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當夏花,只願徘徊天地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當夏花,只願徘徊天地間》是中國當代作家楊絳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賞

生命,一次又一次輕薄過/輕狂不知疲倦/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不斷地重複決絕,又重複幸福/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樂此不疲/生如夏花/死如秋葉/還在乎擁有什麼……

夏日的清晨,東方欲曉,空氣格外清新。小城剛剛在甦醒,我便邁着輕盈的步履,踏着晶瑩的露滴,悠然散步在綠蔭環繞,山青水碧,綠茵草坪的公園裡。晨練的人們,有的三五成群,健步如飛,有的緩緩而行,悠閒自在。還有人在山上吊嗓子,聲音劃破悠遠的長空。遠處的綠蔭叢中,幾位耄耋老人,身着練功服,和着舒緩悠揚的樂聲,在練太極拳。那一張一弛,一伸一展之間,凝眸神定,收放自如,像極了身懷絕技的神功,不由得讓人駐足,羨慕。

這真是個好去處。走在一片綠蔭叢生的路旁,輕嗅一朵花兒的清香,感受着陣陣清爽,心情格外的舒暢。抬頭遙望,藍天是那麼寬廣,碧水盈盈的湖面上,翠柳拂面,和煦溫婉,仔細看,水裡魚兒自由自在地游着,擲一枚小石子,濺起幾多漣漪,魚兒們頓失地無聲無息。清晨的第一縷晨曦,穿過茂密枝椏的縫隙,給晨練的人們披上了一身金色的外衣。幸福蕩漾在臉上,歌聲飄蕩在湖面上,是啊!生活如此美好,我們沒有理由不微笑。

我常常會佇立在一朵花前,仔細聆聽,沉默良久。此時的花兒已沒有了春天繁花似錦的燦爛,相信最美的時光總是走得太急,你來不及回味,春天早已離你遠去。當一場繁華謝盡後,應是綠肥紅瘦,只留下幾株夏花的嬌艷,點綴着綠蘿輕挽的夏天。輕依着明媚的朝霞,用心去聆聽,以一朵花的姿態,將心靈放空,放逐一抹婉約的思緒,品味時光祥和恬淡的安寧,聆聽大自然渾然天成的幽靜。

此刻,委婉的視覺,唯美的心境,如一池碧水的溫柔,悄然漫過心湖,緩緩流淌着。那些平日裡雜亂無章的枝枝蔓蔓,也被梳理成條條綠柳依依,隨風飄逸,曼妙成一樹詩意的美麗。

用一顆柔軟的心去聆聽,聆聽生命,聆聽一朵花開的聲音,感知一葉碧綠的舒展,輕嗅草木的幽香在瀰漫,還能聽見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時光清淺,寄一束美好的心愿,感知生命的厚重,感恩歲月的饋贈,於無聲處品大美,於繁蕪處聽寧靜,於純淨中品人生。輕叩心門,敞開心扉,挽一抹明媚,看一朵花的笑顏,生命雖短暫,卻擁有着夏花般的絢爛!

非常欣賞泰戈爾的這首詩:生如夏花:生命,一次又一次輕薄過/輕狂不知疲倦/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不斷地重複決絕,又重複幸福/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樂此不疲......生如夏花,死如秋葉/還在乎擁有什麼......

既然生,便如夏花一樣的絢爛!紅塵萬丈,繁華三千,我們註定走不出世俗的某些羈絆,有太多的經歷,太多的曾經,於是我們總會在不經意間失去一份本該有的絢爛的心情。雨有雨的詩意,而不是剪不斷的離愁別緒,夕陽西下,是漫天彩霞,而不是一聲嘆息。而我們經常會被這些無情之物所左右,那份淡泊和寧靜早已被歲月沖刷的無影無蹤,那份和灑脫也已被塵封在時光的最深處!始終沉浮在一個灰色的天空之中。你我皆凡人,難免有雜念,難免被世俗困擾,難免被情感糾纏。既然如此,何不讓自己活得像夏花一樣的燦爛!拼勁一切去綻放自己,不給生命留遺憾!

夏花具有絢麗繁榮的生命,因為在陽光最飽滿的季節綻放,彰顯了生命的絢爛輝煌。生如夏花的另一層含義,就是揭示了生命的短暫的美麗與匆忙。以夏花喻生命,以秋葉喻死亡,是用詩來闡述生命轉瞬即逝,活着就是綻放,死亡是凋零。生命的開始與結束,如若自然的花開花謝一樣從容。

生命漫長而又短暫,沒有誰會陪你到永遠。相陪走過一生的其實只有自己,從出生的那一刻起,那些曾經陪我們攜手走過一程山水的人是那麼的值得珍惜,因為他們給了我們人世間最珍貴的情感,和最美好的陪伴。血濃於水的親情,純潔如水的友情,相濡以沫的愛情。無論有過多少的悲歡離合,多少的歲月的蹉跎,我們都曾擁有過。她豐盈了我們的人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如此的富足,我們還有什麼不快樂?這樣的人生,不足以讓我們生如夏花一般絢爛嗎?

當你真正可以絢爛怒放時,會不經意的發現,原來幸福很簡單,就在身邊。那些曾經的痛只是一段歷練的曾經,它足以讓我們更加成熟。相信緣分,順其自然,生而絢爛,愛亦絢爛,哪怕最後一切都隨煙飄散![1]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作家學者。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鍾書一同留學於英、法等國,回國後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將飲茶》《幹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其中寫於1984年的《老王》被選為初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着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