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谷縣新興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興鎮隸屬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位於甘谷縣城北,距縣城2.5公里,鎮域面積129.87平方千米,東西長27.7公里。全鎮共轄1個社區居委會,46個行政村,2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9781人(2017)。總耕地面積79851畝,其中川水地28363畝,山旱地51488畝,人均耕地面積0.84畝。全鎮轄1個總支,65個支部,共有黨員2158名,其中女黨員196人。鎮域內交通便利,素有甘谷「旱碼頭」之稱。隴海鐵路橫貫東西,甘通、甘秦、甘麥、姚陽、姚渭、姚朱公路交匯於此。轄6條橫向交通主幹道,分別是姚渭路、新興路、北濱河路、南濱河路、富強路。鎮域內有甘谷二中、甘谷六中2個完全高級中學,6個普通初級中學,44個6年制小學,在校學生19563人,教師801人。有1所法庭,2個派出所和1個刑警中隊。鎮域內有甘肅摩擦密封材料廠、甘肅新恆達化工有限公司等省、市屬企業,甘谷浴佛水泥有限公司等縣屬企業5家,個體私營企業881家。[1]

中文名稱: 新興鎮

外文名稱: Xinxing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

下轄地區: 姚莊社區,姚家村,謝家村,令家村,康家灘村,史家坪村等

政府駐地: 姚莊北路

電話區號: 0938

郵政區碼: 741200

地理位置: 渭河甘谷縣北岸區

面 積: 129.87平方千米

人 口: 99781人(2017)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蔡家寺

機 場: 天水機場

火車站: 甘谷站,渭水峪站,朱圉站

車牌代碼: 甘·E

學 校: 甘谷二中,甘谷六中,新興中學等

著名人物: 王奎祿,張臣剛,王世文,王金慎

耕地面積: 79851畝

友好鄉鎮: 大像山鎮,安遠鎮,謝家灣鄉等

產業企業: 甘摩廠,甘肅新恆達化工有限公司

概況

新興鎮地處甘谷縣中部渭河北岸散渡河下游,北與安遠鎮、謝家灣鄉接壤,西與謝家灣鄉、磐安鎮相連,南隔渭河與大像山鎮、六峰鎮相望,東與八里灣鄉、金山鎮為鄰。

新興鎮人民政府駐地永安村磚頭瓦屲,距縣城2.5公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為27.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為8.67千米,總面積達129.4平方千米。其中川道區為51.60平方千米,占39.88%;山區為77.80平方千米,占60.12%。境內地形以山地、川水地為主,山川交匯,地勢由西向東,從北到南緩慢下降。

全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46個行政村、97個自然村、266個村民小組,24328戶110313人,其中農業人口96495人,非農業人口13818人。總耕地面積81618畝,其中川水地28363畝,山旱地53255畝,人均耕地面積0.82畝。

新興鎮黨委共有73個黨組織,分別為:鎮黨委,46個村黨支部,9個村黨總支,9個扶貧互助協會黨支部,4個機關黨支部,2個社區黨支部,1個新經濟組織黨支部,1個老乾黨支部。全鎮共有黨員2083人(女性黨員395人,占19%),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黨員497人,占24%。

鎮內有甘谷二中、甘谷六中2所完全高級中學、6所普通初級中學、44所6年制小學,教師1643人,在校學生21076人。有1所法庭,2個派出所和1個刑警中隊。有甘肅摩擦密封材料廠、甘肅新恆達化工有限公司等省、市屬企業和縣屬企業5家,個體私營企業1000餘家。

鎮域內交通便利,素有甘谷「旱碼頭」之稱。隴海鐵路橫貫東西,甘通公路、甘秦公路、甘麥公路、姚陽公路、姚渭公路、姚朱公路交匯於此。甘谷火車站,客運站、公交站皆位於本鎮姚莊地區,成為四方人流、物流樞紐,商貿集散地。

全鎮規模以上養殖戶達68個,養殖專業合作社8個,龍頭養殖企業2個。目前全鎮畜禽出欄量達30萬頭,肉、蛋、奶總量達到1505噸,養殖業總產值為0.8億元。

沿革

1953年為新興鄉,1958年改為公社,1985年建鎮。1996年,面積52.8平方千米,人口5.4萬人,轄姚莊、石棉2個居委會,姚家莊、頭甲、令甲、七甲、五甲莊、雒家莊、盧家崖灣、西王家、魏家莊、崔家莊、移家莊、馬家磨、苟家莊、韓家墩、椿樹坪、謝家莊、永安、磐石、皂角樹、史家坪、柏林溝、柏林峪22個行政村。

1949年設渭陽鄉,1958年改為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41.7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頡家莊、渭水峪、蔡家寺、小王家、三合、坡下王、十甲莊、十字道、劉家村、大王村、豹子坪、李家大坪、槐溝、楊家莊1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地距縣城7.5千米。

地理

新興鎮位於甘谷縣城以北,距縣城2.5公里,鎮域面積129.87平方千米,東西長27.7公里。鎮域內交通便利,商貿活躍,經濟文化相對比較發達,素有甘谷「旱碼頭」之稱。全鎮共轄1個社區,46個行政村,266個村民小組。總耕地面積81618畝,其中川水地28363畝,山旱地53255畝,人均耕地0.82畝。

在鎮黨委、鎮政府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按照縣委提出的「強農、重工、活商、興教」發展戰略和「川區種蔬菜、淺山抓果椒、高山種洋芋、家家搞養殖、戶戶有勞務」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把基礎做實、把產業做大、把環境做優」的工作重點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川帶山、山川互動、重點突破、整體推動」的工作方法,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奮力拚搏,充分結合鎮情,努力加快城鎮化和產業化進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2006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016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54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74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088萬元,2007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73元。如今,新興鎮已成為甘谷縣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重要窗口。

鎮域內養殖業迅猛發展。崔家村成立了朝陽養殖協會,發展會員37戶;五甲村組織成立了高林養殖聯社,發展會員43戶。福慶養殖小區有養殖戶48戶,生豬飼養量達到22000頭。蔡家寺豐裕養殖小區,年可育肥生豬2萬頭,飼養蛋雞6萬隻,年產蛋量210萬斤,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小王家村宏樂特種養殖廠2-3年內可養殖種兔2000隻,年產商品兔10萬隻。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壯大,全鎮規模養殖戶達到1450戶,畜禽飼料養量達到15.8萬頭(只)。

農業支柱產業

農業支柱產業初步形成,生產、生活環境顯著改善。隨着新興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和花卉生產示範區的建立,獨具特色的農業產業格局逐步形成。北部乾旱山區以黨參、板藍根等中藥材和糧食作物種植為主;川道區以花卉種植、大蔥、蒜苗、辣椒等名優蔬菜和林果業為主;種植面積達23000多畝;姚莊村姚天基精心培育的月季花在1999昆明世博會上獲1金6銀7銅共14枚獎牌,其種植基地被國家林業部確定為「全國月季花示範基地」;謝家村謝錫文從美國引進的開心果種植成功,填補了我國的空白,現已推廣種植800多畝;規模養殖戶達1050戶,畜禽飼養量達到15萬頭(只),成了全縣肉、蛋和鮮奶的供應基地;全鎮大力發展勞務輸出業,每年組織、培訓、輸轉農村剩餘勞動力1.2萬人次。全鎮逐步形成了蔬菜種植、畜禽養殖和勞務輸出三大支柱產業,開心果、花卉等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全鎮累計完成退耕還林22762.1畝,荒山造林11150畝;鄉村道路建設實現了「村村通」,生產、生活環境顯著改善;新興綜合市場、朱圉農貿市場、雒家蔬菜市場、渭陽農貿市場等為農產品流通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全鎮農業生產形成幾個較有特色的種植模式。以雒家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6個村,形成地膜洋芋複種大蔥蒜苗種植模式,種植面積3600畝,畝收入8800元,年產值3168萬元。以康家灘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7個村,形成雙壟溝播玉米種植模式,常年種植21000畝,近幾年累計種植60000畝,實現產值6000萬。以姚莊實驗月季園為核心,輻射帶動謝家、令甲、永安等村,大力發展花卉種植產業,6大系列680多個品種,年產高中檔大小種苗100餘萬株,總種植面積600多畝,每畝年收益2.6萬元,年產值1560萬元。形成大王家、十字道以春蘿蔔、冬白菜為主的種植模式,種植面積1600畝,年產值800萬元。

果園建設形成蘋果、核桃兩個品種,要為路沿線、康家灘、雒家村三個區域的種植結構。以劉家為中心的渭陽片8個村,廣泛栽植優質蘋果樹。劉家村建成2000畝優質果園,姚渭路沿線形成8000畝連片優質果園。康家灘村和雒家村分別種植1000畝優質核桃園,預計2個村8年後年產值將達到3600萬元。

鎮域內養殖業迅猛發展。崔家村成立了朝陽養殖協會,發展會員37戶;五甲村組織成立了高林養殖聯社,發展會員43戶。福慶養殖小區有養殖戶48戶,生豬飼養量達到22000頭。蔡家寺豐裕養殖小區,年可育肥生豬2萬頭,飼養蛋雞6萬隻,年產蛋量210萬斤,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小王家村宏樂特種養殖廠2-3年內可養殖種兔2000隻, 年產商品兔10萬隻。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壯大,全鎮規模養殖戶達到1450戶,畜禽飼料養量達到15.8萬頭(只)。

小城鎮建設

加強小城鎮建設,促進二、三產業再上新台階。新興鎮是省上確定的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鎮黨委、鎮政府堅持「發展抓項目」,爭取資金4300萬元,擴建了甘谷貨場、火車站候車室,新建了東西兩座立交橋。投資1500萬元,拓寬改造了道北路和新城北路,新建了冀城大道和北甘公路。投資1700萬元,對新興路和火車站站前廣場,實施了拆遷改造建設,為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以企業、商貿、運輸、服務為主體的二、三產業迅速發展,境內磚瓦廠、採石廠、木材加工廠、農副產品加工廠和餐飲、文娛、住宿等個體私營企業不斷增加,截止2007年底達到880餘家,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約1.2萬餘人。蔡家寺景點經過整修,年接納遊客1500餘人(次)。

小城鎮建設有序推進,完成甘谷貨場、東西立交、新城北路南段、涇甘公路道北段、南北主幹道新興段和新興路及火車站站前廣場的拆遷改造,完成南北濱河路、火車站至北濱河路、富強東西路的建設,同時完成木材市場的搬遷、新城北路姚莊綜合市場至磚頭屲段道路拓寬改造和渭河風情線的建設任務。

2009年全鎮生產總值達到17610.64萬元,比2008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產值6642萬元,第二產業產值6768.64萬元,第三產業產值4200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400萬元,人均純收入2731元。

勤政為民

堅持勤政為民,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基層黨建、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農村醫療和計劃生育水平不斷提高,教育事業發展迅速。鎮域內現有各級各類學校52所,教職工1177人,在校學生25069人,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98.9%;有中心衛生院1所、分院2所,村衛生所182所,醫療衛生人員247人。轄區內通電通公路,電話入戶率66.2%,電視入戶率88.1%,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鎮黨委鎮政府堅持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2007年建成水利提灌12處;新建優質果園4500畝;建成通村水泥路9條29.6公里,沙礫路6條8.8公里;完成渭水峪至頡家6村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新開農路42.8公里,建成配套48.7公里,同時新啟動了永安、盤石等4村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完成了天定交通公路征地和渭河堤防建設征地工作;新發展塑料大棚2000畝4000座;建成了西王家、盧家崖灣等5村的安全供水項目。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規劃合理

注重規劃,新農村建設進展良好。鎮上積極制定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提出基本思路、建設方法和建設步驟,確定雒家村、盧家崖灣村、劉家村3村委示範村,移家村、史家坪等6村委推進村,邀請蘭大設計院對雒家、盧家崖灣兩村進行了高標準的村鎮建設規劃,全鎮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完成了一大批道路、渠道、提灌等項目建設,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為農業穩定增產、農民穩定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積極組織實施,發揮了極大的示範帶動作用。

視頻

昨晚,我的一位網友在甘谷縣新興鎮十甲村所拍攝到的月食時的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