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態文明凸顯城市品質……(王道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態文明凸顯城市品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生態文明凸顯城市品質……》中國當代作家王道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生態文明凸顯城市品質……

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社會、民間乃至媒體曾廣泛流行一句話或是成語,頗有特點,也有道理,令人遐想,給人啟迪,這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基本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能夠認識並理解到位,並不是一件易事。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改變,加之認識的提高,大家也對水資源有了新的認識,感受有所加深,他們認為,水是生命的源泉,現在則有許多國內陸區先後提出了響亮口號: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上述語句中有個共同特點,即每句里都有「水」字,這充分說明,水是不同尋常的特殊物質,也是生命之源,不可或缺。而上述這些以水為中心的表述或語句,是生態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富有哲理和內涵的,值此生態文明不斷深入,各級政府執着追求生態綠色發展環境之際,回顧並重溫這些生動、現實乃至哲理、內涵的語句、口號,不同尋常,耐人尋味,雖然這些內容不一,表述方式不同,形式各異,但皆頗有特點,發人深思。水生態文明的中心,就是水生態文明,必須圍繞水生態做好、做足相關文章,弘揚水生態文化,彰顯水生態特色,提倡水生態理念為先,這是規律,也是事實,更是前提,符合人之常情,也有現實基礎,值得重視。合理並依法治水,加強生態理念,提高生態意識,在初步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始終貫徹生態優先,治城先治水的思路,把治水作為生態文明的重要一環,提上議事日程,提到相應的高度,充分認識並切實保證治水計劃的如期實施,使生態文明在治水的基礎上,有所彰顯,有所弘揚,唯有這樣,生態修復乃至生態品質、文化等方能得到有效提升,這是可行的,也是符合實際情況和規律的,這對於提升城市品位,展示城市活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讓他們盡情享受包括水環境在內的生態文明,將發揮重要作用,體現不同尋常的特殊效果和積極而現實的時代意義,同樣發揮良好的示範和引導作用,尤其是在當前環境污染仍然較重的情況下,積極併合理治水,加強水生態保護和利用,為生態文明增光添彩,是必須認真考慮的事情,且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對此大家必須清醒的認識,有足夠的理解,但如何治水或怎樣治水,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須認真探討並且共同論證的。

光陰荏苒,歲月如痕,進入新世紀已經二十餘年,這期間有關加強水治理和倡導水生態文明的報道、呼聲此起彼伏乃至不絕於耳,有關新聞媒體的報道先後發出,而其中水生態方面的新聞和消息等,引人注目,迅速進入讀者的視野,其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出乎人們的意料,超出了預期設想,但這一切其實在情理之中。因此,經濟發展產業進步現代化的推進,決不能以犧牲生態文明和環境為代價,尤其是事關城市品質和市民生活的水生態、水治理方面更要加大力度,切實予以重視,持續加大投入,尋找突破口,發現切合點,突破一點,不及其餘,從而綜合施策,以階段性成果的目標,有序推進,從而使出色的生態治理成績公布於眾,造福於民,刻民心和讚譽,促進城市生機勃勃,由此弘揚生態文化,打造碧水藍天的優良環境,不斷造福於民。許多年前,長江北岸某中等城市明確提出了「水更清,天更藍,地更綠」的響亮口號,後來又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清山」的發展理念,「治城先治水」是前提,也是事關民生幸福的重點工程,必須切實抓好、抓到位。因此要建設好幸福城市,必須首先重視治理水環境,改善水生態,只有生態文明得到有效改善,水環境真正改善了、變好了,城市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創造更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客商前來興業安居,未來的前途才更光明。基於這個道理和基本理念,該市堅持貫徹「治城先治水」的理念,把水生態文明和治理與可持續發展、民生幸福等項目密切掛鈎,更新觀念,調整策略,上下齊動,努力辦實事,求實效,加大投入,多管齊下,全市一盤棋,同時按照輕重緩急,優先民生的方法,積極投入水治理工作之中,將其放在應有的高度予以認識。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和持之以恆的努力,水環境明顯改觀,成效顯著,水生態品質穩步提升,原先黑臭河道首先清爽起來了,不太通暢的水系暢通了,活水工程一個接一個,清潔河道遍及城區各個方向。河面整潔了,河水更清了。如原先城東有一條河,流域比較廣泛,以前由於未加重視,治理力度不夠,致使河道淤塞且髒亂,附近居民對此有怨言。後來,政府部門將治理這條河提上議事日程,制訂計劃,明確責任,拿出措施,分段治理,從疏通水系,駁岸砌牆,新建通道,清理淤泥,引入活水到岸邊綠化等方面入手,通過積極主動努力,不到一年,舊貌換新顏,河道以乾淨、整潔、優美環境呈現在廣大市民面前,地方媒體多次予以報道,大家紛紛由衷讚美政府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不僅如此,附近市民紛紛選擇來到這裡,他們把這裡當成了理想散步和閒憩場所,沿河邊走邊看,或散步,或觀景,他們留連忘返,徜徉在美麗的景色之中,陶醉在大自然懷抱中,享受水治理、水生態帶來的好處,更感受城市的變化給人們帶來許多的便利和舒適,讓大家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時,也感受良好的水環境,如此這般,市民怎麼能不由衷地高興呢![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