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者物價指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個名詞術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與CPI的物價津貼、盈利、與稅負上有所不同,導致生產者之所得與消費者之付出產生差距。PPI反應於CPI升高而上升,具有典型的延遲。雖說其具多樣化的組合,一般相信這種延遲的特性使得根據今日的PPI通貨膨脹來粗估(rough-and-ready)明日的CPI通貨膨脹成為可能。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採購品的物價狀況;因而這項指數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美國約採用3000種東西)三個生產階段的物價資訊。(過去衡量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狀況的稱為批發物價指數或躉售物價指數 Whole sale Price Index,WPI)它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消費者的立場衡量財貨及勞務的價格)之先聲。
將食物及能源去除後的,稱為「核心PPI」(Core PPI)指數,以正確判斷物價的真正走勢---這是由於食物及能源價格一向受到季節及供需的影響,波動劇烈。
理論上來說,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物價波動將反映至最終產品的價格上,因此觀察PPI的變動情形將有助於預測未來物價的變化狀況,因此這項指標受到市場重視。
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已經穩定在了上升之後的水平上,而生產價格指數(PPI)增速高於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速的局面並沒有導致利潤收縮。如果我們以淨利潤總額對銷售額的比率來表示中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那麼可以看到,2003年以來中國企業的利潤率開始上升。而近年來雖然原材料成本大增,但利潤率仍處於周期高位。從經驗性研究來看,企業利潤率和PPI-CPI增速差額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係,這與許多人認為的情況恰恰相反,而且下游產業同樣存在這種正相關關係。如果說企業利潤率和PPI-CPI增速差額之間確實存在著經驗性因果關係,那麼從數據來看,事實是PPI增速的加快往往意味著利潤增速的上升。
參考文獻
- ↑ 漢字——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搜狐,2017-12-14
- ↑ 漢字——中華文明的基因,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