積沙溝設置阻沙帶和栽插高立式風牆設置積沙帶,形成"三帶一體"的水庫治沙防護體系,每年可減少進庫沙量20萬立方米。該項工程的實施,2001年11月經酒泉地區行政公署科學技術處鑑定,認為項目立題準確,規劃科學,設計合理,措施得力,技術先進,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被授予科技進步一等獎,同年8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親臨現場視察,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2、注重了林業生態工程實施的技術指導。

建國以來,全縣人民為謀求生存和發展,堅持不懈地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防沙治沙工作。特別是"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在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封灘育林、日協貸款治沙等工程的實施中,注重防沙治沙技術的研究探索和推廣應用,做好了工程建設的中長期規劃設計,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強化工程實施的技術指導,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確保了工程建設的成效,促進了全縣防沙治沙進程。到目前,全縣有林地保存面積50.8萬畝(其中:人工林33.8萬畝,退耕還林7萬畝);封沙育林育草180萬畝,封育成林17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1.8%,提高了0.2個百分點。綠洲邊緣和內部防風護田基幹和支幹林帶基本形成,干、支、斗渠和四級道路宜綠化地段基本綠化。喬、灌、草,片、帶、網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已初具規模,全縣18個重點風沙口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金塔縣先後被國家綠委、林業部、省政府授予"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單位"和"全省造林綠化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3、加大了沙生苗木繁育基地建設力度。

由於金塔縣地處荒漠邊緣,風大沙多,乾旱缺水,林木植被稀少,加之近年來氣候逐年乾旱,縣境內的林木植被以旱生、超旱生的胡楊、梭梭、檉柳等沙生灌木存在,也是今後我縣植樹造林的首選樹種,因此,建立沙生苗木繁育基地已顯得尤為重要。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中,國家對林業生態建設的投資越來越大,建設的任務越來越重,需要優質的沙生苗木數量越來越多。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該站就注重胡楊、梭梭、花棒、毛條、拐棗、檉柳等沙生灌木繁育技術的研究、總結與應用,目前已建立起了80畝繁育基地,每年繁育各類沙生苗木近100萬株,為林業各項生態工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保證了工程建設充足的優質壯苗。

4、大力推廣防沙治沙實用技術。

多年來,在防沙治沙中注重了以下技術的推廣應用。


農田防護林體系建立技術。採取綠洲封灘育林育草,防止就地起沙;綠洲邊緣營造喬、灌結合的防風固沙林帶;綠洲內部以大型基、支幹林帶為骨架,農田、渠、路林為補充,團、塊零星小片林和經濟林共同發展的模式建立。


沙地綜合開發利用技術。採取植樹種草、深翻改土、秸杆還田等行之有效的改良措施,對沙地進行綜合開發利用。


工程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治沙技術。堅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方針。採取土埋石壓、環丘造林、平沙站隊、設置沙障、前擋後拉等措施,把生物措施和人工措施有機結合起來,加大治理力度,做到治一片沙、造一片林。


節水保水技術。在大力推廣常規節水技術的同時,注重高新節水技術的應用,加大滴灌造林建設力度,最大限度提高水的利用率。


沙漠化土地植被恢復及保護技術。採取全封或半封,設置柵欄標誌,埋設界樁等辦法,在綠洲外圍建立天然植被管護站,綠洲內設立管護點,進一步完善和健全管護制度,有效地保護了天然沙生植被的恢復和生長。

四、今後工作重點

工作思路:以高新節水生物治沙基地為依託,以新技術的研究、推廣、應用為重點,加大沙生苗木繁育基地建設力度,強化林業生態各項工程建設的技術指導,大力推進防沙治沙工作再上新台階。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把解放村高新節水生物治沙基地建成全省乃至全國防沙治沙示範基地,不斷探索研究防沙治沙的新技術,新措施,新經驗。

2、加強對各項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技術指導,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3、加大投入,不斷擴大沙生苗木繁育基地,進一步提高苗木質量,真正建立起全市沙生灌木的良種繁育基地。

4、做好全縣荒漠化、沙漠化及沙塵暴的監測工作,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5、全力以赴完成上級業務部門下達的防沙治沙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