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之徒十有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之徒十有三》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卷九。

原文

老子》「出生入死」章云:「出生入死。生①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②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③。」王弼注曰:「十有三,猶雲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極,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極,十分亦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④之無生之地焉。」其說甚淺,且不解釋後一節。唯蘇子由⑤以謂「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豈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⑥,以寄無思無為之妙」。其論可謂盡矣。

注釋

①生:生長。

②動之死地:因為活動而招致死地。

③生生之厚:追求生活過分。

④更:更改。

⑤蘇子由:蘇轍,字子由。蘇軾胞弟,也是文學大家,且對哲學研究十分深入。

⑥使人自得之:讓人自己去琢磨探求。

譯文

《老子》「出生入死」章說:「始出於世而生,終入於地而死。走向生長的十分有三,走向死亡的十分有三,人的生長,由於活動而致於死地,也十分有三。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追求生活過分強烈呀。」王弼作注說:「十有三,就是說走向生長道路的只有十分之三;保住生命達到終點的,也只有十分之三;走向死亡之道的,加速走向死亡的,也只有十分之三。而那些富貴的人們以優裕的生活條件追求長生,一旦改變了,他們就沒有了生存的地方。」王弼解釋很淺顯,而且沒有解釋後面一節。只有蘇轍(字子由)的解釋比較詳盡。他說:「生死的道理,如果說有十種,三種情況各占三份,這難道不是說生死之道有九,而不生不死之道只不過有一種嗎?《老子》只說九不說一,是想讓人們自己去琢磨,以寄託無思無為的妙處。」這種解釋實在是太精當了。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生之徒十有三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