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死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崑劇表演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生死牌》,崑劇《生死牌》1959年北方崑曲劇院根據湖南花鼓戲同名演出本移植排演。

劇目介紹

劇本整理白雲生,作曲吳南青、葉仰曦、傅雪漪,導演白雲生、趙戈風,舞美設計魯田。侯永奎飾黃伯賢,林萍飾黃秀蘭,安維黎飾王玉環,崔潔飾秋萍。

故事講述明代衡陽賀總兵之子倚勢橫行,追逐少女王玉環,欲強占為妾,不慎自己失足落水而亡。賀總兵誣玉環行兇,逼迫衡陽知縣黃伯賢殺之。黃知玉環無罪,雖有心援助卻無良策。黃女秀蘭、義女秋萍聞知此事,爭相代死,玉環亦不肯避趨,三人爭執不下。家院設計由三人換「生死牌",得死牌者受死。秀蘭換得死牌,黃伯賢忍痛押解親女赴法場,事為賀總兵識破,欲殺伯賢與三女。適海瑞至衡陽地界私訪,冤獄方得昭雪,並嚴懲賀總兵。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生死牌 相關視頻

崑曲行當舞台展示 表演 北方崑曲劇院
繡入行頭 國家曾為北方崑曲劇院特批黃金

參考文獻