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命的接力(張秀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命的接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生命的接力》中國當代作家張秀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生命的接力

從我們墜落世間的那一刻起,就湧入這傳承的長河中,毫無選擇地成長在不同的家庭里,被潛移默化的薰染着,自知或不自知的,成為一個家庭理念或生存思維的傳承者,開始了一場又一場的接力與延續。

人類文明源遠流長,浩蕩前行,世世代代的根與魂,也在不同的年代里,經受着不一樣地考驗與洗禮,時代發展到今天,諸多現象不知是一種進步,還是讓人擔憂的退變,答案交之於時間,不敢造次,妄作評價。我們這一代人,還能循規蹈矩地,生兒育女相夫教子,還能盡力爭取更多的時間,繞膝於日益衰老的父母身邊,內心涌動着責任與感恩。今日今時,越來越多的年輕孩子們,似乎一下子活開了,灑脫到無法把控,他們有時像一群脫韁的野馬,任性地活躍於他們自己的世界裡,一邊離不開傳統爹媽的資助,一邊鼓吹着所謂的個人自由與獨立,他們有時又像一陣風,今天朝這個方向刮,明天往那個方向吹,忽而飄遠,又忽而浮於眼前,飄忽不定,甚至在琳琅滿目的物質世界里迷失,誤以為那些物質的東西,就是自己真正的需要,是快樂的源泉,相信終有一日,經歷過人情冷暖,經歷過人生孤寂,繁華落盡後,他們會發現物質可以滿足欲望,但不能慰籍孤獨貧瘠的靈魂。

時至今日,社會上越來越多的聲音,埋怨生存的種種壓力,主張不結婚不生育,那是他們的權利與自由,予以尊重,但令人擔憂,有一次,兒子說,他們這一代人,好多都選擇以後不生孩子了,作為父母,我們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否結婚生子,不橫加干涉,我們只做好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做的,不辭勞苦地教導好自己的子女,無怨無悔地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完成這一生最平凡的使命,雖不是豐功偉績,但已問心無愧,至於其他,順其自然就好,當我們的身體,到了再也無緣於這個世界的時候,想一想,我們老有所依,我們有血脈相承,我們的孩子們,還依然在熱氣騰騰地,繼續創造着他們或大或小的價值,依然傳承着我們世代人立足社會的智慧和情懷時,將是多麼值得欣慰的事情。主張不婚主義或者丁克主義的越來越多,存在即合理,但不會成為時代主流,因為還有更多的人,由於熱愛生命而創造生命,世世代代生兒育女,生生不息。

在生育需要計劃的年代裡,生命的接力如洪濤巨浪,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力量,那時社會關注的是生命的質量,優良的傳承,在人口眾多態勢之下,每個人在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中,物質貧乏的時期里,艱難困苦地生存着,依然沒有人,為個人享樂而逃避生兒育女的責任,反觀今日社會,很多人鼓吹生存的壓力,放大生兒育女的壓力,怨聲載道,人生在世,時代不同,壓力也不盡相同,只要活着,哪會沒有壓力啊,為人的意義,就是感受壓力,並轉化為無窮動力。如果自己的能力僅夠支撐自己一個人的生存,將來給不了子女更好的生活和教育,以及知難而進的樂觀態度,那就可以不婚或不育,一個人好好地生活,一生瀟灑無牽無念,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畢竟今日的社會包容度足夠大;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有足夠的信心,對生活充滿無限的希望,對家族社會有更高的責任感,那我們就從擔當起家庭做起,把子女生育好教育好,雖然辛苦,但人生無憾,無論是抬頭還是回首,長大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與我們共同擁有着,那極為相似的笑貌音容,讓我們時常溫暖並感動,人活一世,總算沒讓我們自己,人生匆匆空無痕,沒讓我們繼承的部分優秀基因,在我們這裡戛然而止,而且我們一直信心十足地努力在,一代比一代強的方向上,儘管我們也承受着與我們自身認知相匹配的壓力,但一切值得。

兒子說,如果當年不生他,他就不會花我那麼多的錢,我就不會有任何壓力,也就不會那麼辛苦了,其實孩子們不知道,我們心裡也感謝孩子,感謝他們聲聲親切地呼喊,喚醒我們心底無私的愛,給與我們一個做父母的資格,給與我們無盡的動力和力量,帶來無窮的快樂和希望,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兒子慢慢也長大成人,我想讓兒子知道,人活在世,沒有輕飄飄的人生,初入社會,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將會蜂擁而至,無論有沒有孩子,壓力都會存在,壓力的來源不是孩子,恰恰相反,孩子是一種動力,是緩解壓力最柔軟最有力的存在,如果非要給壓力找其根源,那就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現狀的不滿足,對於物質,精神或者事業上,擁有更高的要求,也許正如古人所說,知足就會常樂,壓力的大小或有無,也許就在一念之間。錢,很重要,但不是我們最初的追求,也不是終生的目的,初入社會,我們首先尊重自己的內心,勇敢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拋卻虛偽和世俗,然後認認真真地去做,在喜歡的工作里,積極對待其中的困難,踏踏實實地努力付出,不要在播種的季節,過早的追求收穫,一路堅持,錢也就順其自然地,在合適的階段汩汩而來。錢有來處也必有去向,在我們不斷追求精神方面的富足時,才發現我們對物質的欲望,也漸漸低了下來,沒有了物質太多太高的需求,簡簡單單的生活,一個人一生的衣食住行,其實也根本花不了多少錢,如果我們能夠幸福地一直擁有父母、孩子和親朋好友,他們便是錢的去處,讓孩子們健康地富養在正確的三觀上,讓父母健康地遠離三高享受於夕陽,讓親朋身處困難瓶頸時可以有求必助,那這一生將活得多麼開心與值得,錢與物質,到頭來皆是一場虛空,何必計較得與失,唯重人間父母恩、手足情,富足自己,培養血脈子女,接過父母手中可以立足社會的接力棒,有目標有追求地活着,不斷地欣賞日益優秀的自己,讓父母露出放心欣慰的笑容,讓孩子健康積極的成長着,做到這些,應該算是比較完整且有意義的人生,也完成了一代人合格地接力。

物質的繼承是短暫的,我們得以生存的方寸之間,也不會固守於同一片土地,時代不同,我們的每一代都會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生存地,與父輩從事不一樣的職業,不變的是,我們身體流躺着父輩的血脈,堅守着做人的樸實與真誠,面對數不盡的艱難曲折、傷害與委屈,秉承着樂觀與豁達的性格。我們出生於不同的家庭,每一個家庭都有可取之處,優良的繼續發揚,不足的地方努力避免,無論原生家庭福貴還是貧窮,我們都應該永遠熱愛着我們的父母,熱愛珍惜他們給予我們的生命,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地學習,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活成孩子們學習的榜樣。一個家族的興盛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我們的姓氏,也時時提醒着我們,我們是家族的一份子,我們要為這個家族出一份力,盡一份心,有人選擇固守家鄉,有人背井離鄉隻身闖蕩,離開了那方土地,行走在父母殷切牽念的目光里,感受着他們最溫暖的力量, 無論走到哪裡,我們身上都或多或少地閃動着我們原生家庭的痕跡,內心根深蒂固着父母言傳身教的為人處事,在這場接力中,我們應該總結父母祖輩的閃光點,閃光的地方我們一生要竭力呵護,完成繼承與優化,然後更好地傳於我們的子女後輩,我們有責任守住根,傳於魂,向永不落幕的接力不斷努力[1]

作者簡介

張秀敏,筆名毓秀,山東濟寧人,經商多年,依然初心不變,愛好文學一直在路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