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命的眷戀(柳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命的眷戀》中國當代作家柳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生命的眷戀

早上,東城區的李兄來訪,聲音悲愴地說:「一位同鄉好友在省級醫院已被診斷為絕症,但他不肯承認這個結論,總認為是誤診。要求再做些檢查,以最後確定,不論需要費用多少。」我想起來了,該病人二周前來過,我看了一些資料後,認為「肝癌」的診斷基本是明確的,已到晚期,轉移了,惡病質,已無治癒的希望,勸他回家去,好好休息些時日,把該辦的事抓緊時間辦。那天下午,他猶豫了大半響,終於聽從我的勸告,回去了。「」   

何以今日又重返醫院呢?   

李兄無奈而又堅定地說:「還是再給他做些檢查,讓他死心吧!」我想,既然回來了,說明他自信心很大,期望值也很高,靠解釋、勸說,效果一定不佳,不如先讓機器設備代言為好。何況,如果真的有其他不同診斷,或者誤診了,一萬分之一的生存可能總該存在的吧?遂囑10分鐘後在B超室見面。   

10點30分,我到B超室,該病人已與二周前大不相同了。他躺在竹製沙發改裝成的擔架上,形消骨瘦,全身皮膚已變成黯黃色,猶如早已熟透,開始腐敗的木瓜;皮膚乾枯、皺蔫;腹部高高地隆起,已高過胸部;肚臍外凸;肚皮上一縷縷青筋暴起,盤根錯節;下肢膝關節以下浮腫,恰似兩隻炸熟而後放入水中煮沸的豬蹄;瘦削的腦袋上有兩個凹入的眼窩,象荒蕪的沙地上兩個深坑,二個珠子緩緩挪動,提示這是一個存活之物。我趕緊着開了B超申請單及肝功能申請單。   

B超室的楊主任十分仔細地作檢查,排除了原發性肝癌的可能,看到了膽管擴張,膽囊被結締組織填充,胰腺明顯增大,變形。最後診斷考慮是胰腺癌,已向肝、膽系轉移,門靜脈高壓,大量腹水、胸腔中等量積液。   

11點30分,在大門處,應其家人的再三要求,我把B超報告結果直接地一字一句地告知患者。病人倦極,臥躺在擔架上喘息着,聽了B超報告,沉默一大會兒,極力地抬起瘦削有些光禿的腦袋,斷斷續續地對我們說:「再查…查…查CT吧,我有錢!既然來了,就查…查好了。」我說:「不必了,B超已經很明確了。並且,現在的身體狀況已經是非常非常差了。」「那麼,是..是…是不能活了?,只好等…等死了。」患者絕望地說,黝暗的眼窩竟然湧出混濁的眼淚。他的家人全部默默地看着我,那意思分明是說,再勸說他放棄吧。我想了想,狠了狠心,說:「已確診是胰腺癌,向肝膽系統轉移,已不能手術了。在家中休息休息些,或可服些中草藥。說不定有些奇蹟呢!也能省留下幾個小錢給孩子們。」病人慘然一笑:「哪有孩子呢?」(其實他只有二十七歲,生有一女,約3歲。本地的風俗,不能接香火,故說無孩子。)他的妻子站在一旁,神情十分坦然,似乎是一種巴不得病人早點死去的神情,或許是長期的侍奉護理,身心早已疲憊不堪,而今又失去了希冀,渴望早日解脫。她平靜地說:「你不要多想了,患了絕症,有什麼辦法呢?」「真的檢…查C…T沒有….意義了嗎?」病人又一次問道,聲音劇烈顫抖着,帶着哭音。我看着他,突然有些可憐他,也為他的強烈求生欲望所感動。倘若此時,任何的疏忽和魯莽,都是對生命的漠視。我忽然想到,能夠活着,對某些人而言,竟是極為奢侈,極為渴望的事,而面對即將逝去的生命,即便是生命守護神---醫務人員,許多時候則是束手無策,徒喚奈何。同情?只是一種非理性東西,不應為醫者所注重。但,此時此刻,亦只能如此而已。他的家人說:「在家,他三番五次要求到縣城來再作檢查,說千萬不能耽誤病情。因沒有錢,來不了,他大罵家人們無良心,沒有愛心,他這麼年輕,竟要讓他白白等死。家人於心不忍,把僅有的一頭耕牛賣了,得500元,送他來縣裡再作檢查。現在家裡已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了。」   

下午,我終於拗不過他,開了CT申請單,送到CT室去,豈料,值逢周日,要收加班費,共計520元,患者手中卻只有400多元,我趁機勸說他放棄CT檢查,他終於同意,連連長嘆數聲,艱難地搖了搖頭,淚水在眼眶裡打轉着,滿懷失落的回去了。   

我站在醫院大門外,眼送載他們的手扶拖拉機嘟嘟地轟鳴着,漸漸地遠去,柴油機的噴出的煙霧瀰漫,嗆得人眼睛流淚,禁不止噴嚏頻頻。我知道,這一去,他不可能再來了!我如今不能滿足他作CT檢查的要求,一定使雖則病情篤重但又對生仍存渴望和僥倖的他十分失望,抱有無邊的遺憾。…….當然,若我肯放下架子,腆着臉皮到CT室去說說情,或許可以減收加班費,或者,代向其他人借,自己也掏掏腰包,CT也許會做成。但,又有什麼意義呢?我的意思,只是為了他們少花些冤枉錢,減少一些毫無作用的負擔吧。   

患者對生命的企求和對健康的渴望,應是醫者的目標和最高境界。任何草率和疏忽,倘若不利於患者的生命健康,都是對生命的褻瀆和大不敬,都是不可饒恕的罪過。所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面對對生命有如此眷戀和渴求的病者,我因為無能為力,深感到內疚。令我詫異的是,何以一向懦弱的我也有如此之冷酷和固執?職業道德使然?做人要求使然?或個人剛愎自用使然?如此作為,是否對生命的尊嚴有所褻瀆?是否對渴望求生者是一種殘忍和打擊?是否也是一種罪惡?我感到茫然。   

…………   

向珍惜生命的人們致敬,向熱愛生活的人們致禮![1]

作者簡介

柳春,原名:李德恆,男,生於1966年,海南儋州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