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甘肅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根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要求,經過地方申請、材料審查、現場考察、視頻答辯等程序,完成了2018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驗收工作。
相關資訊
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現場驗收討論會召開
9月26日至27日,以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1]曾希柏為組長的科技部驗收專家組到我市,查看甘肅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運行情況並進行成果驗收。
在27日召開的甘肅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現場驗收討論會上,與會人員觀看了園區建設專題片,副市長任曉敏簡要介紹園區情況,就驗收組提出的意見建議作表態發言。
甘肅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自2015年啟動建設以來,按照「科技興園、產業帶園、企業助園」的思路,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實現了以核心區建設帶動示範區和輻射區發展的目的。園區規劃面積620.2萬畝,實際建成649.66萬畝,帶動農民35萬餘人。至2017年底,核心區入園企業128家,實現產值112.12億元,利稅15.12億元。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和甘肅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討論會。
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聚力打造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特色產業集群
近年來,甘肅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2]」等國家和全省區域產業布局,遵循「先進、高效、節水、特色」的發展方向,聚力提升基礎配套、科技研發和產業協作水平,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大步躍升。重組灌溉農業、綠洲農業體系構成,調整現代制種、設施蔬菜、特色林果、綠色畜牧等產業結構,着重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體系、寒旱高效節水農業體系、智慧農機研發製造體系,形成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的良好局面,成為集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孵化培育、生產示範、技術培訓、輻射帶動為一體的綠洲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堅持「科技興農」發展理念,加快推進園區特色產業從傳統生產模式向「科技+」模式轉變。承擔實施國家和省級重大科研項目近200項,成功開發出國家級新產品5個,填補國內空白產品5個,湧現出700多項本土科創先沿技術。全面開展了單倍體育種、分子標記育種等高精尖技術研究應用,累計審定登記各類農作物品種1500多個。攻關研發出8種不同結構戈壁日光溫室、11個有機基質配方和25項實用技術,形成22項栽培規程。
突出平台建設,強化創新資源戰略支撐。累計建設市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台110個,構建起以網絡技術為基礎、信息服務為支撐、共享機制為保障的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抓好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三鏈融合」。圍繞創新鏈,建設了國家種子加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玉米種業研究院等平台;圍繞產業鏈,建有玉米、蔬菜、花卉種質資源庫4個,建成現代化農作物種子加工中心15個、標準化育苗中心3個、種子成套生產線100多條;圍繞人才鏈,建有敦煌種業院士專家工作站、酒泉戈壁生態農業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組建「中國種業裝備產學研聯盟」「中以創新園區合作聯盟」等產學研合作創新平台,建立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範基地100個。
參考文獻
- ↑ 研究員屬於什麼系列職稱?,搜狐,2022-06-02
- ↑ 「一帶一路」的八大特徵 ,搜狐,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